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渚出土玉琮王

屬新石器時代,1986年餘杭反山12號墓出土,出土時,平正地放置在墓主關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聖崇高的玉製禮器。高8.8釐米、射徑 17.1—17.6釐米、孔徑4.9釐米。黃白色,有規則紫紅色瑕斑。器形呈扁的方柱體,內圓外方,上下端爲圓面的射,中有對鑽圓孔,俯視如玉璧形。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大玉戈

屬商代前期,1974年黃陂盤龍城李家嘴三號墓出土。玉質儀仗器,長94釐米、寬14釐米、厚僅1釐米,堪稱“玉戈之王”。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3、玉邊璋

屬商代,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出土。通長54.5釐米,遍體滿飾圖案,生動刻畫了原始宗教祭祀場面。這些圖案反映出古蜀人在祭壇上舉着牙璋祭祀天地和大山,而且天神已有反應,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這是要賜福於下界的表示。現藏三星堆博物館。

4、劉勝金縷玉衣

西漢,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整套“玉衣”形體肥大,披金掛玉,全長188釐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 玉片爲岫巖玉製作,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黃金製成的絲縷把它們編綴,故稱“金縷玉衣”。上衣呈綠色,玉質瑩潤,下身爲灰白和淡黃色,整體主要分爲頭罩、上 衣、手套、褲筒和鞋等五部分。從外觀上看“玉衣”的形狀和人體幾乎一模一樣:頭部由臉蓋和臉罩組成,臉蓋上刻製出眼、鼻和嘴的形象。組成臉蓋的玉片絕大部 分是長方形的小玉片,雙眼和嘴是在較大的玉片上刻出,鼻子是用五塊長條瓦狀玉片合攏而成,惟妙惟肖。上衣由前片、後片和左、右袖筒構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 離的;前片製成胸部寬廣、腹部鼓起的體型,後片的下端作出人體臀部的形狀。褲由左、右褲筒組成,也是各自分開的。手部做成握拳狀,左右各握一璜形玉器,足 部作鞋狀。一些玉璧,以及飯含、佩帶之物等。前胸和後背共置玉璧18塊,並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玉衣”的頭部,有眼蓋、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 殖器用的小盒和**塞,這些都是用玉製成的。另外,頸下有瑪瑙珠48顆,腰部出玉帶鉤。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5、角形玉杯

西漢,1983年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通高18.4釐米,口徑5.8—6.7釐米。杯形如獸角,口橢圓,杯底有細軟彎轉的繩索式尾,纏繞在杯身下 部。杯口沿陰刻弦紋一週,杯身以淺浮雕和雙鉤法飾勾連雲紋。器體輕薄,拋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殘,青玉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浸斑。仿犀牛角形,中空。 口呈橢圓形,往下漸收束,近底處成卷索形回纏於器身下部。紋飾自口沿處起爲一立姿夔龍向後展開,紋飾繞着器身迴環捲纏,逐漸高起,由淺浮雕至高浮雕,及底 成爲圓雕。在浮雕的紋飾中,還用單線的勾連雷紋作填空補白。一夔龍纏繞器身,集淺浮雕、高浮雕、圓雕藝術爲一體,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漢代遺作,在玉器史上 佔絕對重要的地位。現藏廣州南越王博物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