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旅遊市場長期存在一種畸形低價遊模式,旅行社以極低甚至零團費的形式銷售旅遊產品,吸引遊客,有些地接社甚至”出錢買人頭”(行話),即花錢拉來遊客,而後通過購物店的消費提成,獲得收入。近日,網絡上爆出視頻,桂林一名導遊因爲團隊遊客沒有在指定店內購物消費,在大巴車上怒斥遊客,“別人都是有情有義地趴在櫃檯上,你們的情義在哪裏。

此刻評論|遊客不購物就是不講“情義”,桂林囂張導遊哪來的歪理?

在旅遊業逐漸規範的過程中,這種不合理的低價團模式勢必要被禁止和淘汰。

記者 鄭萃穎

又一名導遊因爲強行推銷在網上火了。近日,網絡上爆出視頻,桂林一名導遊因爲團隊遊客沒有在指定店內購物消費,在大巴車上怒斥遊客,“別人都是有情有義地趴在櫃檯上,你們的情義在哪裏?”並要求遊客們立刻下車,去店裏消費2萬元。

據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通報回應,該旅遊團是由湖南到桂林的汽車四晚五天旅遊團(共55人),旅遊時間爲5月30日至6月2日,經初步調查覈實,視頻中反映的涉事導遊員趙某某言行基本屬實。

視頻中導遊聲稱自己帶的旅遊團從來沒有消費低於5萬的,據此指責遊客不講“情義”,其理直氣壯的態度讓網友覺得又好氣又好笑。這位導遊的歪理是怎麼來的呢?

國內旅遊市場長期存在一種畸形低價遊模式,旅行社以極低甚至零團費的形式銷售旅遊產品,吸引遊客,有些地接社甚至”出錢買人頭”(行話),即花錢拉來遊客,而後通過購物店的消費提成,獲得收入。購物店和旅行社之間早已形成穩定的利益鏈條,有些乾脆就是同一個老闆,雙方配合默契,向遊客“開刀”。

據媒體報道,視頻中的旅遊團是某公司給銷售人員提供的免費“福利”,公司僅給旅行社贈送了價值598元的產品作爲交換,這個價格顯然是不正常的。旅行社一開始就在行程中安排了三個購物店,向遊客兜售乳膠牀品、絲綢、珠寶玉器等等,中途又臨時增加了銀器店和超市兩個購物點,千方百計榨取錢財。一名遊客甚至聽到超市店員對導遊說:“你的‘豬’出來了。”這趟旅遊哪裏是送免費福利?簡直是送屠宰場。

就像馬克思《資本論》中說,一門生意如果有50%利潤,就會引起人們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這些旅行團打着“低價”的牌子,實際利潤極高,因此近年來十分猖獗。

據筆者向業內人士瞭解,類似現象在雲貴川地區尤其猖獗,已成爲當地旅遊業的毒瘤,也極大影響了外界遊客對當地的印象。

近兩年來,雲南、海南、廣西等地的監管部門加大了對低價團和強迫購物現象的打擊力度,多次查處及關閉有問題的旅行社和購物店。去年8月,桂林市就曾開展過旅遊市場秩序集中整治行動,要求全市旅行社暫停組織遊客赴旅遊購物場所。

此次強迫購物事件爆發後,廣西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表示,“將引以爲戒,舉一反三,繼續對旅遊市場違法違規經營開展精準打擊,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

遊客花錢旅遊,購買的是貼心的服務、舒心的體驗,導遊作爲從業者,應當提供符合行業道德的服務,而不是以“情義”的名義進行敲詐勒索。在旅遊業逐漸規範的過程中,這種不合理的低價團模式勢必要被禁止和淘汰。

在現階段,消費者如果發現不符合合同規定,臨時增加購物安排,甚至強迫購物的情況,應當嚴詞拒絕,向當地旅遊局投訴,或走法律程序。在報名參與旅遊團時,也要注意價格是否合理、行程安排是否規範,避免參加價格過低的旅行團。

(本文來自於界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