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沒有傳說,說的人多了,就成了傳說;世上也本沒神話,當有這樣只能用神話來解釋的人時,也就有了神話,李小龍就是其中一個。我們可以用一場驟襲的狂風,或一場突來的地震來形容他對香港電影或對世界電影的影響。

1、《唐山大兄》

李小龍電影生涯成績總結,有爛片也有神片

李小龍從美國回港,在很多觀念和電影理念上都和本地導演的想法不同,《唐山大兄》的導演原本是吳家驤,但在中途卻不得不換上羅維。在《唐山大兄》之前,也有張徹、王羽等人拍攝時裝的功夫片,但《唐山大兄》的意義卻又不同,本片在泰國拍攝,無形中走的是一種海外路線,而且本片也確立了李小龍電影賣座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民族氣節,李小龍一開始是以一個代表中國人的英雄形象站在觀衆面前的,他的揚威海外得到強烈的共鳴。

2、《精武門》

李小龍電影生涯成績總結,有爛片也有神片

1971年拍完《唐山大兄》後,羅維和李小龍趁勢而上,緊接着在1972年拍了《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更能代表李小龍,在故事上《精武門》和《唐山大兄》有相似之處,即尋找真相併最終絕殺,但《精武門》的故事更具民族性和煽動性,同時電影也更突出了李小龍的形象,使他在電影中更具個性而卓而不羣,有一種更明顯明星風範,而同時,比起《唐山大兄》,《精武門》裏李小龍的表演也更成熟而魅力。

3、《猛龍過江》

李小龍電影生涯成績總結,有爛片也有神片

《猛龍過江》開始不同於《唐山大兄》和《精武門》中建立的民族英雄身份,而是更多的將重點放到了他的功夫本身和他所要表達的功夫哲學,即武道上來。

《猛龍過江》中的李小龍的功夫可以說是幾部電影中最精彩的,他一慣代表正義的拳頭很優雅的和西洋拳比試,當然少不了他的一切招牌動作,但電影中的打鬥更多的是較量而非復仇。最精彩的自然是羅馬競技場上的的那出戏,兩個人在石階上比式,一旁有一隻冷峻的貓在觀戰,可做裁判,李小龍在其中體現出了公平和尊重,當他最後將對手打死後,依然將武袍蓋在了對方的身體上。

4、《龍爭虎鬥》

李小龍電影生涯成績總結,有爛片也有神片

荷里活導演執導的《龍爭虎鬥》是一部非常西化的類似007系列的電影,這部電影就像後來成龍在荷里活的某些電影一樣,並不能令所有人滿意,特別是華人,一方面,他失去了一種以往電影中所代表的精神象徵,同時,李小龍在電影中成了冷血的暴力機器,失去了在《猛龍過江》中構築的那種技擊風範,雖然,他的打鬥也許更凌厲致命而兇狠,沒有失去一點李小龍在打鬥中的魅力,當然,這些打鬥也是觀衆最想看到的。

5、《死亡遊戲》

李小龍電影生涯成績總結,有爛片也有神片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辭世。留下了一部很不完整的仍由高洛斯導演的《死亡遊戲》電影片段。本片的概念大約是李小龍遠赴韓國,在一座塔中迎戰一些武林高手,塔的每一層都都有一個不同國藉的高手守衛,然後李小龍一個個的打。很難對一部殘片做評論,但無論西方的還是香港本土的影評人都在對《龍爭虎鬥》做出批評後,對這個未拍完的《死亡遊戲》做出了同樣的評價。

6、《死亡塔》

李小龍電影生涯成績總結,有爛片也有神片

《死亡遊戲》之外,還一部署名李小龍的電影出現,片名是《死亡塔》,導演吳思遠,主角是唐龍(韓國演員金大中)。電影不再讓唐龍做李小龍的替身,而是讓他做李小龍的弟弟。電影前一小部分是李小龍的戲,大約也是他未拍完的《死亡遊戲》中的片段,基本上沒有太多打鬥戲,在情節上也與後面的劇情有點牽強,不過還算拼湊得不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