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首诗用来描绘战国再恰当不过。战国之所谓被称为战国,就是因为这一时期征战连连,百姓生灵涂炭。可惜的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八十始得归”,因为你究竟是死是活,根本不由自己掌控

公元前260年,白起率领秦军成功将40万赵军包围。赵军主将赵括战死,普通兵士只不过想苟且偷生。白起承诺只要你们诚心投降,我一定放你们一条生路。赵军听秦军主将金口已开,赵军便不再抵抗,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其实这一时刻的赵军很无辜,他们渴望的只不过是活着

但是正如开头所说,在战国时期,你究竟是死是活,根本不由自己掌控。白起之所以答应40万赵军投降,完全就是为了方便消灭赵国的有生力量。短短数日,40万无辜的赵国降卒便被悉数屠杀,只剩下240名年幼的孩童被放回国。

杀降乃臭名昭著之举,白起这个阴招令当时很多人所不齿。就连白起本人也十分愧疚,临死前他为此大喊:“我固当死!”不过,即便白起本人愧疚难当,可杀降这个阴招足足被后人用了2000年

秦朝末年,楚将项羽也杀过降卒。《史记》记载:“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虽然数量比不过白起,但20万的数量也足够多了。东汉初期将领吴汉攻打蜀地时接受延岑献城,结果吴汉的兵一进城就杀降卒,族灭延岑。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也曾经屠杀过袁绍的八万降卒。一直到清末,李鸿章和曾国荃用杀降卒的阴招对付过太平天国

从古至今“杀降卒”的阴招为人所不齿,为何却在历史上屡屡被模仿?其实原因很简单。一般杀降卒的原因大致分为两个,一个是粮不够,另一个就是畏惧叛变

诸如白起、项羽、曹操这种大规模杀降,都不是将领本身的意愿,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长平之战历时两年,双方粮草都难以供给。秦军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竟然还要分出一大半给赵国降卒,简直就是自寻死路。白起不可能做这种吃里扒外的事情,所以只好杀掉了40万赵国降卒

项羽刚刚在巨鹿以破釜沉舟之计击败秦军,自己的粮食肯定不够吃,哪里有粮食分给秦国降卒?曹操在官渡之战连自己的2万人都差点养不起,怎么有粮食分给袁绍的降兵?可见缺粮是大规模杀降的首要理由

而畏惧叛变也是杀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40万赵国降卒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一旦失控后患无穷;20万秦军一旦起事,项羽也要废很多力气去平息叛乱;8万袁绍军数量远超曹军,如何肯听调遣?再说李鸿章在苏州杀太平天国降卒,也主要是因为当时清军只有一万来人,而太平军却有足足二十万,不杀实在难以保证太平军老实。

其实不论是哪一位将领,作为实实在在的人,都不喜欢杀降这种行为。白起虽然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但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曹操虽然也杀降卒,但也有“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项羽杀了20万秦军降卒,可也希望天下太平。

自古知兵非好战,这一点任何将领都清楚,他们知道大多兵士所渴求的不过是苟活罢了。但是为了更高的追求,他们必须用尽各种阴招,因为身在乱世,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即便人人都知道兵士的无奈,可为了夺取天下,无论多阴险的招数都值得一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