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亦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季羨林,國寶級別的學者人物,於學術思想上已經達到大師級別,但縱使成就如他,也有人生的不如意之處。

晚年時候,季羨林前往德國,想要看看那個少年時候自己愛過的女子,奈何造化弄人,一個樓上一個樓下,就此錯過。

婚姻在前愛情在後,季羨林選髮妻舍真愛,責任並非只是嘴上說說

一、鄰居家的小姑娘

季羨林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自小與母親相依爲命。在那個年代,按照季羨林的出身,如果沒有人幫忙,想要改變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很難,縱使他想要讀書,也不一定能夠拿得出錢。

但季羨林是幸運的,他有一個好叔叔。從6歲之後,季羨林便離開了母親,住在了叔叔家裏,由叔叔資助他完成學業。在一般人家,6歲的孩子或許還窩在村角玩過家家,但是此時的季羨林已經開始承擔自己的人生。

婚姻在前愛情在後,季羨林選髮妻舍真愛,責任並非只是嘴上說說

縱使叔叔對他很好,但這種寄人籬下的感覺依然存在,何況父親去世母親一人在家,季羨林的心中也是充滿擔心的。

但說到底他如今只是一個孩子,無力改變這一切,他所能做的就是加倍努力,既是對叔叔的感恩,也是對母親的回饋,更是對自己的負責。

婚姻在前愛情在後,季羨林選髮妻舍真愛,責任並非只是嘴上說說

住在叔叔家的這些裏,季羨林認識了鄰居家的一個小姑娘彭德華。彭德華亦是年幼喪父,自小就幫母親分擔家世,雖然沒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卻是一個溫順的好姑娘。19歲那年,在叔叔的安排之下,季羨林與彭德華結婚了。

其實,按照季羨林自己的意願,他是斷然不會娶一個與自己缺乏共同語言的女子,但在當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是主流,而叔叔對自己也是極好的。作爲季家的獨子,他既然有留學的打算,成婚幾乎成爲了必然。

婚姻在前愛情在後,季羨林選髮妻舍真愛,責任並非只是嘴上說說

在這種情況下,季羨林與彭德華結爲夫妻,他們雖是多年的鄰居,但不過點頭之交,如今則是直接成了夫妻。

二、打字機結下的緣分

結婚之後,兩人的婚姻生活談不上恩愛,但也是相敬如賓,季羨林一如往昔求學、工作,而彭德華也和從前一般照顧家中瑣事,只不過是場所不同罷了。對於絕大多數的包辦婚姻,這是常態。

畢竟一個是小學沒畢業,一個是國學能人,這要如何談到一起。幾年之後,彭德華生下一個女兒,兩人的關係也因爲這個孩子的出現近了一些,不再是兩個搭夥過日子的人,而成爲了一家人。

婚姻在前愛情在後,季羨林選髮妻舍真愛,責任並非只是嘴上說說

不久之後,季羨林便離開中國,前往德國留學,在這裏他遇上了此生難忘的愛情。求學期間,季羨林常常需要寫論文,一篇論文往往要經過多次修改,如果每一次都用手抄,工程量無疑是巨大的。

如果有一部打字機,這個難題也就解決了。而正在愁眉不展之際,季羨林遇上了伊姆加德,一個擁有打字機的女子。由於修改的地方太多,季羨林的論文又都是一些學術名詞,伊姆加德壓根看不懂,因此每一次修改都是兩人一起完成。

婚姻在前愛情在後,季羨林選髮妻舍真愛,責任並非只是嘴上說說

就在這一次次修改論文的過程中,兩人不知不覺地淪陷了。伊姆加德身爲國外女子,對於感情自然更爲外放,她勇於表白。而季羨林雖然沒有直接拒絕,但卻也是表明了自己有妻有女兒。

三、不完美才是人生

最後,兩人像是達成了某種默契,絲毫不提身份,不提季羨林的家室,只是認真得戀愛。在有一段時間裏,季羨林大抵也是深深地沉溺在了這段感情中。但他最終並沒有因此喪失理智,歸國之期在望,他與伊姆加德分手了。

婚姻在前愛情在後,季羨林選髮妻舍真愛,責任並非只是嘴上說說

其實,早在一開始,季羨林便有此想法,而伊姆加德也完全願意,雖然不能長久在一起,但有一段回憶總是好的。

婚姻家庭在先,愛情在後,當季羨林面臨這個選擇題之時,他自然也十分痛苦,世人都想要一段完美的愛情,並使得這段愛情開花結果,而他也不例外。但在季羨林看來,絕不能因爲愛情而毀掉家庭,妻子無辜,女兒更是無辜。

婚姻在前愛情在後,季羨林選髮妻舍真愛,責任並非只是嘴上說說

早在他選擇同意與彭德華的婚事之時,對於這段婚姻,他便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這種責任並不是幾句輕飄飄的話,需要用一生的行動來做出承諾。歸期在望,他的愛情夢該醒了,是時候回國承擔家庭的責任。

在季羨林走後,伊姆加德沒有再結婚,她一直住在原來的那棟樓,或許是她心中隱隱期待,某一天季羨林還會回到這個地方,回到他們曾經相處的這棟樓。

婚姻在前愛情在後,季羨林選髮妻舍真愛,責任並非只是嘴上說說

事實上,伊姆加德的期待沒有錯,季羨林晚年的時候的確故地重遊,只不過他們陰差陽錯沒有相見。

大抵不完美的人生,纔是最真實的。

(本文的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