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型藍黑vs白金之爭又來了,這回考的是你的耳朵

美國時間5月15日,一個關於聲音的選擇題刷遍了美國社交媒體。起因是這樣的,網友Cloe Feldman 在Twitter上傳了一個三秒的音頻,包含一個電腦合成的單詞讀音,並出了個選擇題——你聽到的是Yanny還是Laurel

來試試你聽到哪個詞?

不過Yanny和Laurel的熱度卻不太一樣:儘管選項Yanny位置靠前,先進入大家的視線裏,但是網友們的對Laurel的關注度顯然更高。

谷歌趨勢圖,藍色代表Yanny,紅色代表Laurel。圖片來源:trends.google.com

有意思的是——不少人反映,剛開始聽到的是Yanny,但聽過幾遍以後就只聽得到Laurel了。

也有人反映,自己兩個聲音都聽得到:網友creiepeecraller把音頻來回聽了15分鐘,發現一會兒聽到高音調的Yanny,一會兒聽到低音調的Laurel。

咦,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沒錯!和之前的藍黑vs白金裙子之爭有點像,當時有人也是先看到藍黑再看到白金,更有朋友表示可以看到裙子有藍黑和白金兩個顏色。

藍黑裙子vs白金裙子。圖片來源:swiked

有愛探究的網友們分析,聽到Yanny或者Laurel可能和設備揚聲器的頻率有關:不產生低頻率音的揚聲器(比如iPhone)讓人們聽到Yanny;而有高頻率音的揚聲器讓人們聽到Laurel。

勤快的網友earthvessquotes用均衡器調節了一下原音頻驗證了這一點:在調弱了高音,加重了低音以後,音頻裏的Laurel音就可以聽得非常明顯了。

可是,有人聽到Yanny,有人聽到Laurel,到底是因爲什麼?

兩者的發音很相似?

亞利桑那大學的語音、語言和聽覺科學教授Brad Story用波形檢測器分析了這段音頻:

聲道發出不同聲音時,會產生出特定的共振,或者自然振動頻率。共振峯描述的就是人類聲道中的共振情形。波形圖下面的圖像表現了3種發音的共振峯,方框和箭頭標明瞭其特徵。圖片來源:Brad Story

第一個波形圖來源於原音頻,後兩者則分別是Laurel和Yanny的聲音頻率。顯然,原音頻的頻率表現出了“L”和“R”音的主要聲學特徵,也就是說,它更接近Laurel

結合三張共振峯圖可以看到,原音頻的第三共振峯一開始升高爲“L”,接着掉爲“R”,然後又回到了“L”,與Laurel的模式非常相似。雖然Yanny的特徵也是高-低-高,但這裏的圖像是第二共振峯,而不是第三共振峯。

因此Brad Story認爲,原音頻真正的發音是Laurel,讓網友聽到Yanny的則是低質量的音頻和五花八門的設備

Laurel隊+1分

都是頻率的鍋?

不過,或許你聽到Yanny並不完全是因爲音頻質量低。另外一派科學家認爲,有人故意在上面覆蓋了一段高頻率的聲音,比如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者Britt Yazel。

聽覺和認知神經科學家Lars Riecke也推測,這段音頻混合了L音和Y音,Y的頻率被升高了,而讓人們分辨出“L”的頻率則被降低了。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們會失去對高頻聲音的感知,這可能就是爲什麼他聽到了Laurel,而他八歲的女兒聽到Yanny。

年齡不同聽到的聲音頻率也不同。圖片來源:AsapSCIENCE

大腦又一次愚弄了你

其實,我們的大腦也決定了我們是聽到Yanny還是Laurel。西北大學的研究者Nina Kraus指出,“你聽到什麼聲音,其實受到你自身對聲音經驗的影響。”

在很大程度上,你期望聽到什麼,你的大腦就會聽到什麼。如果你被訓練聽到某聲音,你就更容易聽出那個聲音。例如,富有經驗的音樂家很容易分辨出交響樂中複雜的和聲。

你感知到的一切,包括音頻,在你有意識地感覺到時,已經被你的大腦過濾。你可以選擇該去注意哪個聲音。這就是爲什麼在嘈雜的餐廳或者酒吧裏時,你明明在和朋友專心聊天,卻能很快聽到背後的女士在說什麼。同樣,你的大腦也在無意識地選擇該注意哪些頻率。當你的大腦預期聽到兩種聲音之一時,你可能讓自己相信聽到了錯的那一個。

圖片來自《浪花一朵朵》

科學家們還認爲,這段音頻過於嘈雜,也讓我們的感知過於模糊,因此大腦更容易有自己的看法。此外,如果你是在網上看到這道題,因爲Yanny先出現,你先看到了這個詞,就會更容易聽到它。如果給一個沒有看過選項的人聽錄音,由於Laurel是更常用更常聽到的單詞,因此更多人可能會聽到Laurel。

不過,也有人能同時聽到Laurel和Yanny。Kraus和同事發現,音樂家和雙語者就是這樣的人。這或許意味着那些受到訓練、能從中聽出意義的人更擅長同時聽出兩者。

雖然這一互聯網狂歡的解釋五花八門,也各有道理,但它再一次告訴我們,無論是之前的裙子之爭,還是下面的花瓶臉圖,我們所看到的並非全部,我們的認知也總是被各種因素所影響。你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可能只是事實的冰山一角,有時候甚至連事實都算不上。

看了一圈下來我都不認識Laurel這個詞了,快來重建一下認知:

月桂,英文名Laurel,學名Laurus nobilis, 月桂女神的月桂就是它了

有時候挺羨慕你們的,每天都能在自己身上抓bug玩。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ID:Guokr42

破案了~點個贊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