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后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坐在不同角度去观察三座山的模型,实验者手里拿着一个布娃娃,让布娃娃围着山的周围去走动,然后停留在山的某个侧面,要求孩子们从早已准备的三座山不同景象的照片里,指出布娃娃看到的景象。经常参加或了解团体活动的孩子,会形成集体意识,知道什么是需要我们一起完成的。

小侄女一两岁的时候,我希望她把手上的零食分点出来给别人吃,她怎么都不愿意,后来我试图伸手自己去拿,她捂着零食大哭大叫起来,气的我直呼: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知道自私了!”

直到我学习了心理学后,我才了解,这是孩子该经历的过程。01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私是很正常的行为。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有个著名的三山实验,对儿童自私行为做出了科学解释。

三山实验

在一张桌子上放置了三座山的模型,三座山的摆放是能够从桌子的不同侧面看到三座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然后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坐在不同角度去观察三座山的模型,实验者手里拿着一个布娃娃,让布娃娃围着山的周围去走动,然后停留在山的某个侧面,要求孩子们从早已准备的三座山不同景象的照片里,指出布娃娃看到的景象。

实验结果发现他们取出的照片并不是布娃娃看到的景象,往往是他们面对的那座山看到的景象。

皮亚杰认为这个现象反映了,学龄前的儿童通常是依据自己的视角来做出选择,由此推断,这些幼儿还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

因此皮亚杰把这一阶段归类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自我中心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其他的都是自己的延伸,无法将自己与环境区分开来,所以当孩子不肯将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时,作为父母我们要理解他的这一行为,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他太不懂事了,或者强行拿走他的玩具。

02

防止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性格

随着心理和生理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知识水平的不断提升,5岁以后的孩子慢慢进入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二阶段——去自我中心化。

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开始将自己与环境区别开来。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能做到适当的引导,而是选择了纵容和溺爱,那么孩子将会继续保留自我中心倾向,随着成长,逐渐形成恶性的习惯,最终发展成为自我中心性格,即自私。

在知乎曾看到一个回答,一个亲戚家的熊孩子从背后狠狠推了一下她怀孕的嫂子,幸亏她反应及时,才避免了不幸,事后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满不在乎的回答:“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

然后她将熊孩子一顿暴打,连踢带踹的把他赶出了家门,结果她的亲戚向她妈妈抱怨,下手太重了,打的背都肿了,膝盖都青了。

用这样的思维去管教孩子,孩子不自私才怪。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育儿心理讲座中提到,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而社会行为必定是和他人有关系的,比如这个人很自私,一定是和他人产生互动,才形成的言论。一旦让孩子形成自私的性格,进入青春期后,想要再去管教,就非常困难了。

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要学会用适合的方式和方法去引导孩子,不要形成真正的自私性格。03

如何面对孩子的“自私”行为?

1. 培养孩子家庭意识

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这就导致很多孩子读到高中,甚至读大学时,会形成一个意识,我学习好,我能考上大学,全凭我自己的努力和本事,跟其他人没关系。

这不能怪孩子,只能怪大人从小没让他形成家庭观念,那如何形成家庭观念呢,一是要刻意练习,二是家庭习惯的耳濡目染。

比如给他零食的时候,引导他依次分给爷爷奶奶,然后爸爸或妈妈,这个过程爸爸妈妈要坚持自己的态度,不妥协,当他主动去做的时候,要给予鼓励,比如夸奖或者亲亲他。

比如爸爸或妈妈习惯在吃饭的时候单独留一份干净的饭菜,给还没回来的家人备着,当你忘了的时候,孩子就会很自然的提醒你,要留一份饭菜给家人。

2. 学会拒绝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六岁之前,一定要他知道你不是对他无条件妥协的,你对他的爱是有底线的。

带孩子去商场玩之前,跟他来个约定,比如买多少玩具,买玩具不能超过多少钱,如果做不到,就什么都不买。如果孩子去了商场后,买玩具开始耍无赖,跟你哭闹,根本不听你说话,你直接把他抱回家,两人关在一个卧室里,安安静静的看着他哭闹。

直到他哭累了为止,再跟他说,咱们之前是不是说好的,你没有遵守我们的约定,提的要求不合理,我是可以拒绝的,你要是还想哭,接着哭,我没什么意见。

这样一来,孩子就知道他想要的,你并非所有都满足,哭闹耍赖对你没有用,慢慢就会减少试图用你的爱去威胁你了。

3. 带孩子参加或了解团体活动

经常参加或了解团体活动的孩子,会形成集体意识,知道什么是需要我们一起完成的。

比如鼓励他参加接力赛;

比如带他去参加辩论赛;

比如带他去篮球场、足球场或者排球场看球;

比如和孩子一起玩,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我们的游戏;

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和争论,意识到别人存在的地位和意见的重要性,然后慢慢调整自己。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孩子不是自私,只是不晓得原来这个世界不止他一人,还需要你多多关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