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大國之間爲了爭奪利益,可以不斷加大賭注廝殺;小國沒有本錢,斡旋於大國之間。暹羅是個彈丸小國,毫無實力可言,他們的生存之道就是與強者爲伍

1941年12月11日,日本與泰國簽訂了攻守同盟協定。10天后,兩國又簽訂了《日泰同盟條約》。條約的內容繁雜,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泰國發誓與日本共存亡”。1個月後,泰國向日本的敵人英法宣戰。

如果有人瞭解歷史,就會覺得泰國的做法令人哭笑不得。幾百年前,那時候還叫做暹羅的泰國曾與日本勢不兩立。當時日本關白豐臣秀吉與明朝作戰,戰況一時膠着。暹羅國這個時候立馬站到明朝一方,《明史》記載“暹羅請潛師直搗日本牽其後”。如今這些人反而不願意與中國爲伍,卻要和日本狼狽爲奸。

爲何這個小國反覆無常?答案就是“利益”。所有聯盟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的!小國之所以願意和大國同盟,看上的不是大國本身,而是大國能爲自己帶來的巨大利益。倘若大國沒有實力維持這種同盟,那麼這種關係就僅僅是紙面上的空談

明朝時期,中國國力強盛,萬國來朝,日本和中國根本就不能相提並論。但是清朝以後,中國飽受閉關鎖國之苦,國力大幅下降,國際地位也岌岌可危。而日本卻通過改革走上了強盛之路,最後竟然躋身列強行列。在白種人橫行霸道的時代,日本的崛起無疑讓所有黃種人國家都看到了希望,日本的國際地位也逐步攀升。在這種大背景下,不難理解爲何泰國願意和日本結盟

但是維繫聯盟的終究只是利益。1942年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頻現頹勢,原先橫掃東南亞的那種勢頭如今蕩然無存。當年那個發誓與日本共存亡的總理鑾披汶竟然直接對參謀部長說:“哪一方在戰爭中潰敗哪一方就是我們的敵人。”這句話雖然卑鄙,但是又多麼現實!

1945年8月15日,靠着貧瘠的國力苦苦支撐的日本在原子彈的威懾下宣佈投降。泰國得知日本投降,立馬在第二天宣佈:“我們當初與日本簽訂的條約無效,對英法的宣戰也不算數。”可笑的是,這種純粹投機的做法竟然得到了所有國家的認可。大國似乎默許了小國的投機行爲,而小國所做的不過是重新站隊。

二戰後,泰國僅僅對部分領導進行了審判,不像其他法西斯國家一口氣清算了大批戰犯。而鑾披汶這種曾經極力主張與日本同盟的戰犯,竟然關了1年就釋放。不僅如此,鑾披汶竟然又上臺當起了總理。

至於泰國人爲什麼選擇原諒鑾披汶,原因就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泰國就應該跟着最大的利益站隊。雖然泰國沒有日本、美國那種強大的實力,但是也應當通過僅有的幾個方式爲國家謀求利益。而鑾披汶確實是一個爲泰國謀利益的領導人,正因此泰國人又把他推上了總理的位置

而當初泰國與日本的同盟,泰國發誓與日本共存亡的誓言,今天沒有任何人會主動提及。畢竟國家之戰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