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中小学生的历史读物。全部来自专业正史,绝不戏说。每周二四六,来听经典作品《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吧。

  

  ↑↑↑点击播放声音

  往期故事,请见文末

  许多小孩,在过年时最爱玩的一种游戏,就是放爆竹和烟火了。烟火在夜空里,能绽放出各式亮丽的花朵彩图。而小小的爆竹,却能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喜欢恶作剧的顽童,看见别人惊惶的表情,更是兴奋莫名。有时候,大伙儿还会分成两边,用爆竹当武器,互相开起战来。

  当然,这种战争,只是一种游戏。

  不过很早以前,在真正的战场上,人类也曾用过烟火、爆竹里的火药,作为打仗的武器呢。

  远在唐朝,甚至更早的时候,中国人就发明了火药,不过它只是一种药,有人用它来配合炼制种据说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或是用来治病、驱邪。后来有人发现它会燃烧、爆炸,才想到若用在战场上,一定能吓阻敌人。当然一开始,它或许只是发出巨响,把敌军吓得人仰马翻而已,不过到了宋朝,火药制成的武器,已经很有威力了呢!比方说,毒火烟球会散发毒气和浓烟,使敌人中毒并迷失方向;蒺藜火球可以阻断道路,防止敌人兵马前进;此外还有霹雳火球、火箭、火炮等等,常用来焚烧敌人的仓库、粮草,或是用来攻城和守城。

  这些火药和火器,后来经由阿拉伯人的手中,传到了欧洲,虽然欧洲人学会制造火药比中国人晚了五百年之久,可是却后来居上,在往后的岁月里,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战争方式。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原始人的赤手空拳,到石头棍棒,到弓箭、刀枪、弩、炮,然后进步到火药武器。当我们说“进步”的时候,实在应该表示一点羞愧才对,因为如果火药只是用来燃放爆竹、烟火,那该是多么令人愉悦的事,可惜人们却拿来杀人。要是寻求长生不老的炼丹家们,知道他们发明的东西,竟成为置无数人于死地的武器,真不晓得该多么错愕与哀伤呢?

  宋朝人除了火药武器以外,还有一样宝贝是世界上其他人所没有的。

  虽然那宝贝只不过是:一根细小的针。

  远古人类,学会抱着一根浮木渡过河流时,一定会为自己的英勇壮举感到骄傲不已的。后来人们学会了划小舟,由小舟到大船,再由大船变成能够利用风速、气流行走的帆船。不过面对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大海时,人们还是一筹莫展。

  历史的时刻表,走进了十世纪的宋朝。宋朝的商业很发达,住在沿海一带的人,经常乘着船,载上金、银、铜、丝绸、瓷器等货物,漂洋过海,航行到很远、很远的国度,和外国人交换香料、药材、象牙、珊瑚、珠宝……他们的船舶,有些竟可以大到载上一千人之多。

  当时,外国人对于光泽美丽的瓷器,简直爱不释手,羡慕极了。富有的人家,都以获得中国的瓷器为荣。甚至直到今天,西方人都还用“瓷器”来称呼“中国”呢。为了买到丝绸和瓷器,克服再大的危机和困难,他们也心甘情愿。

  然而最令外国商人百思不解的是,在茫茫大海中,为什么只有中国船可以航行得如此远,而不至于迷失方向?他们自己的船,则一点也不敢走得太远,只能沿着离陆地不远的海上航行。所以,当波斯人和善于航海的阿拉伯人想来中国贸易时,就必须先乘着自己的小船,抵达印度半岛后,再换乘宋朝商船来到东方世界。

  在宋朝的大船上,他们发现了一项惊人的秘密。因为一艘艘庞大的船舶,竟然是靠着一根细小的针,来指引它的方向。船员们把这根小针,贯穿在草上,放置在一个盛水的圆盘里,由于草比较轻,可以使针浮在水面,而盘子的四周,则刻有二十四个方位的标示符号。最神奇的是,无论怎么移动圆盘,那根小针永远都是倔强地、毫不犹豫地一头指向南方,一头指向北方。

  原来,这种像有魔力般的小针,是由磁铁做的,称为指南针。把它放在刻有方位的盘子里,就称为罗盘。它的模样,有点像座平放着的时钟。船只在大海上,如果遇到天气阴晦,无法靠日月星辰辨识方向时,罗盘指南针就会正确无误地指点你方向,它是永远不会欺骗谁的。

  后来的欧洲人就是靠着这种小针,横渡了大西洋,抵达美洲大陆;靠着它环绕地球,证明了地球既不是方的,也不是扁的,而是圆的。

  好了,现在若有人问你,中国人的四大发明是什么?你已经说得出来:火药、指南针,以及更早以前,东汉时代所发展出来的纸张。

  还有一样是什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东西正是“印刷术”。

  你在学校里用的课本,人们每天阅读的报纸、杂志,以及你眼前所看的“中国历史”,不都是印刷出来的读物吗?如果没有这些印刷品,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人类的文明,会不会仍然停留在一千多年前的状态?

  一千多年前是什么状态呢?

  我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汉朝末年,皇帝就曾经要人把最重要的经典刻在大石碑上,立在太学的大门口,好让想读这经典的人,都能来到石碑面前抄写、校对。据说每天来抄书的人,要排上长龙般的队伍,就像你去买一场热门足球赛的门票那样拥挤,才能抄回自己想读的知识和道理。

  他们似乎认为,这样做已经是天大的方便了。

  你一定知道印章是什么玩意儿,沾点红红的印泥,它就能在纸上盖印出字来。可别小看这东西,它正是印刷术的起源呢,虽然,它还不算是真正的印刷术。因为还没有人想到,要把大量的知识和文字,用盖印章的方式印出来。

  唐朝时代,印刷术终于出现了,不过那是用一块块的木板,雕刻上许多字,成为“木版”,再用木版沾上墨,印在纸上。这方法虽然比抄写书籍进步很多,但仍然不够灵活,因为每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木版,如果要印一大套书,刻上几十年也不足为奇。而且印完之后,除非再印同一本书,否则便没用了。

  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的时候,有位叫毕昇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黏土做成小块,每块刻一字,烧硬后用来排列成字版,书印完之后,那些字块还可以取下来,等印刷下一本书时,能再重新组合成新的文句。

  这种印刷术的发明,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贡献了。当然,它往后也传到了欧洲。许多年后,它让世界发生了石破天惊的改变。

  身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毕昇生前并没有获得什么殊荣,甚至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幸亏宋朝有一位名叫沈括的人,对毕昇的杰作非常感兴趣,他详细地记录了这项伟大的发明。否则,毕昇和他的杰作,真要默默无闻了。

  沈括是一位科学家,但他不是只有一种专长的科学家。平常若是有人成为某件事情的专家,他便会赢得人们的钦佩与敬重,可是沈括却是对许许多多的事情都称得上是专家的那种人。

  他精通日月星辰的变化,所以制定了新的历法;他喜欢研究矿物,所以发现了一种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油,可以用来点灯,并把它称作“石油”。

  他改良过武器,钻研过医学,对音乐、绘画、诗词、地图、财政、水利……都提出过很精辟的见解。到了晚年,他在自己的住处梦溪园里,将包括前面提到的指南针、印刷术等,全都写在一本叫做《梦溪笔谈》的书里。九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看到《梦溪笔谈》的时候,不禁要怀疑,为什么有的人,庸庸碌碌过了一生,什么成绩也没留下,而沈括,却好像一本百科全书那样,没有什么他不懂的事情。

  每个时代,都有它得意与失意的事情。当我们发现宋朝人竟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表现后,不由得要肃然起敬了,而对于他们在武力上的软弱表现,似乎也觉得微不足道了。

  注:本文内容来自台湾陈卫平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音频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