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2月1日晚,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转移的红四军主力到达江西寻乌县,在吉潭乡圳下村扎营。第二天,天还没亮,国民党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一个团包围了圳下村。

朱德率警卫排同敌人展开激战。

为了保护朱德等红四军军部领导的安全,朱德的妻子伍若兰挺身而出,果断率领部分战士从敌人侧翼突围,有意将敌人的火力引向自己。

朱德等军部领导脱离了危险,伍若兰却陷入敌军重围,最后不幸受伤被俘。

伍若兰当时正怀着朱德的孩子,被敌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她决不投降。

蒋介石亲自下令处死伍若兰。刽子手惨无人道的国民党人剖开伍若兰的肚子,取出伍若兰腹中的婴儿。最后砍下伍若兰的头,悬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

爱妻的惨死,让朱德悲痛欲绝,当着毛泽东的面号啕大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为了能让朱德尽快从丧妻的悲痛中走出来,组织上积极促成他新的婚姻。1929年3月,43岁的朱德在福建长汀与18岁的女战士康克清又结为了夫妻。

康克清是红军中赫赫有名的神枪手。1932年在江西瑞金,康克清担任了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队长,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后随朱德参加了长征,三过草地,历尽艰辛。

丈夫是开国元帅,她是神枪手,官至副国级,晚年处理一事感动国人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贺子珍(左)和康克清

长征到陕北后,康克清被安排在抗大学习。朱德常到女生队同她们一起打篮球赛。

康克清回忆说:“开赛后,双方争夺激烈,我见球传到他手里,就叫:‘老总!快!快把球传给我!’他看也不看,就把球传过来,我接到球就跑到对方篮下投篮,或是传给自己队的人,球一进篮,跟他在一边的人就埋怨起来:‘总司令!你怎么把球传给了康克清?她跟我们不是一边的!’‘啊!啊!我忘了,上了她的当,下回注意!’总司令有些不大好意思地回答,可是等到争夺激烈的时候,他只顾抢球,一听见我喊:‘快!快把球传给我!’他又飞速把球传过来,同我一个队的人乐得哈哈大笑,同他一个队的人气得噘嘴:‘老总!你怎么又传错球了?’……就这样,嘻嘻哈哈,大家玩得十分愉快。”

多么可爱的朱总司令啊。

朱德与康克清很恩爱。到1976年朱德逝世,两人携手走过了47年岁月。

朱德逝世以后,康克清出任了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副主席,成了副国级领导人。

丈夫是开国元帅,她是神枪手,官至副国级,晚年处理一事感动国人

后排左一为朱国华,前排右一为朱国华的母亲赵力平

1983年“严打”期间,朱德最小的孙子朱国华因触犯法律,在天津被处以极刑。

朱国华是朱德唯一的儿子朱琦和妻子赵力平的最小儿子。朱琦和赵力平共育四子一女,即:朱援朝、朱和平、朱全华、朱新华、朱国华。其中朱新华是女儿,也是朱德唯一的孙女。

朱国华的母亲赵力平曾谈到,当时的形势是“严打快打”,“当时有人说把责任都推到国华身上,朱国华有他爷爷朱德,肯定不会难为他,国华被推到最前面,结果其余人被放,朱国华被枪毙。”

1983年9月18日,朱国华等六人被判处死刑。

判决书上写着:朱国华,25岁,天津铁路分局自动化指挥部办公室技术员。同案主犯刘增祐,28岁,天津市排水管理处基建队工人。另一名主犯郑爱民,30岁,天津市工业用呢厂工人。

判决书描述,朱国华自1978年以来与刘增祐、郑爱民等,利用举办家庭舞会,播放黄色歌曲、看裸体画报和黄色录像、请吃饭、搞对象、交朋友、找工作、调动工作、扣压物品、揭露隐私或由同伙拦截等手段,“勾引、诱骗、笼络、控制、要挟女青年,大肆进行流氓、强奸犯罪活动。他们还将自己玩弄、蹂躏的女青年,互相转让,使受害人继续受害,从而形成以朱国华为首的流氓犯罪团伙。”

朱国华的奶奶康克清从未介入此事,也没有任何领导人找她谈过话,只接到有关部门转来的一份记录电话,向她通报情况。她的态度很明确:“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康克清没忘记朱德生前的嘱咐:如果孩子不争气,犯了错误,出了问题,你也不用生气,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子孙不争气,你可以登报与他们脱离关系。

就在小孙子朱国华被执行死刑的次日,康克清外出参加重要活动。行车途中,她平静地对司机刘国和说:“刘师傅,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我的孙子犯了罪,昨天给枪毙了。”“我也听说了,但没敢问您。”稍后,刘国和又谨慎地问:“听专车司机们说,您在判决书上签过字?”康克清略显激动地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还用签字吗?”

丈夫是开国元帅,她是神枪手,官至副国级,晚年处理一事感动国人

1937年,康克清与海伦·斯诺在延安

其时,上海毙了中央委员、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教的儿子胡晓阳,以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其五的儿子陈小蒙。

杭州毙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二十军军长和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熊应堂的两个儿子熊紫平、熊北平。

这些劣迹斑斑的高干子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虽说执行得重了些,但对社会治安的好转是大有益处的。

朱总司令的亲孙子犯罪也得伏法,试问谁还敢与社会对抗?康克清的高风亮节与可贵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刘继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