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宋代詩人林逋隱居杭州孤山,植梅養鶴,以梅爲妻,以鶴爲子。如果紫砂在宋代就繁榮發展,以林逋愛梅至深的性情,一定會與梅花砂壺常相伴,那又會是一段佳話。

顧景舟 梅花壺

整把壺氣度飽滿,神采奕奕。流、鈕、把皆由梅乾彎曲而成,喇叭式壺嘴,出水點注順勢而出,遒勁有力;壺把乘勢而起,蜿蜒蒼勁,端拿舒適。朵朵梅花點綴枝間,花瓣塊面飽滿,紋路清晰,清新出塵,展現梅花的錚錚鐵骨。

梅花傲雪吐豔、不屈不撓、高雅芳潔,它的意象與品格,早已融入文化的血脈。紫砂泥在質感上有特殊的表現力,紫砂泥可以超寫實地呈現出竹、木、石、蔬果花卉等不同肌理的材質效果,這些質感的效果,其他陶瓷原料難以達到。梅花在紫砂上的表現,更是見精神。

這朵朵綻放在紫甌上的寒梅,你知道是怎樣製作的嗎?

紫砂陶人們,將梅花的不同形態,雕琢成印模。陶模製成後,特別需要晾乾,使有厚度的陶模中的水分能跑出來。如果幹不透,在燒成時很容易炸裂。

陶模燒成後,用乾溼適應的泥,用搭子敲打,中間要用豆油作脫離劑,否則陶泥容易粘合。

朱可心 大報春壺

雞心型壺身,高足線,高頸子母線骨肉亭勻,梅花枝梗作嘴、把、鈕。枝和節疤錯落有致,伸展自然,老幹新枝,爭奇鬥妍。花分正、側、背、偏,或含苞、或怒放,荒寒一點香,足以酬天地。配以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長沙”,磅礴大氣。

顧景舟大師製作梅花茶具,印模就是由其親自雕琢。我們來看一下蔣蓉大師的梅花印模,此件印模是蔣蓉大師1955年製作,紫泥質地,呈圓餅狀造型,質感沉重,手頭頗佳。一面琢各式桃花造型,一面鐫刻“一九五五年九月,蜀山紫砂工廠蔣蓉制。”

蔣蓉 梅花印模

紫砂大師們所制的印模同樣是藝術品,此件印模就是2016年秋季拍賣會的拍品。看見這樣的印模,朵朵寒梅冷蕊爭發的景象,是否映入眼簾?

因着紫砂泥對材質肌理的特殊表現效果,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紫砂寒梅的別樣風姿。

何道洪 歪嘴梅樁套壺

壺身作梅樁形,向左傾斜,自然而生動,梅枝彎成的把、流與鈕,呼應和諧。幾朵梅花疏疏地點綴其間,沒有誇張雕琢的紋路癭結,一股素潔雅緻的風韻徐徐而出。

這樣的砂梅,恰如梅花名品綠萼梅。綠萼梅俗稱綠梅,因萼綠花白、小枝青綠而得名,是梅花品系中的佼佼者。

許建斌《梅樁壺》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下面的梅花開在深褐色的枝幹上,梅花顏色墨綠,朵朵花開淡墨痕,似是從宣紙水墨中走出來,更是鐵骨冰姿,高潔出塵,正氣凜然,比德君子之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