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宿遷宣佈各縣區2019年試點建設1至2個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鄉鎮衛生院類),部分區縣透露擬爲公立性質;宿遷早年間對所有公立醫院實行民營化

全文2022字,點擊文末鏈接可暢讀全文,也歡迎參與文末評論。

宿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近日印發《宿遷市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建設導則》,提出各縣區2019年試點建設1至2個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規劃中的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屬公立醫院性質,但具體實施方案尚未確定。圖爲江蘇省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外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江蘇省宿遷市素以“公立醫院民營化試驗田”知名,曾將全部公立醫療機構民營化。據有關基層衛生主管部門人士透露,未來將新建公立鄉鎮衛生中心院。公立機構的規模由此或進一步擴增。

宿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下稱宿遷衛健委)近日印發《宿遷市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建設導則》(下稱《建設導則》),提出各縣區2019年試點建設1至2個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鄉鎮中心衛生院類)。1月30日,宿遷市宿豫區和泗洪縣有衛計委工作人員向財新記者確認,規劃中的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屬公立醫院性質,但具體實施方案尚未確定。其中一人稱,或將通過收購、改建、新建等方式進行。宿遷衛健委未就此與財新記者確認。

當地政府在以往徹底改制後,曾於2011年轉而新建宿遷第一所公立醫院——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該醫院2016年開業以來,此次新建農村區域性醫療中心是宿遷再度增加公立醫療機構規模之舉。而在此前,宿遷市曾因爲公立醫院改制一度10多年沒有一所公立醫療機構。

宿遷市是走在全國公立醫院民營化改革前端的“明星城市”。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員林輝煌在《公立醫院私有化:動力與困境》中指出,宿遷公立醫院改制區別於河南洛陽等地政府和企業混合所有制,一開始即實施即將公立醫院所有權直接整體轉制給民營資本,由企業獨立經營,其產權改革最爲徹底。

至2003年,宿遷市轄區內已沒有一所公立醫院,也被反對市場化改革的人士稱爲“賣光式醫改”。

不過,作爲全國民營醫院最爲集中的地級市,宿遷近年來時有新建公立醫院動向。2011年,宿遷即宣佈以解決優質醫療資源短缺爲名斥資21億新建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2017年宿遷市衛計委主任劉仰剛當時的公開表態流傳甚廣,他表示新建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並非走回頭路,且未來絕無可能再建第二家公立醫院。此次按照規劃,宿遷市2區3縣範圍內將再建5至10家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建設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是基於江蘇省鄉村振興戰略整體框架,實施範圍並非侷限於宿遷。根據宿遷出臺的《建設導則》,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一般在重點鎮選址,輻射周邊3--5個鄉鎮。主要職能是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並承擔所在鄉鎮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綜合性衛生服務,協助縣(區)衛生部門對轄區內鄉鎮醫院開展技術指導。

當前,宿遷市各區縣農村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具體方案尚未出爐,多個區縣衛計委工作人員表示需要等市衛計委通知......

熱門文章:

河南叫停公立醫院改制:已改制的將由政府收回或新建 [2019-01-27]

河南省將要叫停公立醫院的改制,政府方面表態,要將已經改制的醫院收回,無法收回的擬由政府新建。這一表態與新一輪醫改推進的社會力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內容有所背離,引發關注。

發表此番言論的,是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闞全程。他稱,“凡是改制的公立醫院由政府收回或者新建”。《大河報》1月25日引述其在河南省衛生健康工作會上的發言,強調公立醫院必須堅持政府舉辦,落實政府辦醫責任。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賀濱告訴財新記者,河南這一要求未來可能帶來示範效應。不過,他也表示,政府有權收回交易,但合理的方法是重新議價購買,而不宜強制收回。

不可簡單剝離:3000家企業醫院改革如何破局 [2019-01-09]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各行各業大多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有那麼一些特殊的機構或部門在萎縮與衰退。曾經佔據中國醫療服務業份額三分之一的國有企業醫院們,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輝煌一去不復返。

四十年來,全國國有企業(不含金融企業)發展速度驚人,其總資產達到了183.5萬億元。伴隨其成長的國有企業醫院在新時代迎來了改革的新維度。國家六部委於2017年聯合制定下發了《關於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資發[2017]134號),明確規定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國有企業辦教育機構、醫療機構改制、移交和集中管理,國企醫院深化改革進入倒計時。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吳同興此前表示,根據國資委等六部委出臺的《關於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4種剝離路徑:其中,1/3關閉撤銷,或轉爲企業內部的門診部;1/4移交政府,包括移交給地方政府成爲公立醫院,移交給當地公立醫院,少數移交給地方組建的平臺公司;1/5由國家認可平臺資源整合;1/6引進社會資本,重組改制。

公立醫院財政補助5年增長83% 卻出現“以醫補醫”[2018-12-25]

財政支持能否使公立醫院不再以患者利益爲代價去創收? 1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財政部部長劉昆介紹,2017年各級財政對公立醫院的直接補助達2378億元,較2013年增長83.3%。不過,全國人大財經委等提交的另一項調研報告則指出,公立醫院創收機制尚未徹底破除,迴歸公益性仍面臨巨大困難。

公立醫院創收機制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國醫院管理》2011年刊文指出,隨着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推行市場化道路,公立醫院被推向市場,醫院爲了自身生存和發展,推行各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將任務指標層層分解,實行“收支覈算、鼓勵創收、結餘歸己、自行支配”。

人大調研報告認爲,2017年9月,全國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補償,並通過增加財政投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和醫院加強成本管理等渠道補償,初步建立新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不過,報告同時指出,財政資金和政策促進和推動醫療服務機構改革的作用有待增強。

責編|任波

我們堅持並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授權請聯絡健康點管理員Mand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