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最熟悉的食蟲草是如同捕蠅草這樣的,但是科學家最近已經發現了巴西植物的吞食蠕蟲的能力,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樣通過地面上葉子而是地下的粘性葉子來捕食。我們把P. minensis的粘性葉子同其它食肉植物(如捕蠅草)類似的生理特徵聯繫起來,而捕蠅草是由於營養貧瘠的棲息地才形成了捕食昆蟲的習性,研究人員通過微小的蛔蟲或者線蟲來驗證他們的假定。

  食蟲草是有名的熱帶食蟲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食蟲草擁有一幅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囊,捕蟲囊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爲形狀像豬籠,又故稱豬籠草。在中國的產地海南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這類不從土壤等無機界直接攝取和製造維持生命所需營養物質,而依靠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謀生的植物被稱爲食蟲植物。

 

  我們最熟悉的食蟲草是如同捕蠅草這樣的,但是科學家最近已經發現了巴西植物的吞食蠕蟲的能力,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樣通過地面上葉子而是地下的粘性葉子來捕食。

 

  Philcoxia minensis被發現於巴西熱帶草原營養貧乏的沙土中,這是一種葉寬僅1毫米的未知植物。違背常識的是它的大多數葉子都是在地平面以下,這就提示科學家們進行進一步調查。

 

巴西現恐怖食蟲草 食蟲草有毒嗎

  巴西現恐怖食蟲草 食蟲草有毒嗎

  《LiveScience》引用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生物生態學家Rafael Silva Oliveira的話:“我們通常認爲葉子是光和作用的組織,所以乍看之下,這顆植物把葉子置於陰暗的地下看起來是不適宜生存的。爲什麼進化會保留這個看起來不適宜的特徵呢?

 

  我們把P. minensis的粘性葉子同其它食肉植物(如捕蠅草)類似的生理特徵聯繫起來,而捕蠅草是由於營養貧瘠的棲息地才形成了捕食昆蟲的習性,研究人員通過微小的蛔蟲或者線蟲來驗證他們的假定。

 

  這些蠕蟲誘餌被裝載了同位素N-15,植物的粘葉中留下了有區別的殘留物,這就表明蠕蟲被植物所消化。葉子的化學分析顯示葉子中含有大量的N-15,這表明植物分解並吸收了這些蠕蟲。這些葉子同樣擁有類似於已知食肉植物的消化酶活動,這表明這些蛔蟲不是自然分解。科學家們推測這些葉子先誘捕蠕蟲隨後分泌消化它們的酶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