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邻居家的宝宝小西今年两岁,特别聪明可爱。

那天小西新得个玩具电话,很是喜欢,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神情专注,一声不响,小脑袋瓜不知在想什么。

陪在一旁的小西妈见小西迟迟不动,就凑到女儿身边,一边按键一边说:“来,妈妈教你啊,这是一,这是二,这是三……”。

小西在妈妈的指挥下,按了一会儿按键,就把电话丢一边玩别的去了。小西妈跟我抱怨:“现在的孩子,玩具太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小西刚才明明拿着电话爱不释手,如果不是妈妈打断,她可能还要看上很久呢。而妈妈想的是,小西应该先按键,再“喂喂喂”,最好再顺路学会个123。

俩人显然没在一个频道上。

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过类似的例子:

妈妈买来动物卡片教宝宝,没想到宝宝却滴滴滴地学起小汽车的声音。妈妈很纳闷。宝宝指着卡片上弯弯曲曲的线上的小点说,这就是小汽车。妈妈仔细一看,可不是,弯弯曲曲的线像马路,上面的小点真像汽车。

这说明,即使是同样的事物,孩子看到的和大人看到的也可能完全不同。

妈妈在教小西123的时候,小西脑袋里想的可能完全是另一番情景,她被妈妈强行切换到另一个频道上,一时难以调整,自然就扔下电话跑了。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陈鹤琴先生说的其实是,孩子并不需要我们“教”。2. 初级父母教孩子,高级父母被孩子教

实际上,像小西妈这样热衷“教”孩子的家长还真不少。

海边堆沙,孩子们一次次堆,一次次塌。家长看得着急,大喊一声“我来”,奋力挖沙,一会儿的功夫就完工一个四通八达的给排水工事。

孩子信手涂鸦,只会画出乱线团。家长们又是奋力辅导,简笔画,手把手,直到合力出品一幅可供发朋友圈的画作为止。

家长们觉得如果不辅导,孩子就是瞎玩、瞎画,浪费时间。

其实就是在瞎玩瞎画时,孩子脑海里新奇的想法有的延伸,有的消失,有的被新冒出的想法取代。在这些奇思妙想此消彼长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头脑越来越灵活。

可以说,想象力是孩子智力发育的最大原动力。

爱因斯坦说,逻辑会把你从A点带到Z点,而想象力将把你带往任何地方。

家长急于带孩子奔终点、出成果,其实是切断了孩子想象的机会,也等于切断了孩子发展智力的机会,这是在丢西瓜捡芝麻。

童话大王郑渊洁十分看重孩子想象力的保护,他总是强调 “做人要有想象力”。

郑亚旗两三岁时,每天都会把半瓶牛奶倒进自己的三轮脚踏车车筐里,说“车要吃饭”。对他这种“挥霍”的行为,郑渊洁不批评反倒鼓励 “挺好,就得给它喂饭,不喂它就死了。”

后来郑渊洁给儿子买了四轮玩具小汽车,并认真交待“这是核动力的,不吃饭也能跑,再也不用给它喂牛奶了!”

在郑渊洁的保护下,郑亚旗思维格外活跃,始终对自己的想法充满自信。他在成年后接管父亲的版权,想法新奇大胆,说服郑渊洁将皮皮鲁系列作品商业化,最终取得市值与受众都翻倍的成绩。

父母有鼓励孩子“胡思乱想”的见识,将来孩子才有超越父辈的胆识。3.想象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通常的印象里,想象力并不像专注力、计算能力或表达能力那么“有用”。可实际上,想象力才是从同质化竞争中胜出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快速企业》杂志(Fast Company)曾报导过如何培养想象力智商。想象力智商高的人,不只追求比别人更好,更追求和别人不一样,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最终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很难想象,一个从小一直在妈妈指导下做游戏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思维活跃的人。而一个思维僵化,循规蹈矩的人,几乎注定在职场默默无闻。

我们可以泰然接受孩子将来作一颗职场螺丝钉,但并不表示从一开始,我们就要照着螺丝钉的标准来打造孩子。

父母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帮助孩子拥有不可替代的能力,就能让孩子在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

在职场以外,想象力也总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乔丹在开始训练时表现平平,不被星探看好。一次练习赛上,乔丹做出了很多从未见过的高难度动作,令星探大为震惊。乔丹解释,尽管并没练习,他早在脑海中用想象力把这些动作完成过上千遍了。

2018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覃重军博士带领团队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创造了全新的生命,这一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次突破最初竟来源于覃重军的一个大胆猜想。

这正契合了爱因斯坦的说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想象力像锦囊,平时不用,关键时刻一旦开启,必是出奇制胜。而这锦囊的赠与者,就是每一位家长。4.保护想象力,家长这么做

马云在香港大学的演讲中提到,未来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

好在想象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家长无须刻意培养,只要按照以下原则,尽力保护其不被破坏就足够了。

1、不要教要引导

孩子看起来总是漫无目的和慢吞吞的,其实并不是真的无所事事。关于这一点,著名心理学家辛格有过阐述:孩子很享受自己的想象。他们看起来无所事事,其实处于不自知的酝酿阶段,这种酝酿能改善创造力思维。

不要教孩子,不要用自己有限的知识给孩子盖玻璃屋顶。如果无限的思考经常被有限的知识替代,孩子渐渐就会懒得想,时间久了也就不会想了。

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给他们安静地陪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需要配合家长就顺从地配合。不问不答,问而不答。当被提问时,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再引导孩子,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2、不打扰要专注

叫孩子前先看看孩子在干什么,如果孩子在专注地做事情,暂时不要打扰他,直到他从当前状态出来为止。孩子一声不响专心致志的时候,哪怕出神放空,大脑也在飞速旋转,都是在发展思维能力。

蒙台梭利说: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前几天在图书馆遇到一位妈妈,她的做法完全相反。

孩子在幼儿图书室里看书,妈妈站在玻璃窗外陪伴,短短的二十多分钟里,妈妈敲了五次玻璃窗。一会提醒孩子别抠嘴,一会提醒孩子提裤子,一会提醒孩子别摇晃椅子防止摔倒。三番五次的打扰,惹的周围的孩子全都没法好好看书。

孩子全神贯注时无意间吃吃手不是大问题,甚至从椅子上摔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孩子无法保持长久的专注力就很麻烦了。孩子总是没办法完成完整的思考过程,智力发展会受到影响。同时,频繁的打扰对孩子的情绪也有破坏作用。

改善过度关注,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移开,给孩子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的机会。

3、不纠正要鼓励

孩子知识储备少,脑海中的条框少,很容易说出不着边际的话。当孩子说出不合常理内容,家长不要急于纠正,更不能批评。相反,还应该像郑渊洁那样,加以鼓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具有天马行空思维的人,通常在某些方面具有超强的能力。

鼓励孩子“胡思乱想”,甚至跟孩子一起胡思乱想。想象本来就无关对错,更何况,今天的胡思乱想,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就变成现实了呢。

刘慈欣说,人工智能拥有超过人类的智力时,想象力也许是我们拥有的唯一优势。

孩子正是这一优势的天然持有者。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捍卫这个优势。

别让孩子的超能力,毁在我们手里。

作者:小土看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