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義與北平和談 (上)


論及北平和談, 不能不提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 因爲傅作義將軍是這場和談運動中我們爭取的目標。

傅作義, 字宜生, 1895年生於山西榮河。他是著名愛國將領, 抗戰期間曾率部多次沉重打擊日寇, 並在軍隊中多次邀請共產黨協助工作, 在生活作風方面更以八路軍爲楷模, 羣衆口碑甚好, 故有“七路半”之稱。抗戰勝利後, 他錯走一步, 響應蔣介石號召參與內戰。當內戰進行兩年後, 他敏感地看出, 國民黨政府昏庸, 軍隊腐敗, 根本不是共產黨對手, 但自己受蔣介石篤信, 握有重兵, 不好意思“轉軌”, 所以一度充滿矛盾, 既有與共產黨和談的願望, 又對軍事形勢抱有幻想, 在北平地下黨和民主人士的努力爭取下, 才下決心走和談之路, 最終使北平這座文化古城免於戰火。

一、和談

平津戰役發起之際, 傅作義的主力部隊四個兵團, 共60萬人, 部署在東起北寧線的灤縣, 西至平綏線的狹長地帶, 北平、天津、張家口、塘沽、唐山爲重點, 擺成了一字長蛇陣。在具體兵力部署上, 傅作義有意把蔣系部隊擺在北寧線, 把自己的部隊擺在平綏線。一旦東北我軍入關, 蔣系部隊首當其衝, 而他自己的部隊可在不利情況下向綏遠撤逃。不料, 毛主席料事如神, 指令東北大軍提前祕密入關, 聯合華北兵團將張家口至北平之間、天津和北平之間攔腰掐斷, 截斷了傅作義逃往綏遠和從天津、塘沽向南逃跑的道路, 迫使傅作義走向和平。

其實傅作義對和談早就有思想基礎, 只是由於他的集團中夾有八個軍的蔣系部隊, 身邊還有大批的明暗特務, 若和談機會把握不好會喪失一切, 因而對和談問題存有很大顧慮。

1948年10月25日, 即東北主力廖耀湘10萬大軍被殲的時刻, 傅作義煩躁不安, 獨自徘徊到半夜, 將自己的嫡系將領——辦公室主任兼政工處長王克俊找來, 共同探討前途問題。討論了半夜, 最後得出結論:共產黨必勝, 國民黨必敗, 毛澤東纔是民族勃興希望所在, 應該考慮和共產黨和談。結束談話時, 傅作義感慨地說:“我是準備冒三個死來做這件事情的。首先, 幾年來, 我不斷對部屬講‘戡亂剿共’的話, 而今天祕密地來個180度大轉彎, 他們的思想若不通, 定會打死我。其次, 這件事如果做不好, 泄漏出去, 蔣介石會以叛變罪處死我。再者, 共產黨也可以按戰犯罪處決我。但是, 只要民族能獨立, 國家能和平統一, 咱們還希望什麼呢?”王克俊聽罷非常激動, 慷慨地答道:“我雖是軍內文人, 但還深知‘士爲知己者死’。我王克俊有一顆頭, 絕不畏艱難險阻, 定要不辱使命地完成此事。”

爲了進一步探討前途問題, 傅作義又將老友劉厚同 (同盟會元老, 擔任過甘肅省軍政部長, 和傅作義關係甚篤, 很多重大問題他都爲傅作義參謀, 在敦促傅作義和談方面, 發揮了極爲重要作用) 從天津請來, 由王克俊和他共議此事。此前我地下黨杜任之 (公開身份爲華北學院教授, 亦爲傅作義舊友, 爲北平和談發揮了重要作用) 早已說通了劉厚同先生, 因而當王克俊見到劉厚同時, 劉厚同開門見山地談了自己的主張, 堅決主張走和平之路。他們二人商定一個辦法, 先設法給毛主席發一個電報, 內容由王克俊起草, 交傅作義看, 大致意思是要求和平, 不願再打內戰, 爲了國家和平統一, 請派南漢宸先生來北平談判, 並報告了華北國軍兵力數量和部署情況。傅作義看過表示同意。電報交傅作義女兒傅冬菊 (我地下黨員) 通過我黨在北平的電臺發出。由於沒有收到迴音, 傅作義要求傅冬菊直接約請地下黨面談, 我華北局城工部部長劉仁、祕書長崔月犁覺得情況太突然, 在複雜環境下擔心發生意外, 所以遲遲沒去, 派李炳泉 (原爲《平明日報》新聞部主任) 通過他的堂兄李騰久 (傅作義在保定軍校時期的同學, 出軍校後, 李一直追隨傅作義左右, 擔任幕僚) 面見傅作義, 開說大勢, 建議傅作義走和談之路。傅作義表示願意接洽, 於是傅作義派出代表開始談判。


傅作義與北平和談 (上)


傅作義與北平和談 (上)


北平和談是在祕密中進行的, 先後進行了三次。

第一次談判。

1948年12月12日, 傅作義派《平明日報》的社長崔載之同我方黨代表李炳泉 (很多資料將李炳泉說成傅方代表, 實際不是) 攜電臺和報務員一行五人, 乘吉普車出廣安門向平山進發, 打算直接去見毛主席, 因出城處處受阻而返回。經過內城地下黨聯絡, 14日出西直門轉道去薊縣八里莊。東北野戰軍作戰處處長蘇靜和他們見面。17日, 雙方正式坐到一起溝通情況。

蘇靜在這次會面中只是負責接待和觀察, 平津前線的最高首腦並沒有馬上出面同崔載之、李炳泉談。期間, 李炳泉向蘇靜彙報自己的身份, 蘇靜將這一重要情況立即上報, 劉亞樓發報給第五縱隊司令員萬毅, 次日將華北城工部部長劉仁接到薊縣孟家樓前線指揮部商談工作, 順便證實李炳泉的確系中共正式黨員。

次日雙方開始舉行談判。崔載之向蘇靜陳述了傅作義的要求:第一, 解放軍停止一切攻擊行動, 兩軍後撤, 通過談判達到平、津、張一線的和平解決問題;第二, 爲了制約城內蔣系軍隊, 請解放軍放出被圍困在新保安的三十五軍, 使該軍回到北平;第三, 傅作義通電全國, 宣佈北平實現和平解放;第四、建立華北聯合政府, 傅作義的軍隊由聯合政府指揮。顯然, 傅作義仍是想憑藉自己的實力, 與共產黨搞聯合政府。

蘇靜將會談情況報告給林彪和羅榮桓。12月19日, 劉亞樓親自來到八里莊, 與崔載之和李炳泉進行了會談。劉亞樓先分析了全國形勢和平津戰局發展的前景, 而後闡明我方對和平解決平、津的基本原則:第一, 傅作義所指揮的部隊, 不論是中央軍還是察綏軍, 一律放下武器, 絕不允許保存武裝力量;第二, 不允許通電全國建立華北聯合政府;第三, 如同意和平解決平津, 可以保障傅作義本人及其部屬的生命安全和私人財產免受損失;第四, 蔣系頑固的軍、師長反抗, 應先將其逮捕;第五, 可以給傅作義編兩個軍。崔載之聽了劉亞樓提出的條件, 感覺雙方的條件差距太遠。當日將談判情況電報傅作義。

傅作義回電, 讓他們轉告中共方面, 就說城內蔣系軍隊比他的兵力大十幾倍, 逮捕蔣系軍、師長有困難, 不宜實施。

談判沒有結果, 崔載之返回北平, 李炳泉和電臺仍留在八里莊。數日後, 解放軍全殲35軍、104軍並解放了張家口, 徹底斷了傅系軍隊的西退之路。傅作義悲痛欲絕, 一連數日, 都將自己關在屋子裏, 在那塊狹小的地面上沒完沒了地踱步。崔載之回到北平第三天才見到傅作義, 詳細地介紹了八里莊談判的經過。

傅作義送走了崔載之, 獨自思索起來, 他開始猶豫, 這樣談判下去, 自己究竟可以保持住什麼樣的地位?恰好劉厚同來京, 再次不厭其煩地對他進行開導, 前北平市長何思源也勸他走向和平。1948年12月23日傅作義終於鼓起勇氣, 通過女兒傅冬菊, 再次由地下黨電臺給毛澤東發電, 電報大意如下:

1、今後治華建國之道, 應交由貴方任之, 以達成共同政治目的。

2、爲求人民迅即得救, 擬即通電全國, 停止戰鬥, 促成全國和平統一。

3、餘絕不保持軍隊, 亦無任何政治企圖。

4、在過渡階段, 爲避免破壞事件及糜爛地方, 通電發出後, 國軍即停止任何攻擊行動, 暫維持現狀。過此階段之後, 軍隊如何處理, 均由先生決定。望能顧及事實, 妥善處理。餘相信先生之政治主張及政治風度, 諒能大有助於全國之安定。

毛澤東主席接到這一電報後, 對傅作義的態度和目前的處境進行了認真分析, 認爲此時已具備了同傅談和的可能, 因而中央軍委於1949年1月1日要北平地下黨直接通知傅作義以下幾點:

1、目前不要發通電, 此電一發傅氏就沒有合法地位了, 他本人及他的部屬都可受到蔣系的壓迫, 甚至被解決。

2、傅氏反共很久, 我方不能不將他和劉峙、白崇禧、胡宗南等一同列爲戰犯, 我們這樣一宣佈, 傅在蔣介石及蔣軍的面前的地位會提高。和平解放北平後, 北平城內全部傅系直屬部隊, 均可不繳械, 並可允許編爲一個軍。

3、傅致主席電, 毛主席已經收到了, 毛主席認爲傅氏該電中所取態度不實際。應照上述一二兩項辦法進行方合實際, 方能爲我方所接受。

4、傅氏派來談判之代表崔載之先生態度很好, 嗣後崔可再出城來聯絡, 傳達雙方意旨。惟我們希望傅氏派一有地位的、能負責的代表偕同崔先生及張東蓀先生一道祕密出城談判。

5、傅氏此次不去南京是對的, 今後也不應去南京, 否則有被蔣介石扣留的危險。

6、彭澤湘 (此人冒充李濟深代表, 建議傅走所謂第三路線) 是中共叛徒, 爲我方所不信任, 希望傅氏亦不要信任他。

中共地下黨員李炳泉奉命向傅作義轉達了中共方面意見。

傅作義隨即邀請部分學者、名流開會, 徵詢他們對時局看法。著名畫家徐悲鴻建議, 爲了保護我國古代文化免遭破壞, 爲了保護北平人民的生命財產免遭損失, 希望傅將軍顧全大局, 同共產黨開誠談判, 不動刀槍, 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生物學家胡先蓀、故宮博物院長馬衡、教授葉淺予等也相繼發言, 支持徐悲鴻意見, 使傅作義對和談增加了信心。

第二次談判。

1949年1月1日當晚, 李滕久和崔載之引導李炳泉來到中南海, 向傅作義轉達中共方面意見, 傅作義表示感謝。但是, 1月5日一張以林彪、羅榮桓名義發表的《告華北國民黨將領書》擺在傅作義桌面上, 又引起他的誤解, 以爲是敦促自己的投降書, 於是有些焦躁, 找王克俊、閻又文 (政工處副處長, 中共特別黨員) 、劉厚同幾人商量下一步怎麼走, 劉厚同主張傅作義向全國發出和平通電, 爲民請命, 自行解除兵權。傅作義認爲可行, 軍權交給蔣系兵團司令李文, 自己到南京向蔣介石請罪。次日便將這件事和參謀長李世傑訴說, 遭到反對。李世傑認爲這叫既不戰也不和“軍權交李文要出大亂子, 甚至可能毀掉北平;你自己到南京蔣介石也會認爲你臨陣脫逃, 不會饒恕你;從共產黨一方說, 你通電和平可能會同情你, 但你自己又不執行和平一走了之, 也會認爲你無能。”經李世傑這麼一說, 傅作義又召集傅系將領再議, 意見仍不統一:副總參謀長梁述哉同意和談, 但認爲和談得不到什麼好處, 應該與李宗仁、白崇禧聯絡, 爭取統一行動。華北“剿總”副司令郭宗汾則建議向太原那樣死守, 加緊修建工事。101軍軍長鄭曉芝不贊成和談, 贊成堅守。104軍軍長安春山、騎兵四師師長劉春芳則主張和談。不得已, 傅作義才決定再次談判。這次派少將處長周北峯爲代表, 並邀請燕京大學張東蓀教授 (民盟代表, 作爲和談見證) 一起在北平地下黨組織安排下, 祕密趕到薊縣八里莊, 同平津前線司令部領導聶榮臻見面。8日, 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劉亞樓一起參加談判。

周北峯經過認真的思考, 全面攤出和談條件:“新保安、張家口作戰中被俘人員要一律釋放, 寬大處理, 不作戰俘對待。對軍隊的行政文職人員和工勤人員, 要妥善安排工作, 給予生活出路。對傅部所屬軍政人員過去的罪行, 不予追究, 一切可由傅一個人負責。”林彪聽完周北峯的意見, 不緊不慢地說道:“我們的總原則是, 所有軍隊一律解放軍化, 所有地方一律解放區化。按照這一總原則, 首先解決平、津兩市的問題;由傅作義將軍下令把軍隊調出平、津兩城, 開赴指定地點, 採用整編方式, 改編爲人民解放軍;對傅作義不做戰犯對待, 保全傅和部屬的私有財產, 並在政治上給他們一定的地位;新保安、張家口的被俘人員一律釋放;對傅作義的部屬一律不咎既往, 凡願參加工作者, 都可留下安排適當的工作, 願還鄉者, 發足路費, 填發證明, 資遣返鄉, 並通知地方政府不予歧視。”

林彪答應的條件如此寬容, 周北峯心中高興, 談判進展得愈加順利。最後, 雙方把所談主要內容加以整理, 形成了一個《談判紀要》。


傅作義與北平和談 (上)


林彪特別指明, 1月14日是傅作義答覆的最後時限。

周北峯迴城後, 向傅作義作了詳細彙報。傅作義雖然對談判的信心增強了, 但看了《談判紀要》後, 卻仍說所談的問題還不夠具體。傅作義不肯明確表態, 主要是因爲還佔據着平津兩大城池, 不甘心接受我方提出的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