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任何社會歷史現象一樣,宗教的產生是與當時客觀歷史條件相關聯的。但又與其他宗教不同,道教在起源背景上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不是由某個教主在短時期內創建的,而是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醞釀過程。在不同的階段中,均有道家思想的閃光點出現,並且也總是和王朝大運有密切聯繫。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老莊道家思想,到東漢末期祖天師建立起組織道教,黃老道的出現不但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連接作用,更成爲當時社會變革的主要手段和最終歸指。

道教的起源經歷了較長的醞釀過程(資料圖)

黃老道發展的歷史背景

黃老道始於稷下學宮中的道家學派,其以道家倡導的清淨養生、無爲治世爲主體,又汲取了陰陽、儒、墨、名、法各家思想內容,由此成爲老莊之後最爲鼎盛的新道家學說。司馬遷在《史記·自序》中引用了其父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一文中對黃老新道家的評述,曰“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指約而易操,事少而供多。”由此可見,黃老新道家在漢初是受到統治層極大重視的。歷史上,秦亡漢興的進程確實是受到了黃老道家的極大影響。

秦統一六國後,中國歷史進入中央集權制時代,儘管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社會矛盾依舊尖銳。《漢書》中記載,當時農民的土地被大量兼併,甚至出現“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的境況。爲了活命,百姓只能“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貪暴之吏,行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轉爲盜賊,赭衣半道,斷獄歲以千萬數”。隨着階級矛盾加重和社會危機加深,反抗的行徑也日益增多,最終以陳勝吳廣起義爲代表的農民起義成爲秦王朝覆亡的導火索。

陳勝吳廣起義(資料圖)

漢王朝建立後,最迫切的任務便是維護統治權,防止歷史重演。秦始皇篤信方術,數次尋仙未果,結果卻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在政治上,則推行法家思想,以暴力、嚴刑峻法爲統治手段,直接導致了民不聊生的現實後果。漢王朝從中吸取教訓,初期推崇以“清淨無爲”爲特徵、以“無爲而治”爲原則的黃老思想,實行約法禁省、與民休息的“黃老政治”,希望以此來安定社會秩序。在上行下效的風氣中,社會經濟得到快速恢復和發展,更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景象。

三國時期的曹植爲文景二帝寫過兩篇贊體文:“孝文即位,愛物儉身。驕吳撫越,匈奴和親。納諫赦罪,以德讓民。殆至刑錯,萬國化淳。”“景帝明德,繼文之則。肅清王室,克滅七國。省役薄賦,百姓殷昌。風移俗易,齊美成康。”在文景二帝的勵精圖治下,國家快速實現了繁榮富強的夢想。司馬遷言:“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衆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羣,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守閭閻者食粱肉,爲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爲姓號。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義而後絀恥辱焉。”當時財富累積的程度是超乎想象的,百姓騎着母馬去聚會都要受到排斥,當官的世代爲官,甚至出現了以家族姓氏爲官名代稱的現象。然而看似大興的盛世背後,卻同樣隱藏着危機。

用黃老思想治世

黃老之學的推行,使得民富國強。到了武帝劉徹時期,國家累積起雄厚資財,於是開始大規模開拓西南疆域,並北抗匈奴侵略。與此同時,在國家內部又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富豪兼併土地、橫行鄉里、揮霍無度,國家增加租賦、徭役,“重以貪暴之吏,行戮妄加”。司馬遷言其“物盛而衰、固其變也。”不僅如此,漢武帝果斷背離了黃老無爲思想,開始了個人私慾無限膨脹的時代,整個天下都成了他滿足私慾的手段。《漢書·夏侯勝傳》記載,漢宣帝欲褒揚漢武帝劉徹,意爲顯示皇家父慈子孝,同時也爲自己揚名,詔告丞相、御史、諸侯等文武百官,商議建造武帝廟事宜。夏侯勝力排衆議,曰“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衆,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裏,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亡德澤於民”,因此不適合爲武帝立廟塑像。

漢武帝(資料圖)

老子曰“小國寡民”,指出不論治理多麼大的國家,都要像是小國之君一般慈愛,任其自然生化。一旦暴露出人性中無限膨脹的慾望,最終遭殃的一定人民百姓。《史記》中記載,當時還有水旱等自然災害,百姓生活日益貧困,無奈之下只得轉爲盜賊,以致“郡國盜賊羣起”“犯法而罪多,一歲獄以千萬數”。老子言使民不爲盜、使民心不亂、使民無知無慾、使智者不敢爲,這纔是道家所推崇的聖人之治。從這個層面上說,文景二帝近於聖人。莊子則說“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不幸的是,世間不明道法、迷惑者多,從而導致了中國歷史上數千年的王朝更迭。在道家思想中認爲,生殺予奪的規律終歸逃不出物極必反的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縱然依賴於黃老思想的治世光景只是曇花一現,卻爲道教組織的正式建立打下了基本前提。隨着生活日益艱難,百姓對擺脫苦難、獲得幸福的渴望愈加強烈。仲長統著《昌言》說“農桑失所,兆民呼嗟於昊天”,人們希望有超人間的力量來幫助自己伸張正義,希望能夠得到神靈庇佑。這是完整的道教組織能夠快速建立的羣衆基礎。就統治階級內部而言,他們也希望藉助於宗教的力量來消弭彼此間的鬥爭和反抗,以求家國的長治久安,其中也包括對自我壽命無限綿延的渴求。這一點,正是以治國度世、修身求仙乃至於長生久視爲目標的道教修行法則。於是,隨着黃老道的退卻,祖天師創立的早期天師道組織終於出現在了歷史舞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