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日報老總編的6句話,編輯記者們都該好好看看

 

 

  李莊,人民日報創始人之一,人民日報原總編輯。他一生從事新聞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培養教育的老一代新聞工作者,是黨的新聞戰線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在長期的新聞宣傳工作中,李莊既善於用“紅筆”,修改審定稿件,積累了豐富的新聞宣傳工作領導經驗;又長於用“藍筆”,自己動手寫文章,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影響巨大的作品。

  今天推送人民日報高級編輯許林《李莊教我做編輯》一文,看看這位報社內外有口皆碑的老總編究竟是如何辦報的。

 

 

  ▲1982年黨的十二大期間,在總編室夜班,李莊向同志們交待關於十二大的圖片報道事宜。左起:夜班編輯王行增、印刷廠副廠長徐乾康、李莊、本文作者許林。

 

  年輕人有時間要多讀書

  那是1968年在北京房山縣南召公社常舍大隊人民日報“五七幹校”,我同老李(那時同志們對老同志全稱“老某”)都在一班(總編室班)勞動。勞動休息時,我們經常在一起喝水聊天。記得老李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許林同志,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報館工作知識越多越好,你們年輕人有時間要多讀書啊。”

 

  “辦報”要與中央精神保持一致

  1976年“四人幫”垮臺後,李莊官復原職,再次擔當人民日報副總編輯。那時我是人民日報攝影畫刊的主編之一,由於工作關係,與李莊同志打交道比較多。老李人很隨和,在批改或者簽發畫刊大樣時,時不時同我說上幾句。爲了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把中央精神體現在報紙上,他認真研讀中央文件。他的話給我以很深的影響,在後來的編輯工作中,我經常想起老李的話,經常用中央文件的指示精神對照,看看我編輯的攝影畫刊是否真正體現了中央精神。一直到我在《新聞戰線》雜誌編稿子,在政治上都堅持與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我的同事一致評價我“政治敏感性強,大局意識強”,應該說,這與李莊的教誨是分不開的。

 

  報道要留有餘地

  在人民日報41年的編輯記者工作中,我一直堅持採寫新聞報道(包括照片說明)要留有餘地,做編輯也要留有餘地。近十五六年給新聞從業人員、新聞培訓班和在校大學生授課,我把“留有餘地”作爲一小節專門講解。這不光是讀書學習以及新聞實踐中取得的真經,也是李莊教導的結果。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老李不止一次對我說過,搞新聞報道,“要留有餘地”。記得有一年3月,人民日報搞植樹造林報道,我編了一版攝影畫刊送他審閱,他還沒看畫刊就對我說:“許林同志,現在有一種現象,就是有的文章有時候愛吹牛,譬如說有一篇報道講到,一個方圓半平方公里的海島上,十幾年來守島部隊指戰員共植樹12萬多株,那個小島放得下這麼多樹嗎?可能是這個小島植樹成活率太低,他們把每年死了的樹苗也算上了。我們的新聞報道如果要讓人相信,一定要留有餘地。”

 

  對通訊員的稿子要搶救

  李莊對來自基層通訊員的稿件處理非常謹慎和負責,他對我說過:“通訊員寫稿很辛苦,見報不容易。我們對通訊員的稿子,能搶救的就要搶救,要幫助他們把稿子改好,儘量爭取見報。”

  全黨辦報、羣衆辦報是黨的傳統,老李身體力行,還時不時把這種傳統、作風傳給我們年輕人,令我感動。他的話一直影響着我,無論在人民日報工作期間,還是在《新聞戰線》雜誌工作的日子裏,我都未敢忘記,因此,在編輯工作的幾十年中,我結交了許多來自基層的攝影通訊員朋友和報刊界的朋友,結識了許多文章寫手,他們不僅成爲我的骨幹通訊員和作者隊伍,成爲我在人民日報和《新聞戰線》從事編輯工作的人脈,更讓我從他們的稿件中學到了許多不懂的知識。

 

 

  ▲許林編輯的《對新聞攝影界五個流行概念的辯證思考》(作者於文國),獲第十三屆中國新聞獎編輯二等獎(見《新聞戰線》2001年第10期)。此爲許林編輯修改的原稿之一。這篇需論文基礎較好,但需要下工夫編輯才能成爲說理性強的文章。

 

▲許林編輯的《對新聞攝影界五個流行概念的辯證思考》原稿之二▲許林編輯的《對新聞攝影界五個流行概念的辯證思考》原稿之二

 

 

  誰的稿子好就用誰的

 

▲1950年夏,李莊(最後一排高個)與人民日報社同志合影。▲1950年夏,李莊(最後一排高個)與人民日報社同志合影。

 

  在人民日報版面上,新華社記者和本報記者的稿子經常發生碰撞,尤其是照片,他們發了稿,我們記者也拍到了,送到版上總會有一爭。每當這時候,李莊總是笑着說:“我們用稿有一個傳統,新華社記者和本報記者的稿子,誰的好就用誰的。”李莊同志講的這條選稿原則,我認爲是非常公正的,因爲人民日報是全國第一黨報,應當在選稿、報道方面大氣一些,寬厚一些,注重大局,擇優上稿,力爭編出一份高質量、高水平的報紙。所以,李莊的這句話我一直銘記在心,在編輯工作中貫徹執行。

 

文字要反覆推敲文字要反覆推敲

 

  在審閱我編輯的畫刊過程中,老李多次對我說:“做文字工作要反覆推敲,力爭準確、簡潔、生動。”例如:

  1978年2月19日的彩色畫刊《海南春早》中有一張照片說明寫道:“廣東省文昌縣委堅持‘以糧爲綱,全面發展’的方針,不斷擴大甘蔗種植面積。”李莊同志在審閱時把“不斷”改爲“有計劃地”,改得非常有道理。

  1978年1月29日的彩色畫刊《昔陽大步前進》總說明結尾有這樣一句話:“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李莊把兩個“最”字改爲“更”,成爲“畫出了更新更美的圖畫”,這個改動令我心服口服。

  前者“有計劃地”比“不斷”有想法、有節制、有指導性;後者“更”字體現出“沒有最新最美”,只有“更新更美”,既避免了絕對化,又精準生動,爲“新”和“美”留有充分的發展空間。

 

 

  李莊同志在我編輯畫刊上的修改,當時我抄錄下來許多,這些抄錄的李莊改樣,我是作爲編輯工作學習用的。有一張大樣上我寫道:“這是李莊同志的改樣。要好好學習領導同志的改樣。77.9.30。晨4:30”

 

 

  那個年代值夜班很辛苦,特別是領導,他們責任重大,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中。作爲值班總編輯的李莊有個習慣,每天夜裏3點鐘左右,大樣基本上都定局了,他開始方便。他方便的地點就在王府井大樓的三層,也就是我們攝影組辦公室的旁邊。他方便時還有一個嗜好,要看一本大參考(《參考資料》)。

  有一次正趕上我們有畫刊,工廠催我快點付印,我找不着李莊,左等不見,右等也不見,工廠都急了,一個勁兒地催。這時,我突然想起這個點他可能在廁所。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徑直找到廁所,見老李正坐在馬桶看大參考,我便向他說明工廠催着付印的事,他看了看我,不假思索地說:“好,拿來吧,我就在這兒籤。”這令我異常感動,我原以爲老李會嗔怪,沒想到他十分爽快地答應了。就這樣,李莊同志坐在馬桶上給我編輯的攝影畫刊簽了付印。

  這樣的領導,叫我怎能不懷念呢?

 

 

  ▲1954年日內瓦會議,中國新聞代表團副團長、人民日報首席記者李莊在萊蒙湖噴泉前留影。

  來源:微信公衆號金臺唱晚

  作者:許林

責任編輯:吳金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