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紅是女人出嫁的必備資本,也是衡量一個女人是否心靈手巧的重要標尺。描紅繡花,穿針引線,裁衣做鞋。諸多款式,諸多造型,搭配得色彩綺麗,或巧奪天工,或構思奇妙,直讓現代女性歎爲觀止。作爲中華文化的傳統藝術,女紅有着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充滿了女性的氣息。

女紅(gōng),亦作“女工”、“女功”,或稱“女事”,屬於中國民間藝術的一環,指婦女以手工製作出的紡織、漿染、縫紉、刺繡、剪花、面花、編織等傳統技藝。中國女紅講究天時、地利、材美、巧手,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傳襲而來,因此又可稱爲“母親的藝術”。

詩詞繪畫、神話傳說中的女紅

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唐代畫家張萱的《搗練圖》;清代畫家任薰所繪的繡花仕女扇面;戰國時期荀子的《蠶賦》和晉代幹寶《搜神記》中蠶神馬頭娘的神話;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中織女的傳說;元末明初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女紡織家黃道婆,無一不展示着中國古代女性世代傳襲的女紅文化!

張萱《搗練圖》局部

紡織

中國的紡織源遠流長,而且品種多樣,花色繁雜,這說明了,穿衣問題是一文明國度所不可缺少的。紡織品就其原料來分,有絲、麻、葛、棉等,絲織華貴,麻葛以少見,自宋元以來,全國逐漸推廣了植棉紗和織棉布,近現代流行於民間的,仍然是棉織。

漿染

漿和染是兩個概念,漿是指漿水浸泡織好的布,使其挺刮光滑,另外民間織的白土布,沒有經過漂白帶有黃絲絲的感覺,叫做本色布。用一種老粉——土粉,經過漿洗也就變白了。染則是指染色民間用的染料,過去主要是從植物提取的即現代所說的草木染。

縫紉

縫紉是個疊詞,縫與紉都有貫穿連綴的意思,我們一般講縫紉就是縫製衣服,縫和紉兩個字放在一起,也許是強調縫製一件衣服需要千針萬線吧!確實現在做衣服有縫紉機,有服裝加工廠,訂做一件衣服並不難,但在若干年前,每一件衣服都是婦女一針針的縫起來的,他們爲老人縫,爲孩子縫,爲自己縫一輩子的歲月都隨着飛針走線流淌着。

刺繡

刺繡可以說是中國女紅中最突出的一種,從全世界看中國刺繡,不但出現的最早,歷史最悠久,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傳統,戰國時期的刺繡品已很複雜,圖案層次分明交錯有致,漢代的繡衣繡裘就更多了。中國刺繡的基礎太普遍太深厚了,在男耕女織的社會制度下,千千萬萬的女孩都要學習女紅都要掌握刺繡,恐怕是中國歷史上獨有的現象。

鞋帽

中國的鞋帽,從很早以前一直到近代都是家庭婦女手工製作的,後來雖有了鞋店帽店但真正買鞋的,仍然是少數。在廣大的農村鞋帽,特別是兒童的帽子還是自己做,一個家庭婦女爲家庭成員所做的鞋子的數量是相當驚人的。

編結

編結的範圍很大,可做編結的材料很多,既可用絲、棉,又可用多種植物如竹、藤、草、棕、麥杆等。凡是有一定韌性的條狀物都可以編連起來,以繩爲基礎打成結,中國的打結從最簡單的捆紮,發展成到一種藝術,轉項到裝飾又從裝飾給他以豐富的寓意,成爲我們民族文化包容性很大的特性,很大的一種象徵。

剪花

在中國從事剪紙的婦女,人數之衆、歷史之悠久、所剪花樣之多、內容之廣、數量之大,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對女紅來說,婦女們除了用紙來剪花樣,還用其它的材料,如布、植物的葉子來剪。而其工藝製作是和剪紙相近的,如在孩子的衣服上、肚兜上、布玩具上,常常可以看到大塊不同顏色的布,剪成了多種動物、花草拼貼在上面。

面花

中國的北方以麪食爲主,婦女們可以用麪粉做出名目繁多的食物,歸納起來竟有五十多種,婦女們在長期的麪食製作,發現這種帶有可塑性的物質材料暨可以喫又可以做成各種形象,面花不僅是婦女手勤的說明,而且是心巧的一個標誌。

玩具

中國過去沒把玩具當成一個獨立的職業,學校也沒有設立專門的學科。但是學齡前的孩子是由媽媽看管的,善良、聰慧的母親,常常會就地取材,隨手製作一些玩具給孩子們,給他們童年增添一份樂趣。媽媽是常常帶着孩子下田幹活的,幹活時讓孩子在地頭上玩,爲了哄孩子他們隨手將一根高粱稈剝下常常的篾條,折幾下就成了只小鳥。

後記

中國傳統的主流思想認爲女紅有助於塑造女性的性格和人格特質。社會上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無論是宮廷女子還是民間女子,都把製作女紅作爲完善女性性格、勤儉持家、相夫教子的重要方式。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機械化替代了手工活,女紅也因此慢慢退出歷史的舞臺。其實,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女紅也用她獨特地魅力伴隨着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發展。不少人被喚起女紅情結,發思古之憂情,憶久違之往事,彌補這遲到的欣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