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文綜全國Ⅰ卷第6~8題,以黃河小北幹流河段堆積性遊蕩擺動爲案例,通過提供相關的文字材料和黃河小北幹流河段示意圖,設計了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情境,考查學生運用地理學科必備知識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揭示自然環境要素之間、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複雜關係。2019年高考歷史試題處處彰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如文科綜合Ⅲ卷第25題通過佛教傳播過程中造像服飾、表情的區域差異,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引導考生增強對歷史上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的理解和尊重,樹立正確的文化觀。

原標題:高考全國卷文綜解析:反映新中國70年成就,聚焦脫貧攻堅

6月8日上午11點30分,全國高考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結束。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教育部考試中心獲得今年三套全國卷文科綜合的權威解析。

總體而言,今年文綜全國卷時代感強。政治題反映新中國成立70年成就,聚焦脫貧攻堅關鍵年;地理題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我國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爲背景;歷史題以“革命”一詞在不同時期《新青年》雜誌中出現的頻率爲切入口進行設計。

  [政治]

反映新中國70年成就,增強“四個自信”

試題從社會生活各領域精心選才,充分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39題,以全國政協的協商議政活動爲素材,要求學生思考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以及發揮作用的實現途徑和方式,進而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體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培育法治意識

文科綜合全國III卷第38題以《外商投資法》的制定爲素材,聚焦於立法環節,考查學生對依法治國方略知識的把握,要求學生充分理解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以及法律是治國之重器等知識。試題設計結合學生知識水平和思維實際,啓發學生思考,培育學生法治意識。

聚焦決勝脫貧攻堅戰,樹立爲人民服務的價值觀

今年是決勝脫貧攻堅關鍵年,試題聚焦決勝脫貧攻堅戰,多維度展開。

文科綜合全國II卷第39題將《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確定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原則與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相結合,考查學生對堅持這些基本原則的理由的理解,明確黨的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精準扶貧等原則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所發揮的作用,使學生更好地、更全面地理解脫貧攻堅工作。

文科綜合全國Ⅲ卷39題述說了蘭考縣委半個多世紀來如何接續奮鬥,帶領羣衆艱苦奮鬥,脫貧致富的歷程。試題引導學生思考弘揚焦裕祿精神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意義,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樹立爲人民服務的價值觀。

展現 “一帶一路”建設成就,培養合作共贏理念

文科綜合全國II卷第38題,以“一帶一路”建設爲背景,引導學生思考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項目獲得成功的原因。試題精心選材,內容活潑生動,案例展示中國航運企業如何運用貨物運輸帶動港口建設,運用共建模式開闢新航線,構成開放背景下全新的戰略思路,有現實的戰略意義。試題通過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感悟“一帶一路”建設的意義和價值,結合學科知識,開拓視野,培育合作共贏理念。

跟蹤對外開放新進展,形成國際視野

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38題,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爲材料,考查內容與稅收、對外開放、企業運營等知識緊密相關。試題選材新穎生動,引導學生以開放的視角思考擴大進口對國內經濟帶來的積極影響,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

突出對批判性思維的考查,強調思維品質和過程

思想政治全國IV卷第23題,列舉了網絡時代信息數據急劇增長下出現的認知現象,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哲學知識對“事實因被忽視而消失”的觀點加以辨析,引導學生通過批判性地思考,辯證地分析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認識與事實的區別,以提升思維的品質。

增強試題靈活性開放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文科綜合全國II卷第39題,要求學生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從材料提供的六項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原則中任選三項原則,分別闡述堅持這些原則的理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作答內容。這樣設計增加了學生作答的自由度,有利於學生在學科知識範圍內揚長避短,更好地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優勢。

[地理]

高考地理試題重點選擇反映建國以來偉大建設成就作爲素材,激發考生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和報國之行。如文綜全國Ⅱ卷第36題,以雲南省大理賓川縣“治貧先治水”的發展理念爲例,將氣候對農業生產的限制和脫貧致富相結合,凸顯國家建設偉大成就。文綜全國Ⅲ卷9~11題,以我國新疆獨庫公路爲原型設計試題,獨庫公路的修成貫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縮短了近一半,溝通了南疆和北疆兩地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在促進民族繁榮和穩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該題着眼於公路地理位置、沿途自然景觀、建設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項以及科學管理等方面問題,引導考生熱愛祖國要從瞭解祖國的山山水水開始。

再現新時代創新發展的真實情境,樹立人地協調觀

高考地理試題緊密結合學科內容,展現地理學與社會的關聯。文綜全國Ⅰ卷第1~3題,根據嘉善縣產業佈局從分散到集中、從城鄉各自發展到統籌發展的特點來設計考點,重點考查考生如何結合政策背景的變化來理解產業佈局的變化,如何從集聚經濟和規模經濟角度認識產業集聚的益處,引導考生關注城鄉統籌發展理念。

譜寫改革開放積累的成功經驗,培育生態文明觀

高考地理試題要求考生能夠在正確的價值觀念指導下,有效整合學科知識,合理運用學科能力,認識、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環境問題。文綜全國Ⅲ卷第1~3題,以某企業“廚餘垃圾”自動處理系統爲案例,主要考查考生對“廚餘垃圾”以及“廚餘垃圾”處理系統工藝過程的認識,通過對“廚餘垃圾”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引導考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關心和愛護環境,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態文明觀。

從整體性視角,注重對地理過程推理能力的評價

高考地理試題要求考生能夠綜合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整合學科知識與能力,橫向聯繫、縱向貫通,面對真實、複雜的現實情境,探索和解決問題。如文綜全國Ⅰ卷第6~8題,以黃河小北幹流河段堆積性遊蕩擺動爲案例,通過提供相關的文字材料和黃河小北幹流河段示意圖,設計了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情境,考查學生運用地理學科必備知識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揭示自然環境要素之間、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複雜關係。

從實踐性視角,強化對解決地理問題能力的考查

地理學科與生活、生產實際密切相關,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高考地理試題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促進考生真懂會用,學以致用。文綜全國I卷第36題,以澳大利亞汽車發展的真實案例爲線索,圍繞汽車產業佈局、汽車市場特點、汽車生產成本以及汽車產業退出的影響等現實問題,把澳大利亞汽車生產從發展到退出的過程與地理因素相結合,重點考查學生從地理角度分析產業發展問題的能力。

培養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強健康意識

地理學科通過設計綜合性、情境化的試題,利用體育運動等情境,加強對體育相關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查。如文綜全國Ⅱ卷第37題,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我國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爲背景,將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與具體的體育項目相結合,發掘體育項目開展的社會經濟條件,分析浙江室外人工滑雪場建設的地理問題。該試題有利於促進學生對冬奧會項目知識的瞭解和興趣的培養,助力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歷史]

高考歷史試題注重牢築考生精神底座,解決好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如文科綜合Ⅰ卷第29題以“革命”一詞在不同時期《新青年》雜誌中出現的頻率爲切入口,揭示出在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上,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引導考生堅定信念,追求真理。

歷史試題注重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引導考生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如文科綜合Ⅰ卷第41題反映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工業化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經過全國人民不懈奮鬥而躍居世界前列,激發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熱情。

在增強學生品德修養、培養奮鬥精神方面下功夫

歷史試題通過先賢的躬身垂範和客觀史實啓示考生:品德修養是需要一個人終身修煉的心靈成長與價值養成。如文科綜合Ⅲ卷第24題引用古代儒家經典《孝經》中的孝悌禮樂觀念,突出傳統文化中以家庭和睦、尊老愛幼作爲人生不可或缺的內容,鼓勵考生在新的歷史時期將傳統孝道觀轉化爲現代基本的價值理念。

通過對歷史上衆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集體和個人事蹟的再現,歷史試題激勵考生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如文科綜合Ⅰ卷第31題以建國初期俄語書刊的借閱情況設置情境,表現出在現代化建設中,中國人民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奮發圖強的時代精神,引導考生樹立敢於擔當、不懈奮鬥的勇氣。

將健康觀念和意識融入高考考查理念

歷史學科通過選取與體育運動和健康觀念相關的史實作爲試題素材,引導考生領悟健康的要義:即強健的體魄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和追求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條件。如文科綜合Ⅰ卷第26題以拔河運動在唐代的流行,描繪了“壯徒恆賈勇,拔拒抵長河”的壯觀活動場面,突出了唐人崇尚力量的陽剛之氣和健康體魄。

明確“一核”考查目的與高考覈心功能

高考評價體系中的“一核”指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2019年高考歷史試題處處彰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如文科綜合Ⅲ卷第25題通過佛教傳播過程中造像服飾、表情的區域差異,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引導考生增強對歷史上各國、各民族文化傳統的理解和尊重,樹立正確的文化觀。

探索“四層”考查內容與素質教育要義

對核心價值的考查,如文科綜合Ⅲ卷第40題通過對漢代和羅馬帝國國家治理方式的比較,強調漢代在確立中國基本疆域、強化民族認同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引導考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和文化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確定“四翼”考查要求與考試評價維度

高考評價體系的“四翼”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基礎性主要考查學生對主幹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如文科綜合Ⅲ卷第41題,要求考生圍繞《湯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翻譯和改編情況,獨立提出觀點,並結合所學知識運用恰當方法進行論證,鼓勵考生主動思考,強調見解的獨到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