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紮根鄉土 創新扶貧 普洱共青團“火塘夜校”扶貧扶志正旺時 點擊上方

“中國週刊” 可以訂閱哦!

一個火塘、幾杯清茶,不念稿子,不說官話套話,圍坐在一起,無拘無束地促膝長談,宛如一家人拉家常。這是目前雲南普洱市各級團組織創建的 “火塘夜校”學習培訓的場景。

“火塘”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非常常見,它不僅有照明、取暖、燒水、煮飯的物質用途,更是一種文化符號:火塘邊,展示了生育婚喪的生命歷程;火塘邊,演繹着人間的悲歡離合;火塘邊,記錄着家庭的喜怒哀樂。火塘,是村落文明傳播的集合地和社會交往的重要場所。

“火塘夜校”,就是將“夜校”建到“火塘”邊上,利用羣衆農閒時間,重點組織大學生志願者、研究生支教團、青聯委員等青年羣體作爲夜校工作隊伍,積極深入羣衆喜歡集中的場所,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扶貧政策,解決了貧困羣衆想學習但找不到平臺的問題。火塘夜校是將技術和知識送到羣衆家裏,而且沒有“尖子班”和“普通班”之分,對貧困羣衆一視同仁,根據他們的發展需要進行培訓,切實幫助解決他們在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火塘夜校”工作最開始是從團市委的掛鉤點開始實施,後來發現效果很好以後,陸續在西盟、墨江、瀾滄等縣開展。目前,已經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47場次,覆蓋貧困羣衆1500 餘人。

“火塘夜校”每到一個村民小組,就燒起一塘火,由每家每戶出一人,一起圍坐在火塘周圍。

5月6日,墨江團縣委邀請了本縣優秀創業代表——墨江哈尼迷達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漫深入掛鉤扶貧村正龍村開展“火塘夜校”扶貧扶志工作交流。墨江團縣委、景星鎮政府、正龍村“三委”相關負責人和正龍村貧困青年代表等30餘人參加座談交流。

交流過程中,李漫用平實樸素的方言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歷程,用自己的親身案例講述創業途中遇到的問題及如何解決,介紹了普洱茶的銷售渠道和發展前景,同時邀請貧困青年與自己合作。

隨着火苗的熊熊燃燒,大家的話匣子也隨之打開。“通過交流,我找到了差距,就是思想觀念和生產技術跟不上形勢”。“平日我們忙着農活,學習時間少,像這樣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既不耽誤我們的生產又讓我們更瞭解黨的好政策,鄉里鄉親間也多了交流機會”。大家邊傾聽、邊記錄、邊思索,圍繞創業、產品加工、扶貧政策等暢所欲言,“火塘夜校”的作用被充分發揮出來……

面向農村基層羣衆宣講,夜校工作隊伍立足農村實際和農民特點,一改過去集中開會拉大標、模式化標準化的講稿,羣衆聽得雲裏霧裏,宣講完後一問三不知的情況,而採取羣衆易於接受、樂於接受的方式。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在輕鬆融洽的氛圍中向羣衆傳遞黨的富民惠民政策,達到了事半功倍的宣傳效果。

在瀾滄團縣委和東回鎮改新村駐村工作隊合辦的“火塘夜校”上,東回鎮改新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及村組幹部一起,爲羣衆們講解農村危房改造項目政策、退耕還林還草相關政策、教育扶貧相關政策以及健康扶貧相關政策及思路。

上了“火塘夜校”後,改新村改新一組村民李扎努用不太流利的漢話說:“一羣人圍在火塘邊談心談話,不懂的扶貧政策能馬上得到解答,這種辦法達賈達賈(拉祜語:很好)!”

共青團普洱市委書記穆星指出,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和羣衆“坐在一條板凳上”,“火塘夜校”工作中,我們青年人和羣衆圍坐火塘邊,既反映了我們深入基層、深入羣衆的實際場景,也體現了我們去“四化”強“三性”的改革成果。穆星感嘆: “火塘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存在,也是邊地羣衆心中的原鄉記憶,也許有一天,隨着我們扶貧攻堅工作的推進,火塘將成爲歷史,但是火塘的溫暖和被火塘映紅的青年人的臉龐,將成爲我們參與過這個活動的所有人溫暖的記憶。”

《中國週刊》是由共青團中央主管的綜合新聞雜誌。全國發行,每月5號出版。 郵發代號2-11 。

合作&訂閱:微信ywb775521

2018年第7期

購買請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