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姐搭滴滴順風車遇害”事件引發的所有爭議中,被討論最多的莫過於——一段順風車的旅程,到底是安全重要,還是社交重要?

  我們收集了一些順風車用戶送出差評與被差評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一趟同路旅程中,有太多的複雜因素需要解決,制度的漏洞、安全的隱患、人與人交流的邊界……如果想要一路順風,這些都是比交朋友更重要的事。

滴滴被曝泄露乘客隱私:客服的回覆亮了

  因爲不想在上下班高峯擠地鐵,但又覺得打車太貴,所以,我經常用順風車,算是重度用戶。

  但我叫順風車有一個原則,就是隻在早晚高峯的時候叫車。因爲這個時段,你叫的順風車基本都是真的順風車,沒有專職司機會傻到在這種可以打出很高車費的時段去拉順風車。早晚高峯之外,我都會坐地鐵或者直接打車。還是有一定安全意識的。

  因爲是上下班路上順路搭車,我只是拿順風車當交通工具,完全沒想過別的,每次都是上車付錢、下車確認,根本不會看司機給我什麼評價。而且每次我坐順風車都會特別提醒自己,這是順風車,對方不是司機師傅,會盡量爲對方考慮,所以沒收到過差評,也沒怎麼給過差評。唯一一次給差評,卻是和一位乘客給我的評價有關。

  去年的某一天,我上車後,司機看了我一眼,然後嘀咕了一句,“是有點兒像。”我很納悶,問他像什麼?他說,你不知道啊,之前有人評價你像孫儷。然後我立刻去看了自己的評價頁面,不久前一個司機給我寫了一句評價——“長得像孫儷”。

  後來,也經常有司機會跟我聊起“像孫儷”這件事,但我沒太當回事兒,覺得這就是一個玩笑,這件事也沒對我造成太大的困擾。直到今年春節我回老家。

  那天我從機場回家,人太多打不到出租,也叫不到快車,我就順手叫了一輛順風車。很快就有人接單了。上車後,我才知道,這個司機是快車司機,偶爾也拉順風車,我問他,從機場到我去的目的地,快車應該車費更高,爲什麼他會拉順風車。他答道:“這不是因爲你長得像孫儷麼?”

  我當時腦袋“嗡”了一下,戒備心立刻提高,趕緊給我爸打了個電話,跟他說了車號和大概幾點能到家。也許是感覺到了我的戒心,司機明顯不高興了,一會兒狂飆、一會兒急剎車,我也一路眩暈、一路忐忑地回了家。

  回到家,我給滴滴客服反映了情況,希望能在後臺刪除對我的一些評價,但對方表示這不在他們的權限之內,會替我反映,並希望我生活愉快。我很不愉快地掛了電話,等了很多天,也沒有任何反饋。

  後來,我沒有在北京之外的城市打過順風車。即便是在北京的早晚高峯坐順風車,我再也沒有回覆過任何關於“像孫儷”的話題。但這次的順風車事件後,我短期內應該不會再用順風車了,除非那些評價我外表的評論可以自由刪除。

滴滴被曝泄露乘客隱私:客服的回覆亮了

  我開順風車比較多,對滴滴研究也比較多,算是有一點發言權。

  作爲車主,什麼乘客都碰到過,形形色色的。有一次我載我爸媽出門,捎帶着發了一個允許拼一個座位的順風車訂單,這樣乘客上來坐在副駕駛,在體驗上應該沒什麼差別的。

  上車的是個女孩,拿了不少東西,我上下車的時候很禮貌地幫她開門,到後備箱取放東西。回家之後我發現她給了我一個差評。我和客服聯繫,問差評理由,客服說是“經常急剎車”,但我好評裏最多標籤是“開車平穩”。後來,客服和乘客溝通後反饋,那個女孩因爲我車上有家屬是“拼車”,所以不高興了,但又找不到其他差評標籤,就隨手給我選了一個。

  就這樣,我被扣了6分,可能要拉個7、80單才能回來。

  雖然我開順風車只是爲了打發時間,但對分數還是很看重的,可能從小就是應試教育吧,少了一分我都很焦慮。這一單之後我就特別特別小心,如果車上有人,我都會提前和乘客講,你會不會介意,如果你介意的話,下車的時候我給你發五塊錢紅包。

  還有一次,我很想給差評,但是想想還是算了。

  那天,我接了一個女孩發來的訂單,顯示上車兩個人。到了地方我發現只有一個女孩,旁邊有很多大袋子,我就像往常一樣打開了後備箱,幫着放東西。不一會兒,又出來了一個女孩,她倆開始輪流從樓上往下送東西,什麼臉盆啊、被子啊、箱子啊都抱下來了。後來,她們還要求我上樓幫忙搬東西,最後搬了滿滿一車。到了地方,她們竟然還想叫我幫着把東西送到樓上去,我挺氣的,把東西都放在了綠化帶,走了。

  之所以沒給差評,是因爲害怕她們也給我差評。我不想自己的分數降低,想了想還是算了。但作爲司機,這件事情的體驗就很差。

  這次出事後,很多人詬病滴滴的社交功能。我想起來,清明節的時候滴滴出了一個活動,鼓勵乘客坐在副駕駛,和順風車司機交流,它想強調的是一種共享精神,而不是出租車那種租賃服務。但實際上,在車裏,車主有控制權,他能夠控制車去哪裏,所以,乘客如果是女的,就不可能是一個對等的社交平臺,信息不對稱,地位也不對等。所以,想要在這裏交朋友,還是算了吧。

滴滴被曝泄露乘客隱私:客服的回覆亮了

  我現在還在上大四,平時課餘會帶帶家教,經常搭順風車,大部分坐車的過程都挺愉快的,有幾次也加過司機的微信,他們還說要推薦學生讓我來做家教。

  但就在上週,我收到了用順風車以來的第一個差評。

  因爲單子很多,我自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被哪個司機給了差評,就聯繫了客服。奇葩的是,客服說,爲了保障雙方的隱私,投訴方和投訴單是完全匿名的,平臺也查不出來。我唯一的途徑就是申訴,申訴兩三天都沒有回覆,我又給滴滴平臺打了個電話,叫客服聯繫一下司機。大概又過了一天,客服聯繫我說,是因爲我在上週六投訴了司機。但是,那一週,我沒給過任何人差評。

  後來,我仔細想了一下,應該是那天一起拼車的乘客給了司機差評,但由於是拼車,司機自己也分不清楚是誰給的差評,我就這麼莫名其妙地被司機投訴了。他給我差評的理由是:“拼車人數不符”,真奇怪了,我自己一個人上的車,難道我背上還背了一個鬼嗎?

  搞清楚狀況後,電話那一端,客服開始勸我,要我諒解司機,然後就是一堆應付的話,“好的我幫您記錄一下,跟蹤一下,您再等一個工作日我們儘快回覆。” “啊,對不起這件事情我們實在是沒有辦法幫到您。”“對不起,這件事情我們沒有責任。”

  因爲這個差評,我的信用值下降了好幾分。但一個工作日、兩個工作日過去了,我一直沒有等到滴滴客服的回覆,倒是收到了申訴的結果——因爲司機拒絕給我撤銷投訴,所以,滴滴平臺也無權幫我撤回減分。

  反正我也看開了,滴滴的評價體系本身就有問題,比如,差評的真實性怎麼覈實?“老子今天心情不好,就是要給你差評。”這種根本就無法覈實啊。

  週三我收到“對方司機拒絕撤銷投訴”那條消息的第二天,就出了河南順風車那個事,平臺整頓一週。至於我的問題,我也懶得再和平臺溝通了,因爲真的很浪費時間。

滴滴被曝泄露乘客隱私:客服的回覆亮了

  我給你講講我的兩次差評經歷。

  有一天早上去上班之前,我順路接了個大姐,看評價也不錯。上車之後,大姐說她九點上班,我提議走快速路,她不同意,非要走下面的小路,爲了不發生什麼爭執,我就走了她選的路。

  結果一路紅燈,堵了很久。大姐開始抱怨我開車開得慢。到達目的地時,是9點02分。七天之後,我發現自己的評分掉到了90,那個大姐給了我人生的第一個差評+投訴。我當時也給了她一個評價:“趕時間的話不要叫順風車”。

  另一個差評經歷是,從機場到市區。接單的時候所有的資料顯示都是一個女生,我就接了,到了地方發現是女生給男朋友叫的車。但那個女生也想上車,問我能不能也捎她一段,說她的學校離這裏只有三公里。但當時我車上已經有三個人了,坐不下了,女生的方向和我們要去的地方也是反的,我就沒同意。當時,那個女孩的臉色就變了,事後給了我一個差評,我的分數也降到了89分。

  我申訴了,但是沒有什麼處理。客服說,他們沒有那麼大的權利干涉順風車,他們管不了。

  從那之後,我接單子就是看分,低於85分的我一律不接,我也再沒有得到過差評,現在,我的分數已經漲到了99分。

滴滴被曝泄露乘客隱私:客服的回覆亮了

  每週五下班,我都會從工作的城市回爸媽所在的城市陪他們過週末。動車最晚的一班是五點出頭,下班來不及,打快車單程要將近300塊錢,順風車大概80塊,所以大部分是坐順風車。

  給過一次差評,但那也是我最後一次用順風車。

  那天,系統顯示的訂單狀態是拼車“未拼成”,所以,我以爲只有我一個人。結果,司機來接我時不僅車牌不一樣,還帶着我兜了將近一個小時,去不同的地方接人。最後,他接了一車人,路上有一個想要拼車的乘客給他打電話,不知道怎麼兩個人就吵起來了,司機的聲音很兇,我有點怕,就給我朋友發了微信,全程沒敢說話。

  後來我才知道,後來上車的這些人,一個人50塊,我不僅被拼了車,還比別人多花了將近一倍的錢。我提出了取消訂單,司機不同意,他說我取消的話,他會被滴滴扣分。當時已經晚上十點多了,我也不敢多說什麼,趕緊拿了行李就走了。到家之後,我在評價裏打了一星,反映了車牌不符、私下接單的事情。

  大概半個小時後,我的手機顯示,滴滴軟件收到了兩條消息,打開一看是司機罵我:去死吧。嚇得我都不敢睡。

  第二天,我給滴滴客服打電話投訴,客服給了兩條處理意見,第一,給我20塊錢代金券;第二,順風車不歸滴滴管,他們管不了順風車主,最後建議我,“如果真的覺得人身安全受威脅的話可以報警。”

  那之後,我就把順風車裏自己的頭像、簡介都換了。以前的頭像是自拍,現在是張風景圖,簡介我也都刪掉了,目前是空的。標籤和評價我也想改一下,但是那些東西,我找不到可以編輯修改的地方。

滴滴被曝泄露乘客隱私:客服的回覆亮了

  我常叫順風車,自認爲是非常有素質的乘客。比如,滴滴會提醒乘客,如果只有一個人乘車,儘量坐副駕,那我就坐副駕,也從沒要求司機進小區,小區門口的路況複雜,我通常也會提前下車,自己走回去。但即便如此,還是收到過一個差評。

  那天是個週末,車主要去參加婚禮,我去公司開會。路上非常堵,他很着急,我也很着急。眼看着婚禮開始的時間越來越近,他突然對我說,要不你在這兒下車吧,我不要你車費了。但那是一個完全無法再打車的地方,於是,我拒絕了他的建議,他倒也沒說什麼,一臉怒氣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我前腳下車,後腳就收到了他的差評。

  當然,作爲回饋,我也給了他差評,那也是我用順風車這麼長時間以來給出的唯一一個差評。對於這件事,我並沒有打電話給客服,因爲依據我數次和滴滴客服打交道的經驗,打了也是白打。

  還有兩次,我很想給差評,但最後都放棄了。

  一次是司機性格的問題。滴滴順風車的設置是,只有車主接單後,乘客纔可以看到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那天,叫到車後,我發現過往的乘客評價中,有一半都在說車主脾氣不好,很急躁。但由於他的信任值還挺高,我也沒介意,就坐上了車。

  結果,路程剛走了半,在一個只能一輛車通過的小路上,他突然停了車,去跟後面那輛車的司機打了一架,原因是,那輛車一直開着遠光,影響了他開車。

  我當時坐在車上非常無措,大概一刻鐘之後,架打完了,他也回來了,我們繼續上路。下車後,我思考了一下要不要給他差評,但最後還是放棄了,一來他沒有傷害我,二來,後車開遠光的確是不對的。

  另一次幾乎差評是因爲車型不符。原本接單的是一輛普通轎車,結果來的是一輛暗紅色的國產小麪包。倒也不是歧視小麪包,主要是那輛車破的我一直在擔心它隨時散架。車主跟我說,他當天要去郊區給一個餃子館送貨,所以就開了朋友的快要報廢的小貨車,順路捎個人。就這樣,我和他,守着一車的麪粉、韭菜,一路顛到了目的地。

  但我最終還是沒有給出差評,因爲我覺得,車主也不容易。但這兩件事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滴滴作爲監管方的問題,如何評估車主?如何監督車輛?以及更重要的,作爲能給用戶提供第一道保障的客服系統,什麼時候才能提供真正的保障,而不是各種拖延、敷衍。

滴滴被曝泄露乘客隱私:客服的回覆亮了

  我開順風車主要是爲了補貼家用,平時從縣城到鄉下去,抵消一下油錢。

  我年紀挺大了,滴滴這個平臺用到現在也用的不是特別明白,我經常接到乘客的投訴,乘客給我的標籤裏,有一條非常常見——向乘客多收費。

  這應該是高速費的問題。滴滴的規定裏是這樣寫的:除乘客主動要求走高速的情況外,所有行程中的高速費用都由車主支付。這條規定,我覺得是模棱兩可的,好像是說,乘客可以給錢,也可以不給錢。

  因爲有了這個規定,走高速前我都會徵求乘客意見,把那個截圖給乘客看,他同意上高速,就走,不同意就換路線。但是我常常遇到的情況是,問乘客的時候,乘客非常含糊地回答“嗯嗯”,聽着是同意了,但下了車時,又不願意給高速費,然後會給我差評和投訴。

  說實話,給了差評,分數降了,就像人的名譽一樣,肯定比較傷人,心裏也不舒服。有時候乘客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我也會答應,爲了不得差評。

  有一次,我接了一個單子,訂單上只有一個目的地,上車的時候卻是兩名乘客,要去不同的地方。我把其中一名乘客送到了,訂單結束了。這時,另一位乘客要去另一個地方,兩個目的地大概相隔5公里。我要是不送,他肯定會不滿意,甚至可能吵起來。我只有免費送過去。

  事後,我在滴滴平臺裏留了言,把這個情況大概說了一遍。我沒有直接投訴乘客。

  我目前65分,這個分數危險。如果掉到60分,就不能接跨城的單子了,只能在市裏跑。再掉到50多分,可能只能在縣城跑。但乘客要投訴,平臺要扣分,我也無能爲力,我也不能求着乘客說讓他給好評。如果哪一天分數低到開不了滴滴,那也只能接受。

滴滴被曝泄露乘客隱私:客服的回覆亮了

  我用順風車的次數不多,我一直覺得它可能不夠安全,當然,我的一次乘車經歷也說明,它是真的有安全隱患。

  那天,因爲去的目的地有點遠,爲了省點錢,我就叫了順風車。上車後,司機跟我聊了幾句,然後就開始講述自己各種得差評的經歷。

  他專職開快車,偶爾開順風車。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從來都沒有跟乘客妥協過”。無論是快車還是順風車,他一律拒絕乘客進小區的要求,對方要是不滿,他就會隨時開罵;還有上車地點,他就停在自己認爲合適的地方,如果乘客有異議,讓他再往前開一點之類的,他會直接告訴對方“愛坐不坐”;有一次,一位女乘客因爲行駛路線和他起了爭執,“我直接下車揪着她的頭髮給她薅下車了”……

  他講得眉飛色舞,覺得這都是自己彰顯男子氣概的事例,我在一旁聽得心驚膽戰,連呼吸都很小心翼翼。

  精彩的還在繼續。連續的差評使得滴滴封了他的賬號,但他一臉無所謂,說:“沒事兒,網上有幫着通過審覈的,換個別人的身份,花三五百塊錢,過幾天就能接着開。”

  我原本認爲他在吹牛,可是拿出手機一查,網上還真有很多這樣的服務提供。這讓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同事,有一次打滴滴,剛上車,司機就開始跟她吹噓自己殺過人的經歷,嚇得她夠嗆。 

  下車後,我付了車費,平臺給出了三個選項:期待下次同行,隨緣,不願意再次同行。好在可以匿名,我纔敢選這個選項。但是,如果你選擇了“不願意再次同行”就不能再進行評分了,只能評論。但害怕被報復,我沒有評論。

  後來,我還在知乎上看到過很多人在問,自己並沒有申請過,但自己的車早已被註冊了滴滴,他們將這些事反映給滴滴客服,也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這就說明,滴滴在審覈司機身份、審覈車輛時,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問題。即便條件在那兒,但還是會有灰色地帶可以越過這些條件。

  前兩天滴滴順風車出事兒後,我還特意又去查了查,那些可以提供快速審覈服務的商家居然還在正常經營。

  我覺得,惡性事件的發生有偶然性,坐出租車或者用別的網約車,也都有可能出現意外。但滴滴的監管不力的確給這種事的發生提供了一個可能性,而這一次,這種可能性變成了百分之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