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與生活|xiaopeizhu8

文|朱曉培

一輛單車,能做什麼?可能只是一個人的代步工具。但是,如果有 2000萬輛呢?答案就有無限種可能了。

1

7月7日,ofo宣佈聯手中信銀行推出共享單車行業首張聯名信用卡,小黃卡。小黃卡用戶,只要滿足相應的條件,不但可以退還ofo押金,還可以享受每月免費騎行等多項權益。

“做小黃卡,對於合作雙方都有商業價值,對用戶也有好處”。ofo戰略合作部與中信合作的相關負責人對《商業與生活》表示。“小黃卡”是ofo與中信戰略合作的一部分,涵蓋了押金監管、支付結算、跨境金融、授信支持、市場營銷、公益活動等等。

互聯網時代,公司的特點就是先有用戶,再產生價值。360 CEO周鴻禕曾經說過,“搞互聯網不能一上來就賺錢,先有用戶價值纔有商業價值”。陌陌CEO唐巖曾也曾表示,“哪有用戶做好了不賺錢的?總有一幫用戶替我們着急。”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總結起來無非三種——電子商務、廣告和增值服務。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即必須擁有巨大的、免費的用戶羣。唯有如此,百分之幾的付費率才能產生足夠的收入和利潤。

“小黃卡”對於ofo的意義,或許正在於其是ofo價值變現中多種可能中的一種。雖然我們暫時還無法判斷其能對ofo產生多大商業利益,但發展到現在,對於B端而言,ofo的用戶規模和品牌影響力的價值,開始以這種方式有所體現。

根據ofo披露的數據,ofo目前覆蓋了全球5個國家150個城市,連接共享單車數量超過650萬輛,用戶累計騎行超過20億次,日訂單量超過2500萬。對於中信來說,像ofo這樣能夠直接覆蓋到大量用戶的平臺,自然而然成爲商業價值巨大的信用卡發行渠道。

實際上,在品牌跨界合作方面,《神偷奶爸3》上映之際,ofo與 “小黃人”合作了定製版大眼車,並且推出的“全城蒐集小黃人”活動。在這一場互動中,ofo也儼然變身爲電影的宣發渠道。

所以你們還以爲ofo只是在經營小黃車?

2

互聯網發展史上,ofo未必是最大的公司,但算得上發展最快的公司。

以訂單量爲例,ofo每天對外公佈的訂單量已超過日均2500萬單。在這之前,滴滴用了3年,餓了麼用了6年多,做到日均訂單1000萬單以上。

朱嘯虎也曾經感慨說,ofo已經遠遠超出他當年的期望,“日訂單2000多萬單的體量,已經是非常大的公司。互聯網公司有多少日訂單在1000萬以上?不超過10家。”

來自美國紐約的知名研究公司7Park Data的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 ofo已佔據了65%的市場份額,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但是,高使用頻次背後,是高投入。面對多輪、高額度的融資,以及每小時一元甚至經常免費的單價,人們總是忍不住爲單車企業擔心。如何盈利?

“中國現在的很多創業模式是叫羊毛出在狗身上。所以我經常在團隊裏講,我們看一個東西,不要老盯着這個模式本身看。你要看看,是不是有一隻狗在外面?這隻狗到底是什麼?這個要想清楚。”創世夥伴主管合夥人周煒說。

周煒看共享單車,覺得“信用”可能會是這條“狗”。

3月份,阿里系的螞蟻金融與ofo達成戰略合作,在上海、杭州等部分城市試點免押金。 ofo 用戶只要累積有650分以上的芝麻信用分值,就可免去99元的自行車押金。

中信與ofo的合作,也是從信用卡着手,免押金。而阿里、中信也是ofo E輪的領投方。

基於“信用”的合作,可以讓阿里、中信獲得潛在用戶,提高“信用”用戶的活躍度。而通過“信用”對用戶的篩選和引導,可以在一定上對單車運營成本、效率進行優化,也緩解了人們一直以來的疑問:我的押金去哪兒了?

目前,ofo的免押金活動仍在不斷推進,前幾天剛宣佈增加了一個信用免押金城市。

押金一直是單車爭議最多的一個地方。

朱嘯虎說,作爲投資人,他也認爲押金是不合理的現象,共享單車的競爭最終還是要回到服務和技術的本質上。共享單車競爭的本質是什麼?誰的車更好騎,誰的運營效率更高,誰的單車佔比更大。

周煒說,不管共享單車這事兒結果怎麼樣,他都很喜歡這個方向,能夠改變大量人生活方式的東西,就是有價值的。

3

共享單車數量的臨界點在哪裏?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2016年春節後,ofo拿到金沙江的A輪融資後,向北京20多所高校擴展,同時逐步向武漢、上海等南方城市拓展。雖然進駐的學校增加了五倍,但訂單量卻沒有明顯增長。

當時,ofo認爲一個學校投100輛車的邊際效應最大,投多了浪費。一直到2016年4月,訂單一直停留在每日兩萬多單。

他們週末組織所有運營人員開會,討論訂單增長的問題發現,在200輛車的時候,1天1輛車只被用兩次,但在500輛車的時候,1天1輛車就能被用4次。車輛越密集,每輛車被利用的次數就越多。

那一次會議後,ofo調整了策略,把單車重新在八個學校進行了重點投放,訂單一下從2萬單漲到8萬單,ofo也順利拿到了B輪投資。

也許是基於這次的經驗,讓戴威相信,在沒有達到臨界點的情況下,車輛越多,每輛車發揮的價值更大。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不僅是早期的經驗,包括ofo後來發展到數百萬輛單車,積累上億用戶,進行大數據分析,依然發現車輛數量、密度和訂單量之間,似乎有一個神奇的拐點。

麥肯錫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天有3.5億次的自行車騎行需求,市場遠未飽和。從現實情況看,即使是在大量單車投放的北京,每天上下班高峯期的小區門口、地鐵口依舊有大量的人找不到單車。E輪融資後,戴威曾公開表示,今年底ofo的投放量將達到2000萬輛,服務全球200個城市,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

當有2000萬輛單車在路上穿梭的時候,這會意味着什麼?是隨處可見的獲取用戶的渠道?是城市交通的大數據?未來,仍然有很多種可能。

“我覺得共享單車未來一定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設施,它會像水和電一樣,人們生活離不開它了。”戴威說,他希望五年後ofo達到20億用戶,因爲會騎自行車的人大概有50億,使用互聯網的人有30多億。

“ofo從一開始便提出了連接的概念,這是由ofo的基因決定的。”戴威說。

-End-

隨意賞

版權所有:

商業與生活,微信號:xiaopeizhu8

朱曉培,前《財經天下》週刊主筆。

同步更新:今日頭條、網易自媒體、UC、百家號、鈦媒體、一點資訊、搜狐號、虎嗅等。

報道聯繫微信號:shangyehr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