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圓肩馱背的問題,大家都清楚是因爲脊柱的不正常彎曲導致,由於人沒有反向關節,大部分的做功都是向前的,人們的日常習慣更喜歡向前,而不是向後,再加上久坐,電子產品的衍生,喫雞的興起,導致這種不良形體的形成,所以,如何去糾正這些不良體態對身體生活的影響,成爲很多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出現圓肩駝背的體態時,身體重心點比正常體態要靠前,隨着重心的前移,腰椎的受力會加大,久而久之,就會讓腰椎附近的肌線產生變化,圓肩馱背的身體變化是從上往下的過程,康復訓練時必然要從下到上訓練,才能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腰部訓練是必然的,強大的核心穩定,纔不會讓身體跟着前引。對於腰部訓練,首選硬拉,硬拉有很重要的一點,不要讓活動點轉移到膝蓋的位置,保持髖關節以下固定,讓腰承擔最大的做功,纔會有最好的效果。

  其次,腰部向上的肌羣訓練,也是背部訓練的關鍵,因爲背部肌肉的複雜性,所以在訓練中不能太單一,背部肌肉有橫向肌線肌肉,縱向肌線肌肉,不同肌肉的關聯對於整個形態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圓肩駝背,不是僅僅靠鬆解幾塊肌肉就能解決的。

  再次,我們通過細節的變化,可以針對性刺激背部不同的位置點,這裏推薦幾個訓練動作供大家參考:

  1.窄握頸後下拉

  2.寬握頸後下拉

  3.窄握頸前下拉

  4.寬握頸前下拉。

  通過窄與寬的變化,前與後的搭配,從不同角度去對背部薄弱肌肉的加強,達到我們的訓練目的。

  對於在圓肩馱背體態在加上高低肩或者輕微側彎的人,其實訓練的方式跟普通人一樣,肌肉會出現不平衡的情況,歸根結底就是發力不均衡導致的,在訓練中,注意細節,注意發力,掌握力平衡的原則,這都不是難題。

  作爲教練,不要讓自己降低到只是陪練的角色,我們要在每次的訓練中看到會員的問題所在,幫助他解決問題,變得更好,而不是在旁邊加油喝彩,遞水遞毛巾,數下數字就算完事。

  醫生的臨牀經驗是通過專業的知識結合足夠多的實際操作得來的,再資深的醫生,都沒有辦法通過觀看就能得到準確的判斷,深入瞭解情況是對雙方的負責,作爲教練的我們,也是一樣,會員對自己的身體都不是足夠的瞭解,我們怎麼能夠通過簡單的肉眼觀察就能輕易去下結論呢?

  如果我們沒有足夠多的實踐經驗,那隻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會員,結果會員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效果和續課率可想而知!我們不僅要通過訓練,找到本體感受,更要通過訓練去思考,如何去解決會員的問題,否則,跟搬磚有什麼區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