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他已經有了將近8萬的粉絲,卻還沒有開通原創。我仔細看了下,找到了原因,發現他的文章沒有提供新的認識、新的知識、邏輯也比較鬆散。

當然這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他的文章看起來非常淺顯,沒有深度,所以遲遲沒有開通原創。

而另外一個朋友,是歷史領域的四篇文章就開通了原創,他這幾個方面就做的很好。

今天就從這幾個角度來談談,如何提高自己文章的深度,讓頭條號文章快速的開通原創。

1

提供新知,創造價值

一篇文章一定要提供新的知識、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或者新的資料等等都可以。

1、 新角度

所謂新的角度,就是從大衆看不到的角度或者相反的角度出發,這樣纔是今日頭條喜歡的文章。

比如像這篇文章《我國曆代疆域圖中,爲何只有清朝是一種顏色?》。

這篇文章角度很是刁鑽,但是又能提供新知,大家根本想不到,從這個方面來說,已經有了原創文章的水平了。

2、新資料

大家看看看這篇文章《金世宗怒斥南宋:主動送還欽宗靈柩,已從墳中挖出,宋高宗卻不要》,這篇文章所提供的資料,可謂是刷新了我們認識。

大家都知道,岳飛之所以北伐,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迎回徽欽二帝,而金國主動送還了欽宗靈柩,宋高宗卻不要,這就耐人尋味了。大部分人都沒有看過這樣的史學資料,自然也是提供的新的知識。

3、新方法

這裏的新方法一般不侷限於歷史領域,更多的在健康、飲食等領域,比如這篇《喫完廣東XO醬,從此扔掉老乾媽!》

這篇文章裏面說的就是新的XO醬的製作方法,相對於老乾媽確實是一個新方法,喫也是大家的底層慾望之一,受衆面廣,價值比較高。

2

邏輯嚴謹

所謂的邏輯嚴謹,主要是指三個方面:結論先行、歸納整理和調整順序。我們一個個來看。

1、結論先行

這是邏輯嚴密裏面最重要的一條,結論先行,這是邏輯嚴密的基礎。

先說結果,再說過程,先總體說,然後分開說等等。這是我們在做任何文章和表達的時候,要遵循的第一個原則,90%以上都會上你的邏輯更加緊密。

我們來看下面一個例子:

上午9點半,麗麗要去中國聯通見客戶,下午5點,小美要去北京出差,小花下午2-3點要用會議室,對了,小麗大概中午12點回來,老闆,我把會議安排在下午3-4點了。

大家看看,是不是覺得很亂,根本沒有聽懂她在說什麼。但是我們改一下,就會很清楚。

修改如下:

老闆,我把會議安排在下午3-4點了。

是這樣,上午9點半麗麗要去中國聯通見客戶,大概中午12點才能回來。

下午5點,小美要去北京出差,然後中間2-3點,小花還要用會議室。

所以,會議安排在下午3-4點最合適。

怎麼樣,是不是清楚了很多?

2、歸納整理

沒有歸類就沒有邏輯

如果你老婆讓你去超市買東西,她這麼跟你說:你買上1斤橘子,2斤李子,牙膏快沒有了,買幾隻,洗髮水和沐浴露好像也快沒有了,你買一點,另外再買點韭菜,對了,別忘了買洗面奶、可樂和薯片。

是不是很亂,我們現在整理一下。

你今天幫我買三樣東西:

水果蔬菜、洗漱用品和零食;

蔬菜你就買點韭菜;

水果買1斤橘子和2斤李子;

洗漱用品你買牙膏、洗髮水、沐浴露、洗面奶各一瓶;

零食你買可樂和薯片就好了。

怎麼樣是不是清楚很多了?很容易就記住,記不住的話,拿一張紙登記一下,也很方便。

3、調整順序

前面兩點比較容易理解,這一點難一些,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比如有這16個數字“8341257613425768”

是不是很難記住,感覺很亂?

我們重新按照特定的邏輯排序一下“1234567887654321”,是不是容易了很多,這就是調準了順序,按照特定的邏輯嚴謹了很多,也容易被理解和記憶。

3

文章有深度

現在今日頭條上的文章太多,很多都比較淺顯,可讀性不強,那麼如何增加文章的深度呢?

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着手。

1、依託有實驗驗證結果、數據分析和權威文獻的結論

這個對於某些依靠實驗數據和文獻資料清晰的領域特別重要,比如歷史、健康等等領域。

看看這篇文章《歷史上的楊延昭,真的有評書裏那樣英雄嗎?比評書裏更英雄》。

這篇文章寫的好不好我先不說,但是他的文章末尾出現參考資料《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篇》,這也證明了出處對這一類文章的重要性。

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都是家喻戶曉的書籍,如果文章內容出自這2本書籍,本身就證明了內容正確無誤,只需要提煉幾條故事的主脈絡,自然深度就淺不了。

2、普遍的解決類似問題,啓發我們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考問題

我們首先來看一個例子,有人問,北京的房價爲什麼那麼高?有倆種答案,第一種回答說:“都是炒房團搞的,天天炒房,把房價炒搞的。”

另外一種回答說:“北京土地供應稀缺,而高購買力的人羣又過於集中,所以推高了價格。”

大家認爲哪種回答更加有深度?毫無疑問是第二種,這其實就是供需關係的表現,用這種大家都知道的經濟學理論,可以解決更多類似的問題。

3

分析具體現象,找出本質規律

我曾經有一篇文章,標題是《減肥不能喫的三種食物,每喫一口,肥胖程度增加10倍!》。

這篇文章在微信公衆號閱讀量是4000多,當時微信公衆號關注人數是100人,而在今日頭條閱讀量達到30萬,爲什麼這篇文章閱讀量那麼高?

原因就是我不經意間利用了標題引發了人們的一種害怕本質“肥胖”,讓讀者陷入了非理性的狀態,害怕自己喫錯了發胖,恐懼促使他們不得不點開來看這篇文章。

所以,我們寫文章也是如此,要想有深度,就要找到問題的本質,進行闡述,讓讀者有恍然大悟的快感,讓讀者有不得不看的理由,這樣文章自然會顯得很有深度。

總結一下:

文章想要快速原創,就要有提供新知、創造價值,從新角度、新資料、新方法等方面進行撰寫。

還要做到邏輯嚴謹,使文章結論先行、將文章歸納整理、某些地方調整好順序。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文章的深度,多寫有實驗驗證結果、能解決普遍文章、闡述事物本質規律的文章。

大家可以從這幾個方面提高,就能極大的增加過原創的概率。

在留言區聊聊吧

點擊圖片,解決新媒體問題,聽運營課,互推漲粉,送豪華工具禮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