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校內網和飯否的創業經歷,如今美團點評CEO王興應該當下互聯網創業者中對上市最有執念的一個。

但偏偏這幾年,從不掩飾對上市一事追求的王興特別願意強調自己的耐心。

要知道,這幾年美團點評出面否認最多的事情就是上市一事。

這也是爲什麼,在美團點評上市一事終於實錘之後,王興在上市一事上的“改口”更值得玩味。

一直喊着不着急的王興怎麼就突然轉頭上市了?

資金渴求

時間回撥到美團點評合併之前的2015年年初,當時美團剛完成新一輪融資,面對第一財經記者,王興強調,“上市是一個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但上市並不是最近一兩年關注的事情。”

那一年,忙着和大衆點評最終一戰的王興狠話放過不少。最經典的那句是“如果2015年有誰先上市了,就基本意味着它放棄了,投降了”。

但兩年多過去了,美團點評合併之後公司整體架構都大調整了兩回,王興依然堅持上市是一件很遠的事情。

“我們想上市的話,立刻就可以上市。但目前沒有明確的時間表。”2017年10月,王興再次出面否認了上市一事。

按照當時業界廣爲流傳的對賭協議,美團點評合併後第一輪融資的代價是,王興許諾要在2018年完成公司上市,同時保證IPO估值不低於200億美元,若無法完成美團點評將賠付投資金額的120%。

但是,王興否認了上述對賭協議的存在。“投資人不會催我們上市。我們也不會和投資人簽訂有關什麼時候上市的協議,之前也沒有簽訂過,投資人關心的不是你有沒有上市,而是你有沒有持續創造價值。”

現在鑑別上述對賭協議的真實性已經沒什麼價值了。按照現在美團點評現在已經提交IPO申報材料的進度,如果一切順利,2018年上市現在來看不是問題。至於200億美元的IPO估值的要求,2017年10月40億美元融資之後,美團點評的估值已經到了300億美元。

但直到去年年底,即使那個時候部分手中掌握期權的員工已經開始啓動行權,美團點評還是竭力對外維持一個不會近期內上市的形象。

爲此,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還強調,太早上市對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企業來說有非常大的傷害。“公開市場的投資人大多數沒有風投的風險承擔能力高,那個時候做新業務的壓力會比較大,如果一個產業有非常大的空間,不應該太早上市。”

但是轉眼也就半年的時間,王興已經興沖沖地敲響了港交所的大門。

一直對上市表現得足夠耐心的王興爲什麼坐不住了?

市場最爲普遍的觀點是,當下多線作戰的美團點評對資金有強烈的需求。

要知道,除了外賣和到店業務外(團購),美團如今的業務還涵蓋酒店、旅遊、打車、票務、短租、美業、家政、共享充電寶、生鮮電商等各個方面。而這些領域,聚集着餓了麼、攜程、滴滴出行、ofo、百度糯米、盒馬鮮生等各領域的強勁對手。

事實上,在IPO之前,市場還有消息稱美團考慮再啓動一輪30億美元的私募融資緩解資金壓力。

但是對於運營了8年美團而言,不可忽視的現實是國內知名的投資方基本都投過美團。爲此,也有投資者直言,美團現在是“融無可融”,必須上市。

不過,美團自己官方並不是認可上述說法,一直堅持自家手頭有足夠的現金儲備。

本次公佈的招股書還披露的美團現在手上到底有多少彈藥。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194億元,短期理財258億。

這意味着,到去年年底,美團點評賬面上還有接近452億元(約7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如果按照2017年調整後28.5億元的虧損額度,美團點評對於資金問題應該不用擔心。

但不得不提的一點是,2018年年初,美團殺入了以燒錢見長的打車領域,隨後又以近37億美元的總價格(以股權、現金、債務相結合的形式)買下了摩拜。

通過上述運作,美團點評成功躋身出行市場不可忽略的一極,但這個位置也的確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

撐起600億美元的盤子?

美團點評正式提交IPO申請之前,坊間流傳,爲避免稀釋股權美團點評計劃按照港交所規定考慮出售該公司約10%的股份,以此計算,美團點評的目標市值將達到600億美元。

要知道,去年10月,美團點評完成一筆40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約爲300億美元。

這也意味着,如果按照王興設想的600億美元目標,美團點評的估值需要在不到一年內實現翻番。

上述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在持股比例上,騰訊是美團點評目前的爲第一大股東,持股20.1363%。在公司高管團隊中,王興持股11.4386%,穆榮均持股2.5141%,王慧文持股0.7264%。此外,紅杉資本持股11.4368%。其他投資者持股53.7478%。

這意味着,如果美團點評真的能以60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王興的個人資產將會超過60億美元。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瞭解到,雖然王興團隊手裏股權被稀釋得很厲害,但是王興在決策上有一票否決權。而王興此前和阿里最終鬧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這一點。

招股書這次也披露了美團點評的不同投票權架構。根據該架構,公司股本將分爲A類股份和B類股份。對於公司股東大會的任何決議,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B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票。

其中,王興擁有約佔總股本10.9%的 A 類股份。這也印證了,王興如今對美團點評的控制權。

從目前的經營數據來看,美團點評的交易金額在2015年是1610億元,2016年這一數據增長到2370億元,同比增加46.8%;2017年增長到3570億元,同比增長51.0%。

而這3570億元的交易額中,外賣業務貢獻了62%。2017年,美團點評的餐飲外賣服務的年度交易金額爲1710億元,而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年度交易金額爲1,580億元,佔比32%。

此外,公司營業收入2015年至2017年分別實現40億元、130億元、3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3.2%、161.2%,三年收入增長超過七倍。

在淨利表現上,美團點評經調整虧損淨額持續收窄,從2015年的-59億元收窄至2016年的-54億元,2017年進一步收窄至-28.5億元。

不斷通過佈局新業務擴充估值的同時,由於先後進入一個個已經佈滿競爭者的賽道,美團點評的商業模式也一直難以擺脫質疑之聲。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美團點評如今還有着鮮明的外賣公司標籤,但是在王興規劃中,公司的未來是服務電商平臺,美團的假想敵是亞馬遜。國內大約6.5億的中產階層,這一用戶規模有着巨大的服務需求,包括旅行、出行等。

“雖然我們看起來像是在發展很多不同的業務,但實際上只是朝着一個目標在努力。”王興曾表示,美團點評是一家圍繞用戶需求爲中心的公司。“仔細觀察所有垂直領域後,你會發現他們總會在某個用戶羣體形成交集。而就餐、點餐、看電影、旅遊、租車的用戶,基本上就是同一羣人。”

當下在港股市場上,小米CEO雷軍正忙着向投資人講述小米的商業模式。可以預見的是,很快市場的焦點將投向王興,而美團點評多項業務的關聯性和本地生活服務的故事也需要接受資本市場的考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