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閱所能找到的各種有關文成公主的資料時,兩則傳說讓我相當爲難,不知該不該訴諸筆墨。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如實記錄。

文成公主的兩則傳說:她在入藏途中產下過一個孩子;死前精神錯亂

一是文成公主在入藏的漫漫長途,產下了一個孩子。孩子的父親不是別人,正是吐蕃前來迎娶公主的正使——大相祿東贊。

唐代胡風盛行,李氏家族血統中有着少數民族的基因,在男女兩性關係、婚戀方面較爲開放,如唐高宗迎娶父親唐太宗的才人武則天,放在宋、明時代,簡直是一件無法想象的事情。文成公主與祿東贊一路行來,長期相處彼此傾慕,哪怕他們之間有些緋聞,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就事實而言,這種可能性不太大。文成公主即使懷孕,也沒有必要生育,小孩的撫養及發展將是一系列相當棘手的難題,以隨行醫師高明的醫術,處理這樣的事情可謂易如反掌。從祿東贊完成和親使命回到吐蕃,一直受到松贊干布的重用來看,他與文成公主的“桃色新聞”,當屬子虛烏有。

不過由此我們可以推想一下文成公主的生育。王昭君在匈奴生有一子二女,文成公主則沒有生育,這恐怕與青藏高原惡劣的氣候、環境有關。據說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那些援藏的漢族女子,生養小孩得回內地老家,如果在藏地生育的話,孩子一般會夭折(以今日發達的醫療條件,何地生育已不成問題)。可以想見的是,文成公主可能有過身孕,但要麼流產,要麼沒有成活。

文成公主的兩則傳說:她在入藏途中產下過一個孩子;死前精神錯亂

另一則傳說,是說文成公主死前精神錯亂。

文成公主和親吐蕃,在藏地生活了四十年。與她一同進藏的工匠、醫師、文士等早已不在身邊,即使那些侍女、衛士等,四十年過去,恐怕也是非死即散。夫君早亡,贊普不斷更換,對她的照顧日少,加之膝下無子,文成公主晚境十分孤寂而淒涼。

文成公主的兩則傳說:她在入藏途中產下過一個孩子;死前精神錯亂

如果說這些個人的悲慘遭際猶可剋制忍受,那麼令她心酸難以承受的是,吐蕃與唐朝重啓邊釁,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雙方死傷有時達十萬甚至二十萬之多。本爲和親而來,自她進藏後,松贊干布在位的十年間,唐朝與吐蕃從未爆發衝突,哪怕邊境線上難以避免、偶爾發生的小小糾紛也不曾有過。可晚年的她,已無法影響續任的執政贊普,難以左右吐蕃時局的發展,每念及此,就覺得有負故國父老鄉親的重託與矚望。悲涼、無奈與痛苦長期壓抑在心,無以排遣,心緒失常乃至神經錯亂,這種情形也並非沒有可能。

唐高宗永隆元年十月丙午(680年11月1日),文成公主走完了悲壯的一生,追尋那等了她三十年的夫君松贊干布而去。當其時,漢藏正值爭戰,但吐蕃仍爲她舉行了最爲隆重的葬禮,唐高宗特遣使臣前來弔唁祭奠。吐蕃史書從不記載后妃喪儀葬禮,唯對文成公主破例優待,予以記載。

本文摘自《歷史的張力:重尋11位英雄之路》曾紀鑫,九州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敘寫、讀解的十一位歷史人物,有被後世譽爲“智絕”的諸葛亮,創作世界第一部茶書的陸羽,“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的朱熹,七下西洋的鄭和,編撰《本草綱目》的李時珍,“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面臨時代鉅變作出“另類抉擇”的薩鎮冰,不惜生命高風亮節的瞿秋白,還有“半截子英雄”李自成以及作者筆下少有的女性人物——肩負和親使命的王昭君、文成公主。他們都是當時的英傑,其成就往往就是一座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山峯。

作者除大量閱讀、考證外,還前往這些歷史人物的故居、墓葬、紀念館以及相關遺址,考究故跡,還原事實,揭示真相,感悟歷史,以點帶面,探尋價值,闡釋意義……這種“歷史的在場性”寫作,使得作者筆下的人物,極富彈性與張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