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研究出臺國家技術安全管理清單制度,此舉對於美國的威懾已經顯現出來。

白宮代理預算主管Russell Vought正在尋求延緩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限制。Vought在一封寫給美國副總統彭斯的信中稱:“特朗普去年簽署的限制對華出售的總統令,將嚴重影響美國企業的業績,進而影響到企業對政府的補給。”

美科技公司向政府施壓

針對中國正在組織研究建立的國家技術安全管理清單制度,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政府一定會看企業的反應,如果企業反應很強烈,那麼就會對政府有壓力。比如日前谷歌就在與美國商務部交涉,政府會對下一步舉措做出調整。”

數據顯示,谷歌是所有美國科技巨頭公司中在政府遊說方面支出最多的,去年遊說費用達到了2170萬美元,比兩年前要增長近40%。

當今世界的工業格局是個複雜的供應鏈體系,雖然美國佔據很多技術領域的高端位置,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我國掌握、創新了很多實用技術,全球供應鏈不可能離開中國這個大環節,中國有能力通過一些技術管制對美國企業的供應鏈完整性造成衝擊。

吳心伯去年訪問美國時,與一位接近特朗普的專家在交流中談論到中美經貿關係,對方表示,中國現在要市場有市場,要資金有資金,要製造能力有製造能力,西方的唯一優勢就是高科技,所以特朗普政府纔不遺餘力地對中國進行限制。

美尋求國防材料“技術脫鉤”

根據去年10月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一份報告,當今美國在國防工業上有280項零部件以及重要原材料和燃料依賴中國。比如美國高度依賴中國的稀土進口,如果沒有稀土,高精尖的裝備就無法生產出來。

中國日前發出可能向美國斷供稀土產品的信號。雖然美國可以採取各種方式緩解這一衝擊,但這勢必對美國造成巨大損傷。中國不僅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生產和出口國,而且中國的稀土提煉技術也領先於世界。

針對中國的稀土策略,中方已經明確表示:“中國作爲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願意滿足正常需求,如果有國家利用中國稀土原料製造產品反過來打壓中國企業,於情於理不可接受。”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日前發文稱,中方在磋商中堅決守住原則和底線的態度,讓美國極限施壓手段失去作用。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政府各部門、包括證監會、農業部、商務部等接連發聲,表明中國的外向型企業和服務行業早已對中美貿易戰做足準備。他建議,爲應對接下來可能的衝擊,中國的當地出口型企業,正在通過內部改革壓低成本,把產品擴大到歐洲和非洲市場。“中國不願意讓貿易戰蔓延到金融、科技甚至地緣政治領域,但我們也要做好準備。”魏建國表示。

構建平行生態系統

從事量子通信技術的企業高管趙義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目前是處於科技產業高速發展的時刻,不再像幾十年前會受制於人,他國領先的產品,中國只要想做都能做好,其實目前美國企業擔心的並不是中國企業不買他們的生存不下去,而是怕中國不買他們的東西自己做。”

集成電路作爲一切技術的基礎,中國本土芯片產業發展可能會對美國企業形成制約。中國可以與日本、韓國等企業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形成自己的半導體生態體系,而美國在這個體系中幾乎無法發揮作用。不過中國在發展半導體生態系統當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找到並發展新的供應商。

國際數據公司半導體項目副總裁馬里奧-莫拉萊斯表示:“預計目前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會鼓勵中國在未來5年,加大對包括軟件在內的技術領域的投資。”他同時稱,鑑於持續迴流的人才,中國未來將推動更多的創新,提升產業規模,因此中國生態系統的能力不容低估。最終中國一定能夠擺脫對美國的技術依賴。

除了半導體行業,中國已經在一些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比如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通訊設備生產商,在5G技術方面領軍全球。就在上週,中國向四家運營商發放5G商用牌照,標誌着中國提前進入5G商用元年。工信部指出,中國5G產業已經建立起競爭優勢,5G標準是全球產業建共同參與制定的統一國際標準,中國聲明的標準必要專利佔比超過30%。

中國還在加速發展自主導航技術北斗系統。2020年底,我國將全面完成北斗三號系統建設。“北斗三號”計劃發射35顆衛星實現全球組網,組網完成後可以實現全球覆蓋。截止今年年5月17日,“北斗三號”已累計發射22顆衛星,上游產品配套需求及下游場景應用領域將進一步得到拓展。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以北斗爲核心的綜合授時定位體系。根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預測,到2020年,北斗導航將產生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收入。

此外,中國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和“神威-太湖之光”多次佔據全球超算500強榜首。中國新一代的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三號”也有望在2020年研製成功。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經有了大範圍的產業落地,比如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在各大公共場所全面啓用。在前沿技術方面,中國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已經領跑世界,率先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原理上確保身份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字簽名等的無條件安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