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圖,晚飯喫得多而早飯喫得少的人,飢餓感比早上喫大餐的人羣強得多,而且每到晚上都會餓,惡性循環。在糖尿病控制方面,T2D患者試驗中,早上喫大餐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顯更好——。

什麼時候喫飯最好,什麼時候最差?風靡已久的斷食療法對糖尿病有作用嗎?本屆ADA終於有講者給出答案。

當地時間6月7日,ADA(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在美國舊金山拉開帷幕。在下午最後的講題中,有一節備受與會者關注,關注到了會場都坐不下,兩邊站滿了參會人員的地步。這節內容是關於時間生物學在體重、代謝和血糖控制中的影響,說白了就是——“啥時候喫飯效果最好/最差?”

嚴重超員的現場

早飯要喫得像個皇上

第一個環節由阿拉巴馬大學的專家Courtney Peterson主講,核心內容是:到底該啥時候喫飯,又不該啥時候喫東西?

間歇性斷食和晝夜節律

首先,間歇性斷食當中有一種叫做Time-Restrict Feeding(TRF),和其他什麼一週斷兩天之類的斷食不一樣,TRF指的是在每天保持一定時間(一般必須大於12小時)不進食食物。比如說晚上6點以前喫飯,早上6點以後喫飯,就做到了12小時以上的TRF。

Peterson提出,目前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間歇性斷食的普遍好處有以下幾種——

  • 體重下降更多;

  • 脂肪代謝更好;

  • 血糖水平更低或者胰島素水平更低;

  • 血脂和血壓數據更好;

  • 細胞迭代速度更慢;

  • 炎症水平更低,氧化應激降低;

  • 衰老減緩且壽命延長。

證明TRF益處的研究之一。將實驗組小鼠進食時間限制在8小時內(即一天有16小時在斷食),對照組爲隨時可以進食的狀態。結果顯示,經過20周,喫高脂肪食物組,進行TRF的小鼠,體重30g左右,和喫普通食物的小鼠比較接近,而沒有進行TRF的高脂肪飲食小鼠,體重高達50g。此外,在葡萄糖耐量試驗、膽固醇、肝臟脂肪變性和TNFα幾個指標上,是否進行過TRF,結果有明顯區別。

那麼,間歇性斷食的益處主要來源於減少了能量攝入嗎?

  • 非也。

Peterson指出,有數項研究發現,在你不該喫飯的時間喫飯——尤其是接近睡覺時間或者就是睡覺時間在喫東西,喫下去的等量熱量的食物,比在更早的時間點喫飯更能增肥。

說明白點,喫晚飯太晚或者喫夜宵,特別能讓人長胖——同等熱量下,喫飯時間錯誤造成的好處和傷害是有區別的。

而爲什麼TRF一般效果比較好呢,因爲TRF基本上都會比較嚴格的規定好喫飯時間。目前,在人身上進行的TRF研究一共有9項,這9項研究指出的大方向是——“把進食食物的時間壓縮在白天較早的時段”。

目前人類TRF(早、中)研究發現的收益有:

  • 飢餓感降低或進食量降低;

  • 體重降低或體脂減少;

  • 葡萄糖和胰島素水平下降,同時胰島素敏感性增高;

  • 血壓下降;

  • 提升脂肪氧化(加強燃脂);

  • 降低氧化應激。

此外,人類TRF研究明確發現,就算是間歇性斷食,你喫飯的時間搞太晚,照樣對你有害——斷食都救不了。

如圖,進食時間設置到可以到晚上9點,就算進行斷食,也有害心血管代謝健康,導致血糖、胰島素、血壓、血脂水平變壞。

爲什麼會這樣?爲什麼晚一點喫飯後果會這麼壞?

  • 因爲我們的身體遵循着自然的晝夜節律。

如圖,在這種以24小時爲週期的晝夜節律中,我們的身體遵循着代謝、生理和行爲的規律。比如,在凌晨3-6點之間,我們一般在睡眠中,這個時候體溫是全天最低的。而18點到21點,我們處於血壓最高的時段。早上6點到9點,是血壓升高速度最快的時候。就連血糖水平,在健康人和T2D患者之間,也有不同的晝夜節律。如此等等。

這套節律系統受到兩個方面控制,一方面是身體內在的因素,比如激素調節,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比如接受日光照射、喫飯情況、睡-醒節律以及體育鍛煉情況等。

中央生物鐘的內外影響因素

兩方面必須相互協調,這套節律系統才能正常運作。一旦不能協調,比如外在因素中,喫飯時間不對,那麼,將導致代謝紊亂。

那麼,最最有用的方案是什麼?

  • Peterson認爲,下午三點以前把晚飯喫了是最好的。

下午三點以前把晚飯喫完的TRF隨機對照研究,研究對象爲前糖尿病男性。

類似上述的早TRF研究得出的結論大多指向它能更好的控制全天血糖水平,降低血壓,更好的燃脂等等……

更好的控制全天血糖水平的結果數據,圖中顯示對照組血糖峯值遠高於早TRF組

但是,下午三點以前把晚飯喫掉也太早了!很多人都做不到!

因此,爲了提高可行度,她尋找了另一個替代方案——早飯喫大餐,晚飯減少進食且早點喫。她認爲,早中晚的食物配比應該是50%比30%比20%。

這樣乾的好處非常多,比如更有效的體重下降,而且比起晚上喫得多早飯喫得少的人來說,早上喫得多的人的飢餓感要低得多——

如圖,晚飯喫得多而早飯喫得少的人,飢餓感比早上喫大餐的人羣強得多,而且每到晚上都會餓,惡性循環。

在糖尿病控制方面,T2D患者試驗中,早上喫大餐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顯更好——

更神奇的是,早上喫大餐竟然可以讓女性的排卵功能得到促進!Peterson解釋說,這是由於整個身體的節律關乎各種功能,早上喫大餐有利於身體節律,自然能夠有利於與其有關的其他功能。

女性排卵功能數據對比

簡而言之,Peterson的結論是:早上喫大餐,晚上不僅要少喫,而且要早喫。儘量在6點前喫完飯,不要把晚飯拖到夜間。

會後採訪

Peterson告訴“醫學界”,即使是晚睡的人,也最好遵循這一規律。對於晚睡者來說,就算晚上會比別人容易感到飢餓,晚上少喫點早上喫頓大餐也比晚上喫得多早上喫得少更有利。

受訪專家:Courtney Peterson

另外,面對早餐到底該什麼時候喫的問題,Peterson回答,一般在起牀後1-2小時內。同時,她強調:要正常起牀,早上接受日光照射,幫助晝夜節律協調。

對於想通過“不喫早飯”來實現斷食的人羣,Peterson潑了一盆冷水。她回答說:目前針對性的跳過早飯的相關研究顯示,這樣做會增高全天血糖水平的——不論你是否有2型糖尿病。

本場的第二位講者Surrey大學的專家Rona Antoni則用更多數據支持了Peterson的主要論點,以及追加分析了其中的機制。

喫飯講次序,最後喫碳水!

第三位講者是來自Weill Cornell Medicine的副教授Alpana Shukla,她的講題對Peterson是一個重大的補充,Peterson告訴我們該什麼時候喫飯,Shukla教授則告訴我們:喫飯的時候該按什麼順序喫。

讓我們直奔主題——喫飯的時候先喫蛋白質和蔬菜,喫完這兩樣再喫碳水化合物!

Shukla教授提出,低碳水飲食在患者和普通人羣中最難做到的一點是“碳水太好喫了,我們喜歡喫,所以很難低碳水飲食”。

因此,一個替代方案就是,在喫飯的時候,定製喫碳水化合物的順序。爲了證明這樣做的效果,Shukla設計和完成了好幾相關臨牀試驗。

比如這個,將入組志願者分爲兩組,一組先喫蛋白質和蔬菜後喫碳水化合物,另一組先喫碳水化合物後喫蛋白質和蔬菜——

結果相當讓人震驚,在場聽衆大多數可能想到了先喫碳水化合物會產生一些小小的差異,但是看到下面的結果圖時還是發出了驚呼 。

紅色線爲先喫碳水組的餐後血漿葡萄糖水平,藍色線組爲後喫碳水組。後者顯然平穩得多,也低得多。

考慮到很多人喫飯得時候,是碳水和蛋白質以及蔬菜同時進食的,Shukla設計了有關的試驗——

第一組是先喫碳水,第二組先喫蔬菜和蛋白質,第三組則是混在一起喫,不過按照前兩組的節奏分成了一半一半。

結果顯示,混着喫其實和先喫碳水沒多大差別……

餐後血糖水平,藍線是先喫蛋白質和蔬菜,黃線是先喫碳水,綠線是混着喫。綠線也發生了明顯的峯值,而且和黃線走勢很接近,只有藍線依然很穩。

這就很讓人頭大了,給不少覺得“混着喫應該也是可以的吧因爲我平時就是混着喫的啊”的人澆了一大盆冷水。

不過,這一點就沒有太好的辦法解決了,Shukla教授甚至建議要麼試試換一種能單獨在最後喫的碳水化合物吧。

在演講的最後,Shukla再次強調了——最後喫碳水!最後喫碳水!最後喫碳水!(因爲重要所以說三遍)

演講結束後,Shukla教授回答了關於食物結構中蛋白質性質的問題。因爲在研究中,她使用的始終是動物蛋白(肉類),不知道植物蛋白是否同樣有效。Shukla教授告訴“醫學界”,這還真的有區別,因爲她其實做過這方面的試驗,結果是動物蛋白的效果更好。

在場的三位專家在最後都申明:什麼時間喫,按什麼順序喫,固然重要。但是,喫什麼,是影響力更大的一個核心因素。比如本次演講中提到的食用高脂肪飲食的小鼠試驗,儘管進行TRF會影響同樣飲食結構的小鼠的健康,但是高脂肪飲食結構和普通飲食結構的小鼠差距比同種飲食結構中TRF與否還要大……

所以,也就是說,如果你用肥宅快樂水下肥宅快樂薯片,TRF也救不了你……

- End -

參與調研

更有獎品贈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