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春天,我遇到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14岁的女孩叫晨辰,说什么也不上学了,就在家没事可干就玩手机了,父母着急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孩子太小怎么可以不上学呢?

父母讲了很多道理孩子死活不去上学。父母十分无奈,带着孩子乘夜车来向我咨询。

通过引导,孩子跟我聊了两个半小时,了解到不愿意上学了是因为班主任老师对她非常刻薄。一直就很讨厌这个班主任,加上觉得有一次妈妈的做法让她在老师面前非常的丢脸,她更不接纳班主任了,就是不想再看到她。只要离开这个学校就行,就好好学习。

通过这次交流,还帮助孩子找到了内驱力,她有梦想当一名向爸爸那样的为百姓看病的好医生,想当医生就得学习啊!回去后很快换了个学校,把手机主动交给了爸爸,积极补课,很快回到原来认真学习的轨道上来!

为什么父母无法沟通,而心理教练却可以做到呢?因为我给予她充分的信任!

无论夫妻、亲子、家人、朋友、同事,都需要信任这座桥梁,让我们的感情更坦诚、更亲密。

01、没有父母的信任,孩子成为有家的孤儿。

2017年热搜有这样的消息:北京一对夫妇以年薪16万的高薪聘请了一名在北京一所著名中学任教的老师,这名老师竟公然在家中猥琐性侵其17岁的女儿长达一年多,女儿小花遭侵犯后,因害怕家教老师威胁,不敢向父亲讲,但曾多次向父亲表表示不想补习,遭父亲拒绝。

我只想在一个点上发言:2016年的4月,小花在第一次发生性侵后鼓足勇气说出不想再继续补课了,父母的反应是什么?

其父说:以为孩子在为课业重找借口,在闹情绪。

家长没有注意孩子的情绪里是有求助信息的,甚至没有感受到孩子在求助;而且孩子多次的暗示家长,家长麻木到只是一味的以“补课为上”“老师为是”,自以为是的评判孩子:找借口,嫌累和对老师的信任的,而完全没有给到孩子一丝的信任和说真话的机会。

“闹情绪”而且不止一次,情商稍高的父母都能敏感的觉察孩子有问题了,会追问孩子因为什么闹情绪,而不是“除了学习事跟我说,其他的给我闭嘴”!父母都不信任她、都不愿意懂她、都不能保护她,这个孩子今后还能信任谁呢?!

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17岁的孩子在长达八个月的里多么渴望有一个接受他的人允许她说实话来救救她,而那个她渴望的人一定是她的家长!而现实是:没有!

其父母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只要稍稍用心就好!关心孩子、观察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事啊,家长没有去履行家长的责任,是做家长的失职。

孩子最恨的不一定是那个禽兽老师 最恨的是不信任她的父母!为恶魔的肆无忌惮开了绿灯!

其父还在申辩:“我也不知道他强奸了她啊!”我在现场一定抽他大嘴巴!麻木的家长长点心吧!

我的孩子,在我出差12天回来,说不喜欢幼儿园的班主任了,孩子是一直很喜欢孙老师的哦!经过积极倾听,孩子一句话让我由惊转喜,豁然开朗:“妈妈接我的时候蹲下来好吗?”原来是想我那个满是接纳的满满爱的拥抱!

有的时候,我们说的仅仅是表面问题,而真正的问题就如剥洋葱一样,需要耐心和他一层一个问题的引导,才能找到问题的核心,及时的发现问的真相。

信任会成为亲子、夫妻之间联结纽带,沟通起来更加畅通无阻,安全而真实的。

02、家长信任孩子,是给予孩子的最大的责任和爱

2018年有条热点引起很多人的关注:10月14日上午,杭州钱江四桥附近的钱塘江水域发现一具浮尸,并确认为失联的浙江大学博士生侯某某的遗体。

其遗书上写的:“不想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难。”请用心读、、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字!因为常常不被信任,为了迎合别人,他要说谎做虚假的自己。他是带着呐喊离开的:“我只想做我自己!”心好疼!

不是孩子怎么了,该回问的是家长怎么了!该检视的是家庭的信任系统!

我的儿子在14岁那年,在离家1000多公里的外地一个人补课,一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妈妈 我要回家” 。“才一个星期啊 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

原来是孩子与老师发生了很大的摩擦,孩子不想在那里了就是要马上回家。各种安抚不好用了,家里人都不同意他回来,我担心他会从此离家再也找不到,孩子等不及我去接就要自己当时就买票来,我勇敢的答应了坐第二天的动车回!

第二天早6点给孩子打电话关机, 中午打还关机, 下午三点多打还关机,我有各种猜测但是有份坚定的信念:相信我的儿子可以的。 我一直没有告诉其他家里人,怕他们担心;

我还是如约来到出站口,在我紧张张望时后背拍了一下 :“妈妈! ”惊喜他安全回归。我们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孩子说:“妈妈,你如果不让我回来我就北漂了!”这是一次我跟孩子的信任体验;

我好奇地问他:“怎么到车站的?”他说:“我自己整理床铺,处理的自行车、退的房,我就回忆妈妈之前怎么带我去的车站的情形,自己整理行李从住处地铁到车站的!”

信任可以由自信自然而来!父母给到孩子的信任,是孩子自立的动力,是给孩子重要的自我评价,是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感。

03、要想孩子变得优秀,不妨多给孩子一些信任。父母要怎么样做才是信任孩子呢?

1)“看见”孩子的情绪。

《高情商是练出来的》:每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有一个触发事件。

孩子闹情绪了,如果这个时候你是平和的,就会觉察到:孩子需要帮助了!有些情绪是强烈的,有些时候只是暗示,比如哭、闹、生气、愤怒 摔打东西、不吃饭、不睡觉-----

父母觉察到了这些,可以这样去解码:”孩子,你生气了?”或”孩子,你担心了?”或”孩子,你不高兴了?”然后适时的沉默,等着孩子来感受和回答,孩子的一个“嗯”!就代表她的情绪被看见了,情绪被看见,那些负面的情绪就流淌出去了,就可以做到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了。

2)不带评判的观察或表达。我们太习惯表达自己的成见了。

“你真是个蠢孩子,你怎么不能乖一点呢? ” 与对他说:“你不让姐姐用你的画笔,她很难过!”,这两种回应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第一种,暗示孩子是不好的孩子、坏孩子。让孩子有羞愧感;第二种,是指出了希望孩子改正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同理心。所以不要评估、不判断、不责备、放下家长的标准,做到百分百的接纳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同理和共情,是爱的表达!

3)成为孩子的帮助者,留在孩子求助资源清单中。

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安全,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愿意第一时间找你,分享她的烦恼和真实想法。父母可以帮助他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孩子可以从父母那里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智慧。

4)需要父母成为“会”倾听的人。

这个是家长的必修课,因为家长的不会倾听,心智发育过程期的孩子很容易与你筑起了心墙。会倾听的家长得先学会闭嘴,心平气和的洞察孩子的心理、情绪状况,尊重孩子的情感表达。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在家里谈论重要的问题,事实上孩子很多时候试探性的、犹豫不决的跟家长提过,但被父母一顿警告、说教、讽刺、或转移话题,孩子开始关闭心门!永远的拒你于千里之外!

信任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爱!爱他,就信任他!对孩子的信任是孩子成长中的肥料,越信任孩子,其内心成长的越强壮,越自信也越有成效!

信任是相互的。不信任孩子的父母同样得不到孩子的信任。”毕竟你与孩子的关系是一辈子的,是最重要的。您说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