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保險營銷員的慣用術語“誰還沒個意外”“誰還能不生病,早晚能用到”...保險對於人身風險管理這麼重要,確實應該及早配置,但是回頭想想,我每年付出的保費可是真金白銀,但實際上我的風險係數並沒有很高,我就是個家庭主婦,身體健康,大門不出二門不進,對於保險公司來講我作爲投保標的他可真是賺大了!

其實這位客戶說的沒錯,保險公司確實在釐定保費和賠付概率上他是有個統計的,每家保險公司都會有高薪聘請的精算師團隊,他們都是統計學和數學天才,即使說客戶在精明,你也是算計不過保險公司的。我們在放大想一下,每一年保險公司都在不停收入續保保費,但是風險發生概率是小事件,即使是發生賠付事件,對於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影響也是非常非常小的,那麼今天呢,大保哥就讓各位明白明白,保險公司是如何賺你錢的,他拿你的保費具體去做了哪些事情呢?

大家都知道保險公司是受銀保監會監管的金融機構,那麼保險公司除了在發生保險事故、造成損失後的經濟補償和保險金給付基本職能之外呢,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就是保險的融資職能:保險公司利用保費收取與賠款和給付保險金之間的時差性,將集中起來的保險基金中的暫時閒置部分用於融資或投資,使資金保值或增值,以彌補保險經營的虧損。我國保險法規定:保險資金運用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國庫券)、買賣金融債券以及國務院允許的其他資金運用領域。保險法規定不能購買房地產、不能直接進入股市、不能發放貸款。但是呢,隨着資本市場的完善,資金的運用會逐漸開放。那麼好,保險公司收了你的保費具體做些什麼呢?女俠君在這裏呢給大家舉個例子,假如一個40歲的中年人,辦公室白領,生活在一箇中國上海這麼安全的城市。他的死亡率,是非常非常低的。或許只有1/700的風險。(就是700個人中有一個發生意外)

現在保險公司賣你一份保險,保費1萬,賠償金500萬(一般意外險保額)。他的賠率是1/500

如果有700個人買這份產品的話,最終保險公司收入700W。賠付500W。留下200W。再付掉辦公行政費用,銷售費用,政府稅收,可能最終他會賺個40~50W。

按照正宗保險公司的術語。他們稱之爲“死差損”“費差損”“利差損”。預估1/700,實際死亡率1/750,這部分叫死差損。

預估行政費用80W,實際花掉70W。這叫費差損。

預估投資回報率2.2%,一年後實際得到2.5%,稱之爲利差損。

所以呢,保險公司的利潤,靠着“險差損”的套利空間來賺取收入的。這也是保險公司最初的經營模型,我們也叫做“古典保險”。但隨着現代保險業的發展,保險產品的內容和產品類型不斷豐富,通過更加科學保險精算原理和更加周全的增值服務,它的外延功能更加豐富,比如買保險可以附加三甲醫院的第三診療意見或專家門診免排隊等等一系列服務,但是萬變不離其中,保險公司畢竟也要賺錢,通過豐富的產品服務畢竟能增加業務收入,就像銀行賺息差,增加表外業務收入一樣的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