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興國路的低調,位於明天廣場的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信)在多個顯眼的位置掛有公司標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華信)的辦公地也位於此。眼下,上海華信正遭遇空前的債務償還壓力,公司一筆20億元債券已逾期未兌付。

事實上,債券逾期未兌付僅僅是“冰山一角”,上海華信還存在應收賬款高、借款餘額激增、頻頻通過借款對外收購等問題。種種情形來看,上海華信的日子並不好過。

對於上海華信目前經營狀況及應對措施等相關事項,記者數次通過電話聯繫,並實地走訪了上海華信辦公地,但未能獲得正式回應。

經營受影響致債券逾期

債券是上海華信的主要融資方式之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今年1月的上海華信發債文件中統計發現,2014年10月至2018年1月,上海華信共發行過23只債券,截至5月22日,上海華信目前未兌付的各類信用債數量共計有13只,本金總規模高達296億元。

不過在獲悉上海華信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及償債能力產生重大變化後,一批負責上海華信債券的受託管理人陸續提出召開債權人會議。

5月15日,國開證券作爲“15華信債”的受託管理人,在上海某酒店內召開了債權人會議,此次會議涉及債券規模30億元,2020年到期兌付。

根據此前國開證券披露的公告,此次會議涉及的議案總計14條,議案大體上可分爲兩大類,一類是要上海華信說明受到華信事件風波影響後,自身的經營情況、償債能力、追加增信措施等情況;另一類則是投票表決債委會牽頭統一行動的議案。

5月15日當天,記者趕赴至會議現場,一位當日參會的債權人告訴記者,整個會議上海華信都沒有披露任何實質情況,且都避重就輕地不談公司經營、償債能力等問題。在債權人提問的環節上,有債權人問及5月21日到期的債券能否正常兌付?上海華信相關負責人未正面回應。

記者瞭解到,上述債券是由上海華信發行的,建設銀行承銷的“17滬華信SCP002”,資金總額20億元,上海華信5月14日晚間披露稱,該債券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而在5月21日,事實證明了上述債權人的擔憂,當天上海華信公告稱,因其正常經營受到重大影響,無法兌付“17滬華信SCP002”債券的本息。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獲悉,在當前的非常時期,上海華信的資金使用情況已由債委會決定。換句話說,即使上海華信有錢,自己也不能決定如何使用,必須由債委會統一決定。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華信內部的債委會是由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牽頭的,而國開行是中國華信的最大債權銀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在其他債權人會議中,部分債券被增加了“交叉違約條款”。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前述情況可能給上海華信後續帶來資金鍊壓力,加劇其流動性緊張,使得企業陷入困境,且部分債權人可能對上海華信發起訴訟。

而這裏所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債權人是單獨行動,還是跟着債委會統一行動?

在5月15日的債權人會議上,上述債權人對記者表示:“其實今天投票商議的主要內容爲是否要跟着債委會統一行動?如果授權給國開行,跟國開行保持一致行動後,債權人就要放棄單獨起訴的權利,債權人單獨起訴法院可能不一定會受理。”

從目前公開披露的部分債權人會議投票結果看,有同意跟着債委會統一行動的,也有不同意統一行動的。從5月15日的這場債權人會議投票結果看,多數債權人並不願意犧牲自己單獨起訴權利。

對外投資陡生變

一方面,上海華信債券違約,側面反映出其面臨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上海華信亦無力獨攬多起對外收購項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截至2017年9月,上海華信重大對外投資共四項,包括總投資9.8億歐元收購捷克J&T金融集團50%股份,20億元認購上市公司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機械)7.38%股份,6.8億美元收購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國際公司(KMGI)51%股權,以及18億美元購買ADCO陸上租讓合同區塊4%權益。

其中J&T金融集團是一家金融資產標的,旗下擁有兩家銀行。該筆投資符合上海華信此前提出的“能源+金融”的發展戰略,上海華信自身也表示,該標的能夠提供穩定低成本資金,成爲其能源戰略推進的有力支撐。

此外,在上海華信看來,在收購KMGI後,其作爲戰略支撐平臺,也將幫助自身迅速完成對歐洲油氣終端的戰略佈局和延伸,在歐洲建立規模化終端銷售體系,提升自身獲取上游股權和權益的能力和話語權。

需要注意的是,如此大體量的對外投資項目,上海華信的收購資金又是從何而來?

在今年1月上海華信的發債文件中,記者梳理發現,收購捷克J&T金融集團50%的股權中,有5.88億歐元來自國開行的併購貸款,另外國開行還給上海華信貸款了12.8億美元用來收購買ADCO陸上租讓合同區塊4%權益,前述項目已於去年2月首次支付8.88億美元。

而對於定增收購徐工機械和KMG部分股權的資金來源問題,上海華信表示已在和多家境內銀行洽談中,並且已有多家機構對於該項目有融資意願。

不過在當前上海華信資金陷入困窘的情況下,上述收購事項或難以爲繼。從上海華信已披露的公開信息可以看出,其與多家金融機構的關係正在惡化,當前上海華信正陷入“金融合同糾紛”等訴訟中。

另外,此前備受外界關注的中國華信91億美元收購俄羅斯油服14.16%股權已經“流產”,根據瑞士資源貿易巨頭嘉能可(Glencore)5月4日發佈的公告,其與卡塔爾主權基金(QIA)組成的財團已向中國華信發出通知,依據合同條約,終止向其出售俄油14.16%股權。

鉅額應收賬款未收回

從上海華信的財務賬面上看,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末,上海華信的應收賬款高達818億元。實際上,若上海華信能夠在這一非常時期收回部分應收賬款,亦可以緩解上海華信自身的償債壓力。

需要關注的是,上海華信爲何會有數額如此之高的應收賬款?在當前償債壓力陡升的背景下,上海華信又能否收回這些賬款來緩解自身的壓力?

在上海華信今年1月披露的發債文件中,記者注意到,2014~2016年末及2017年9月末上海華信應收賬款分別爲234億元、397億元、625億元和818億元。

可以看出的是,上海華信的應收款每年都在增加,上海華信解釋稱,應收賬款增長主要系公司業務規模擴大、銷售量增長及賬期延長所致,“公司對國企、央企和長期合作客戶的賬期整體上有一定的延長,以換取毛利率水平提高。”

記者注意到,截至去年9月末,上海華信的應收賬款已經佔到了總資產的44.72%,不過上海華信表示,其應收賬款主要爲貿易往來款,賬齡較短,2017年9月末應收賬款賬齡一年以內的金額佔比爲99.96%,絕大部分應收款的賬齡在12個月內。

進一步來看,去年1~9月期間,上海華信應收賬款前五名客戶金額總計499億元,佔應收賬款總額的61%,但賬齡較短,均在半年以內。

上述五名客戶包括淮南礦業集團下屬海外子公司、冀中集團下屬香港子公司、廣西投資下屬海外子公司、一家泰國公司以及寧波元稹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涉及的應收賬款分別爲136億元、119億元、115億元、89.7億元以及40.4億元。

截至目前,上海華信尚未披露2017年年報,外界也無法獲悉上述這些客戶的還款情況。不過記者梳理過往年報發現,應收賬款對上海華信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有重要影響。

2015年,上海華信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突然大幅減少至2.89億元,而前一年和後一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則分別爲26.35億元和83.77億元,上海華信稱,這一“異常”現象是公司對下游優質客戶回款給予了適當延期,延緩了銷售款項的迴流,故短期內經營性現金流入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對上海華信償還債務有着重要作用。在此前的發債說明書中,上海華信表示,公司的償債資金來源主要爲發行人日常經營所得的自有資金、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以及公司通過銀行借款等其他渠道籌措的資金。

上海華信還表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是發行人償還債務的重要來源,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的變化將影響發行人償債資金來源的穩定性。由此來看,上海華信應收賬款、經營活動現金流、償還債務三者之間有着緊密的邏輯關聯,並且呈現出遞進的因果聯繫。

另外,在今年,上海華信的對外借貸仍在進行。2018年第1個月,上海華信突然向銀行貸款了181.43億元,其他借款18.49億元,由此至2018年1月末,上海華信的借款餘額已經由2017年末的983.19億元激增至1145.26億元,累計新增借款占上年末淨資產的比例達到25.47%。

不過從當前上海華信自身處境,以及評級機構對上海華信債券信用等級不斷的“下調”來看,上海華信的償債情況並不樂觀。

針對上述一系列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電話未能聯繫到上海華信後,於5月21日來到上海華信的辦公地欲進行採訪,安保人員示意只有打通上海華信電話纔可進入,不過記者再次撥打後,亦無人接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