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9位普林斯頓大學學生參加上海京劇院今夏海外版教學課程

  人高馬大的卡爾文一走上臺,底下觀衆笑了。站在兩個女同學中間,穿着繡花戲服的他格外顯眼。他並不扭捏,演起《拾玉鐲》中的孫玉姣,餵雞、捻線、納鞋底,一招一式頗具功架,助教老師畢璽璽藏在側幕舉着手機拍,口中唸唸有詞,“one,two,three……”給學生喊節奏,不時比個手勢,示意對面樂隊跟着學生節奏走。

  9月7日,2018夏季上海京劇院沉浸式體驗課程結業彙報演出在周信芳戲劇空間舉行。今夏,上海京劇院在“FollowMe京劇跟我學”時尚課堂基礎上開設海外版教學課程,首期課程由上海京劇院聯合上海弘依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戲劇學院共同主辦。經過3周學習,19位普林斯頓大學學生交出了一張難忘的成績單。

  輪到《秋江》,助教老師朱何吉給琪拉雅戴上髯口。她在臺上“划船”,他在側幕,整個人伏在地上比畫,比自己演還緊張,同事在一旁打趣,“今天朱老師是‘導演藝術家’”。作爲國際關係專業學生,琪拉雅來過中國很多次,“但這3周是最特別的。京劇是個非常漂亮的藝術,我學習了水袖身段,也在《秋江》中扮演一個丑角,這是兩種非常不同的表演,非常有意思,讓我更直觀、深入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學生們能做一大段“動作戲”,還能唱,《貴妃醉酒》《蕭何月下追韓信》唱腔有模有樣,這讓臺下觀衆萬萬沒想到。開學第一天,大家自報家門,航空工程、數學、計算機……各專業學生都有,唯一的共同點是中文流利。主教老師史依弘驚喜說道,“沒想到大家中文那麼好。”她原本計劃以教授“身段”爲主,肢體動作沒有語言障礙,比如學學《拾玉鐲》花旦開門、關門、喂小雞。看到學生中文水平不俗,她果斷加碼,把原來以賞析爲主的唱段部分進行加強,“到畢業時候唱幾句”。

  3周課程深入淺出,京劇表演藝術家陳少雲與史依弘、嚴慶谷一起擔任體驗課程的主教老師。普林斯頓大學學生們首先通過“知識課程”初識京劇,學習京劇的音樂與聲腔,瞭解中國京劇的“衣箱”藝術,與老師們一同探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共通之處。“體驗課程”是整個沉浸式課程的重頭戲。密集的基本功訓練則貫穿始終。對於專業演員而言,水袖、槍、單刀需要數年,才能夠在臺上有完整呈現,短短8次課程只能學到皮毛,但學生們登臺完全不怯。班主任曹晉感嘆,“真聰明,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學雲手、水袖,先問爲什麼這麼做?”從“模仿戲曲動作”遊戲可見學生們對“爲什麼”很執着。一段喝酒戲,一個人接一個人模仿,自動加入“加調料、放酒壺”等新動作。

  彙報演出中,查爾斯與同學合唱京劇麒派代表劇目《蕭何月下追韓信》。他的主業是攝影,自謙中文水平一般,“因爲這個項目,讓我更想要學好中文。回美國後,我會找更多機會參與有關中國文化的活動,尤其是京劇和其他中國傳統音樂的活動。”第一次來中國的萊諾拉說,“通過3周的學習,我發現自己慢慢愛上京劇,它是一門非常有趣的藝術。”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上海京劇院啓動藝術普及,1992年成立業餘藝術學校,26年來覆蓋全市100多所學校,累計授課近9萬課時,惠及學生近7萬人次。“FollowMe京劇跟我學”時尚課堂開設至今已逾10年,舉辦了20期,累計學生超過6000人次。今年是京劇院有史以來開班數量最多的一次,18個班級分青衣、花旦、武旦、老生和花臉等不同行當,還有京胡演奏,招收近300名學生。

  彙報演出結束,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將寫有“藝術無界”的摺扇贈送給普林斯頓大學學生:“有一天,你們回到這裏,會想起曾學到過一些東西,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