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種不一樣講法的雞散養技術,那就是花生田牧養雞羣除蟲技術,萊西市花生栽培歷史久遠,面積廣,所以蟲害常常會發生,而在花生田間牧養雞羣,能夠很好地控制棉鈴蟲、黏蟲等多種害蟲的發生。

1.1閹公雞做“保姆”

挑選30日齡左右的健壯公雞閹割,閹割後的公雞不僅長相像母雞,而且性情也變溫和,當起“媽媽”來決不比母雞差。它們帶小雞雛很稱職,會細心照料保護它們,耐心地教授捉蟲覓食等生活本領,帶領它們按時歸“家”不丟失;閹公雞替代母雞完成雞雛的“保育”工作,不僅減少人工照料雞雛的麻煩,而且還可以讓母雞騰出時間多產蛋。

1.2田邊搭建簡易雞棚

選取田間高地勢處(以防雨水淹),用小竹竿、細木條或者角鐵之類材料支起高80~90cm的骨架,上邊覆蓋茅草或者舊塑料膜即成簡易雞棚。棚邊放置飲水盆(槽),飲用水要注意經常更換,確保清潔衛生。天氣不好時,雞“保姆”會帶領雞雛們進去躲避風雨。傍晚又會帶領小雞雛集中在棚內等待主人接它們回家。

1.3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

搭建簡易雞棚時,要注意合理分散,確保雞羣在田間均勻分佈。一般每667m2放養120~200只雞雛,由3~5只雞“保姆”照顧比較合適。這樣,每隻雞“保姆”照顧40~50只雞雛,能夠照顧好每一隻,確保它們都不會掉隊。每隻雞“保姆”可以使用3~4年。每年5—9月,每茬覆膜花生130d左右的生長期內,可放養2茬雞。

2 效益調查分析

2.1除蟲效果

採用早接晚送的方法,白天把雞羣一直放養在田間。我們曾經抽樣解剖過不同日齡幼雞的嗉囊發現,自花生出苗期,雞羣都能啄食爲害花生的蚜蟲、薊馬、飛蝨、棉鈴蟲、菜青蟲、黏蟲等害蟲。隨着氣溫升高,植株長大,害蟲發生量也不斷增多,但是雞雛也在不停地生長發育,隨之食量大增,害蟲始終未能在田間成災。幼雞長到0.5kg重時,會開始啄食部分花生頂端的幼葉,可控制花生的徒長。如果某些年份遇到較多的連陰天,花生徒長嚴重,可以在田間混養一些鵝。它們採食嫩葉的數量比雞大得多,仍然可以通過“摘心”,控制花生徒長。

花生田常見害蟲盛發期,分別在苗期、開花下針期、飽果成熟期調查放養雞田與對照田每百株害蟲的數量(見表1)。

從表1中數據可見,放養田雞羣除蟲效果非常好,害蟲數量比不放養雞羣的數量少。

2.2放養效益

據粗略統計,雞羣放養田間除蟲,每667m2節省噴施殺蟲藥劑的材料、人工錢可達60餘元;放養田間,雞羣不僅得到健康運動,而且遠離圈養雞羣,大大減少了染病機會。若是散養蛋雞,比圈養雞還能提前半個月產蛋。雞羣放養田間,只需補充圈養半量左右的精飼料即可,能節約1/3~1/2的精飼料。我們抽取調查部分種養農戶的效益(見表2)。

2.3生態效益

雞羣散養田間,即使花生收穫前株高達到40~50cm,害蟲躲藏在花生植株最高處,雞羣也很容易啄食到,害蟲始終不能在田間成災。於是,整個花生生育期間幾乎不噴施殺蟲劑,大大減少了農藥殘留的污染,保護了害蟲天敵,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農業生態環境。田間放養雞羣,雞糞在田間及時分解化作肥料,避免了農戶家中圈養糞便堆積散發惡臭對農村居住環境的污染。

3 注意事項

1)花生田離村莊較遠或者靠近荒地、林地,如果有黃鼠狼等天敵,地頭、地邊拴養2~3只狗即可成功驅趕。

2)雖然雞羣白天在田間取食,但仍需補充部分玉米、麥麩等精飼料。

3)玉米等高稈作物拔節以後,多數害蟲喜歡躲藏到植株頂端取食幼嫩部分,雞羣便無法啄食到害蟲,故除蟲效果不如花生田好。

以上就是花生田牧養雞羣除蟲技術的全部內容,田間散養長大的雞,是真正的跑山雞,味道鮮美,價格貴,客商爭相購買,並且養雞除蟲節省了成本,生產出的花生也不會有農藥殘留污染,不過小編覺得這種技術適不適合自己,還是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考慮,不要盲目跟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