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免費贈書:《西洋鏡:法國畫報記錄的晚清1846—1885》(全二冊,198元),總計五套。活動時間:2018年11月21日至11月25日19:00。

點贊數前三者獲得贈書,因微信每次精選留言只能選擇100條,所以在精選留言的過程中,會按留言時間順序依次精選。活動結束後,獲獎者請儘快將個人聯繫方式和詳細地址回覆後臺或者加QQ羣37195271發給羣主。

本次活動感謝由《西洋鏡叢書》提供贈書併發貨。

清朝的俄國傳教會(節選)

位於北京的俄國傳教會完全是宗教性質,是經過清朝皇帝批准後建立的。兩國曾經歷了一場戰爭,戰爭期間位於黑龍江流域的雅克薩要塞的所有哥薩克家庭都被運送到了北京,這些哥薩克騎兵成了清朝皇帝的衛兵。但是當兩國簽署和平條約後,清朝政府最終同意在北京建立兩座俄國修道院和教堂,以保證哥薩克騎兵的後人能夠繼續信奉基督教。從此,北京便建立了俄國傳教會。雖然現在這些人還保留着雅克薩人的名字,但是他們的習俗和相貌已經跟清朝人沒有什麼區別。

這兩座教堂保留至今。一座位於城北雅克薩人的主要居住區,由一座佛教寺廟改建而成,從那裏可以看到北京西北角的寶塔。另一座教堂位於市中心最繁華的區域,靠近皇宮,由一座宮殿改造而成。教堂建造得非常美觀,頂部豎立着一個十字架,如此顯著的標誌竟然在清朝境內公然豎立着,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俄國傳教會由一個修道院院長、三個神父、一個天文學家(其天文臺位於城北的那座修道院中)、一個醫生、三個學習漢語和滿語的年輕人組成,這些人每十年更換一次。從聖彼得堡到達北京,傳教會成員要穿越烏拉爾河和整個西伯利亞,到達邊境城市、茶葉貿易中心恰克圖。整個旅程都要乘坐四輪馬車在公路上穿行,每到一處驛站都要更換馬車,春季和秋季幾乎無法通行。然而這段大約6800 公里的路程,郵差卻可以在18 天內跨越。從恰克圖到北京還有一段路程,有蒙古人提供的驛站服務。驛站馬車伕駕駛着小小的二輪馬車搭載着旅客,如閃電般穿過各種崎嶇的道路。行李則由駱駝運輸,每到一處驛站也會更換駱駝。《畫刊》一系列繪畫的作者所在的旅行隊由120 匹馬、90 匹駱駝組成,這些牲畜就靠一直延伸到長城腳下的戈壁沙漠上的大量牧草爲食。

從恰克圖到北京這段大約1840 公里的路程耗時20 天,夜晚旅行隊成員就睡在蒙古包裏。從聖彼得堡到北京,除了在邊境停留的一到兩天,俄國傳教士共需41天。如果蒙古人同意夜晚趕路的話,行程還可以縮短。

北京地處平原,只有進了城門人們才能遠遠地看到北京城。剛到達北京,眼前的一切讓人很失望。一條條寬闊的大街滿是垃圾,令人厭惡的灰塵無處不在,放眼望去都是些低矮的破房子。起初,人們以爲眼前的一切還是郊區,但是徑直走了8公里後卻發現,眼前破敗的景象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牆和少數古蹟。城中除了從周圍水道引來的水源外,沒有其他可以飲用的水。俄國人發現,在北京的街道上行動很自由,可以安全地到處穿行,毫不費力地穿梭在城中的任何一個地方,進入所有的店鋪。唯一不便之處就是,他們每走幾步就會遇到大量的窮人。沒有人給予這些窮人任何救助。雖然清朝政府特意組織了救助,但是負責落實的人幾乎挪用了所有用來救助的資金。俄國傳教會所在街區的一名警官正受枷鎖之刑,他給供貨商訂立的捐稅過高,以至於所有的商人都離開了此地。他要戴着枷鎖在傳教會駐地的門前示衆8 天以上,枷鎖上還會註明他所犯的罪責。

年輕的清朝姑娘。選自《畫刊》(L'ILLUSTRATION),1860 年9 月29 日,星期六,第918 期。

傳教會的臨時駐地。選自《畫刊》(L'ILLUSTRATION),1860 年9 月29 日,星期六,第918 期。

轎伕。選自《畫刊》(L'ILLUSTRATION),1860 年9 月29 日,星期六,第918期。

清朝婦女。選自《畫刊》(L'ILLUSTRATION),1860 年9 月29 日,星期六,第918 期。

清朝獨輪車。選自《畫刊》(L'ILLUSTRATION),1860 年9 月29 日,星期六,第918 期。

以上資料出自《西洋鏡:法國畫報記錄的晚清1846-1885》,趙省偉主編,張霞、李小玉譯,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