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完美主义者?”

前段时间《我家小两口》中有一集节目,令人难忘,剧情是明星家庭面试保姆,其中杜若溪问到有关孩子敏感期的问题,很多来面试的保姆答不上来,不知道孩子会经历哪些敏感期。

三岁多的孩子变得吹毛求疵,难道也与敏感期有关?

他们怎么会变成完美主义者?

周末晚上,我们一家三口,从超市出来,孩子拿着饮料边走边喝。我们很着急,天黑了,得赶紧回家。就在此时孩子不明所以的大哭起来,站着不动还试图把手里的饮料扔掉。我拦了下来细细一问,才从他断断续续的诉说中知道,竟然是饮料在喝的过程中洒出了几滴!

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大哭,已经不止一次了。我突然意识到孩子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到了,对待事情追求完美变得执拗而不可理喻。

二、

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般发生在3.5-4.5岁,这个时期孩子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们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特别敏感,他们执拗的让事物处在完美状态,让新手爸妈措手不及,伤透脑筋:

1、追求完美的孩子,只接受物品本来的样子

丁丁把爸爸刚买回来不久的昂贵遥控玩具车,扔到了垃圾桶。爸爸简直要气爆了!丁丁却指着车头上一小块缺了漆的地方说,“它坏了,我就要把它扔掉!”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研究小组表示,孩子处于追求完美敏感期的时候,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他们要尝试着将世界一切的不完整,全部归于完整状态,所以他们会对家长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以及苛责,这也会让家长感到非常的焦虑和痛苦。

2、追求完美的孩子,内心有一套不容破坏的固定程序。

晚上和儿子正尝试背诵数字1~60,在背诵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地方停顿了,他就要求重新背!我忍不住发出了一点点声音,他也要重新背!最不可思议的是在背的过程中有一次他爸爸看了他一眼,他也要重新背!

这个过程让家长很无奈,但更痛苦的其实是孩子。当孩子处于完美敏感期时,他们强制性的要求万事万物都得按照他们内心所期盼的轨道去完美的执行,如果有一丝被破坏,他们就难以忍受。

3、追求完美的孩子做事情,一定要求完美。

三岁多的明明,想给刚下班的爸爸端上一杯水,他小心翼翼,一点一点的往前挪,但是最终水还是溅出了几滴,明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哭了起来。追求完美的孩子,哪怕是洒出一滴水,也让他们痛苦不堪。

孙瑞雪在<

中说道,对完美事物的追求,对规范事物的感觉应该留存下来,只有这样儿童的心中才会有标准,他才会追求事物的完美和规则,并为此而忘我的工作。

理解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做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去体察孩子每一次不满,并努力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

三、

马克思说为了孩子,我们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和慎重。面对追求完美吹毛求疵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1、快速识别是不是处在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对应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发生的事能快速帮我们识别孩子的行为是无理取闹还是正经历着敏感期。

2、接纳孩子的情绪。

胡可在<

中小鱼儿因无法带走心爱的玩具而崩溃大哭时,胡可说,“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现在拿不回家,你心里有点难过,但是这是规则......。”胡可用了“我知道”这三个字,很快就让小鱼儿冷静了下来。

对于孩子,当他的感觉被接受时,他感到自己被尊重,就更容易承受痛苦了。

度娘上有人解释怎样才能理解追求完美敏感期孩子的感受,大人只要把孩子的行为原因放大,比如孩子的一块饼干碎了,就相当于大人的一万块钱弄丢了。

3、和孩子商量解决办法。

一个情绪被接纳的孩子,他们能更容易跟大人沟通。你可以让孩子先说自己的办法(记得孩子说的任何办法,都不能说不好,如果这么说了,那有可能会前功尽弃。)然后你再把你想的办法告诉他,最终商量达成一致。

儿子的饮料被洒出来以后,我问儿子你想怎么办?儿子说想回到大超市再重新买一瓶。接着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妈妈手里提了很多东西,再回超市,很累,能不能在家附近的超市,重新买一瓶?儿子想了想说,可以。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愿意跟我们合作,而是因为我们没给他这个机会。

4、 适当忽略孩子的任性

如果追求完美敏感期的孩子,他们仍继续的纠缠一些小细节,也无伤大雅。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用不着及时纠正,因为一般来说大的秩序建立好了,就可以通融小的问题了。等孩子度过这一敏感期之后,这种对完美追求的执拗也会随之消失。

所以当孩子剥断一根香蕉想重新剥一根的时候,我们不用阻止,让他自己来。他会把香蕉剥得越来越好,而我们只需要吃掉那些剥断的香蕉就可以了。

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但是我们也不必给自己套上“好妈妈”和“好奶奶”的枷锁,我们只是普通人,虽然想做得更好,但一开始可能连控制情绪都很艰难。

鲁迅说教育根植于爱。只要我们爱孩子,孩子爱着我们,我们就不会迷茫。

不用去苛求自己,正如我们不必苛求孩子一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