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阻挡,恒大对造车的向往

从去年年初开始,恒大入局新能源造车便已不再是什么秘密了。但对于与贾跃亭名下的法拉第未来联姻(FF),外界还是一致感到了惊讶。

早在2017年11月30日,香港时颖公司与以贾跃亭为代表的FF原股东以合资模式设立了一家新公司Smart King。时颖出资20亿美元获取合资公司45%股权,而FF原股东以FF拥有的技术资产及业务入股,获取合资公司33%股权,而剩余22%股权将作为股权激励预留给公司管理层。根据合并协议,时颖已支付8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剩余12亿美元投资将于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12月31日之前各支付6亿美元。

然而,法拉第未来的烧钱速度太快了。2018年7月贾跃亭就提出时颖的8亿美元基本用完,要求时颖再提前支付7亿美元。就这样FF和恒大健康之前上演了一场仲裁的闹剧。

但最终,双方还是达成了“和解”:恒大集团持有FF香港公司百分之百的股份,但是FF香港与贾跃亭的FF公司已经不再有任何关联。

谁都挡不住恒大造车的心

纵然龃龌不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恒大许老板的造车计划。

就在与FF的争端刚结束不久,恒大继续了它的造车布局之旅。1月15日,恒大健康宣布,以9.3亿美元的总代价收购了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51%的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从而拥有其旗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牌照和天津等三个生产基地。

仅仅9天之后,1月24日,恒大健康以10.6亿元的价格入主卡耐新能源,成为其持股比例为58%的第一大股东。卡耐新能源专注于三元软包电池的技术研发,2018年其动力电池产量及装机量行业排名前十。

如果再考虑到此前恒大曾以144.9亿元入股广汇集团,成为这家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的第二大股东,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和行动力度已经超越了赛道上所有的竞争者。

至此,恒大在造车上投入了折合人民币约272亿元,恒大造车的决心可见一斑。

可为何恒大如此执着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8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中国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在发布新闻稿中写道:“新兴工业产品产量高速增长。2017年,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8.1%、67%、51.1%、40.1%、31.3%、30.6%,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报告中,明确写道“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69万辆,比上年增长51.2%”,这是一个无比诱惑人的数据。

而且,在中国制造2025制定的十大领域中,新能源汽车的前景与发展路线是最明确的,也是国家推动力度最大、配套政策最全的产业,更是各国抢占技术制高点的角逐领域。

而车市寒冬下的逆势增长,也证明了新能源汽车前景不可限量。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28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跌,但新能源汽车2018年全年销售突破100万辆,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诱人的“蛋糕”背后,是大批的跃跃欲试者。目前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已达到487家,其背后资本涌动。

待不下去的房地产业务

另一方面,恒大所在的房地产行业由于限购、限售、地价等等因素,无可避免地进入了寒冬。

2018年,房地产调控再升级。“7.31”中央提出要遏制房价上涨;、圳新政,直接针对短线投资客,出台了限售、限离、禁企业购房的最严调控,卖房难上加难。房地产成交低迷仍将长期存在。 政策成为了地产商的拦路虎。

在此之前,王健林就曾多此表示想把商业地产名字改掉,不要再做地产商,做不下去。另一头,在转型的路上比万达奔得更快的是万科。在万科的身上,看到的是国内地产商的缩影。 “十年后,万科还会是地产公司吗?我想不是了,如果还是,那也是惨淡经营了。”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如是说道。

许家印当然也是迫切希望转型的那一拨,上市公司的名字从“恒大地产”改为“中国恒大”。去掉地产二字后,恒大加快了多元化的步伐,卖过水、卖过粮油的恒大,这次选定的目标是造车。

而同样看上新能源造车这一领域的却不止恒大这一家,万通、宝能等地产商都已开始进行布局。

前景很看好,现实很骨感

在投入了200多亿之后,许老板的心里可能还是没什么底,因为从目前来看,新能源造车不仅需要巨量的投入,而且还需要超强的耐心。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都不缺少先行者,而在新能源造车行业,这个先行者就是蔚来。

资料显示,2014年11月,蔚来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深刻理解用户的顶尖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并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TPG、GIC、IDG、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2018年9月,蔚来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

遗憾的是,即使蔚来汽车拥有众多资本大鳄加持,但仍未能走出汽车初创企巨额亏损的梦魇。而蔚来汽车本身的性能也饱受广大用户质疑。

财务数据显示,在2016年和2017年,蔚来的净亏损分别为25.73亿元和50.21亿元。而在2018年前三季度,蔚来的净亏损已扩大至61.36亿元。

但亏损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巨量的投资却换不来用户的承认。

在2018年9月,蔚来量产车型刚刚上市不久,一篇38号车评中心的评测在蔚来的圈子中炸开了锅。

文章中直接写道,“蔚来ES8在驾驶性方面的完成度低于目前市面上几乎一切车型,或者可以说是没调教匹配完就匆匆上市了,是一台半成品。”

虽然许多车主并不认同38号在机械素质方面做出“很晕”的评价,但对于软件方面,不少车主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甚至还有人给出了“硬件99分软件一分”的极端评价。

软件UI设计不合理,常用软件入口太深;NOMI语音识别率不高,成为“人工智障”;没有记忆功能,每次上车都要重新设置……无数的小问题都在挑战着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可以想见,从未有过造车经验的恒大,无疑在未来的造车之旅中也难免会遇到这些问题,而且,就算是参照最为成功的特斯拉,恒大造车的蔚来也并不明朗:特斯拉在上市9年来只有3个季度实现了盈利,除这3个季度外,截至2018财年第三季度,特斯拉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恒大集团以新能源汽车切入,谋求向高新科技产业方向转型,无疑是恰逢其时的,但就目前造车新势力的现状来看,恒大可能遇到的坎还有很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