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跌近5%,專家認爲跌破這個關口可能性不大

今年4月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下跌成爲了衆人關注的焦點。隨着即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跌破6.90,市場中的猜測也紛至沓來:人民幣今年會不會跌破“7”的關口?

觀察近期人民幣中間價的表現,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經跌破6.85關口,相比去年年末水平下跌了將近5%。8月6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513,較去年年末的6.5342水平下跌了4.85%。也就是說,目前兌換10000美元時,大約要比今年年初多花3300元人民幣。

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表現則漲跌不一。其中,對日元下跌最爲明顯,今年以來下跌了6.5%,而對英鎊和歐元的跌幅都在1.5%左右。另一方面,商品貨幣對美元的疲弱表現令人民幣對澳元和新西蘭元有小幅升值,分別上漲0.44%和0.21%。

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能守住“7”的心理點位嗎?

8月初,人民幣對美元實盤匯率一度跌破6.90關口,隨後回落至6.80附近。6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盤報6.8241,較去年年末下跌4.88%;離岸人民幣則報6.84,今年以來下跌了5.03%。

今年人民幣的走弱與美元的走強不無關聯,美元指數從年初92左右的低位震盪走強至95上方,8月6日開盤價報95.2530,今年漲幅約3.20%。與之相應,一籃子貨幣對美元紛紛走弱,歐元下跌超過3.6%報1.1560,澳元跌幅較大,下跌了5.24%。唯有日元對美元“一枝獨秀”地走強,目前徘徊於111點上方。

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能守住“7”的心理點位嗎?

市場關心的一個問題是,人民幣今年以來已下跌近5%,相比於4月的最高位更是下跌超過9%,接下來還有更多下跌的空間嗎?對於存在外匯使用需求的居民和企業來說,應該如何管控外匯風險?

對此,央行參事盛松成表示,事實上,中美都不希望人民幣大幅貶值;亦不存在所謂的均衡匯率——這是個事後的概念。近兩年持續研究和分析判斷匯率走勢的他認爲,目前人民幣不會破“7”,因爲它是一個心理關口。

星展銀行經濟學家周洪禮則表示,貿易戰爭、特朗普的減稅政策以及貨幣政策的分化是美元走高背後的推動力。未來人民幣存在貶值的可能,但是市場不會出現太大的貶值預期,破“7”的可能性不大。“現在人民幣已經在反映市場的走勢,不會再出現2015、2016年的情景。經過兩三年前的經驗我們知道,如果一下子人民幣貶太多,會造成很多的不良反應。”周洪禮說。

8月3日晚間,央行官網發佈消息稱,自8月6日起,將遠期售滙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爲20%。消息一出,此舉被業內人士解讀爲央行表達出穩定市場預期的態度,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短線上漲超過500點。

什麼是外匯風險準備金呢?事實上,遠期售滙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但由於企業並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爲,這種順週期行爲容易演變成“羊羣效應”。2015年下半年,央行就曾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當時的準備金率也是20%。

央行發言人指出,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爲基礎,有貶有升,彈性明顯增強,市場預期基本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也大體平衡。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波動的跡象。爲了防範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人民銀行決定再次將遠期售滙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爲20%。

在外匯波動較大的時期,合理規劃購匯需求、逢低買入,是業內人士建議企業和個人的購匯原則。例如,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的區間,可以分批購入所需的美元;而當人民幣貶值到6.90左右的低位時,並非急需用匯的人士可以觀望一段時間,要避免出現“跟風購匯”的舉動。此外,企業可以利用外匯市場的工具開展套期保值,金融機構可以爲企業提供貨幣互換、利率互換、遠期外匯買賣、期權、掉期等管理工具,幫助企業有效管理外匯風險。

【記者】唐子湉

【實習生】蔣希銘

【校對】曹柏英

【作者】 唐子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