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系金服平臺“萌動”| 平安金服發力“內部生財”,涉及13.8億

“親兄弟,明算賬”這一點在平安金融體系內,表現的似乎更爲明顯。6月10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連續公佈兩條關於平安人壽與平安金服間的重大關聯交易,涉及金額共13.8億元,一則外包服務,一則諮詢服務。開始“萌動”的保險系金服平臺,究竟都在如何奮起直追?

平安金服收平安人壽13.8億服務費

公開資料顯示,平安人壽與平安金服關於外包服務合同、諮詢服務合同的關聯交易中,分別涉及金額爲6.7億元、7.1億元,具體交易概述爲下:

平安人壽與平安金服簽署外包服務合同

根據合同約定,平安金服給平安人壽提供外包服務,平安金服向平安人壽收取外包服務費,預計整個交易期間(三年)關聯交易金額合計6.7億。

平安人壽與平安金服簽署諮詢服務合同

根據合同約定,平安金服給平安人壽提供諮詢服務,平安金服向平安人壽收取諮詢服務費,預計整個交易期間(三年)關聯交易金額合計7.1億。

兩份合同均是三年期限,但一旦出現不願續約情況,又怎麼辦?

合同中給出答案:

兩份合同均於2019年5月30日簽字並蓋章成立,服務期間爲2019年6月日至2020年5月31日,爲期壹年。合作期限屆滿前,如果任何一方無意繼續合作,應於合作期限屆滿三十天前向另一方以書面形式發出通知,否則本合同自動順延至雙方就本合作事項簽署新合同爲止,但合同自動順延期限不得超過2年。

且合同規定,交易結算方式爲逐月支付。

服務成本之大,定價如何取信?

合同中關於定價依據也有相關解釋:

根據安永2018年《深圳平安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2017年度轉讓定價報告》中明確表明:安永在 OSIRIS 數據庫中選取可比公司,分析結果顯示,可比公司在 2014 至 2016 三年加權平均完全成本加成率的四分位區間爲5.48%至15.59%,中位值爲 8.46%。2017 年度平安金融服務的完全成本加成率爲 14.04%,位於上述四分位區間之內,平安金服向壽險收取的諮詢服務費報價是符合公允原則的。

按照定價政策,此次定價是按照成本加成法來計算。

作爲價值交換,平安金服要爲平安人壽提供財務、員工、錄入等外包服務;電話管理諮詢等服務。

保險系內生金服“年輕化+服務單一”

雖然是內部資金的不同階段流轉,但在這場價值交換的關聯交易中,保險系金融服務公司已凸顯了自身價值。

據瞭解,目前國內保險市場中,存在金融服務公司的有人保、國壽、平安、太平等大型險企。

對於金融服務公司的定位有解釋稱:

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通過開展業務活動爲客戶提供包括融資投資、儲蓄、信貸、結算、證券買賣、商業保險和金融信息諮詢等多方面的服務。

對於保險方面來講,可能涉及的領域包括:直接保險(包括共同保險、壽險、非壽險);再保險和轉分保;保險中介,如經紀和代理;保險附屬服務,如諮詢、精算、風險評估和理賠服務;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等多項關於保險業務的服務。

從各家保險系金融服務公司成立年限看,多屬於“年輕化”羣體,相較保險公司成立的十年、二十年之久,依舊顯得有些稚嫩。

人保金服

成立於2016年10月20日,由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全資控股,註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人保金服也是原保監會首家批覆的金融服務公司之一。

平安金服

爲中國平安控股子公司,由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數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平安直通諮詢有限公司於2016年整合成立,其前身爲平安數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太平金服

是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旗下綜合性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旨在爲客戶提供保險保障財富增值、生活購物和健康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生活服務,其前身爲太平電子商務,成立於2012年。

國壽金服

成立於2015年12月03日,註冊資本10億元,但非國壽直接控股公司。

四家金融服務公司的存在,多服務於其產生的主體公司。如人保金服是作爲人保集團佈局互聯網金融科技領域的平臺,堅持“保險+科技+生態”戰略,圍繞主業、服務主業、做精專業,不斷把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引入驗證和賦能保險主業, 着力重點打造“四個生態圈”。

人保金服的主要功能,便是輔助人保主業保險的發展,資源產生於內部,也用於內部。

值得注意的是,國壽金服並非產自國壽集團,但作爲國壽體系內的一環,並未明確納入國壽服務體系之中。

保險系金服,脫離“內生”要多久?

作爲保險系的另一分支,金融服務公司的存在,勢單力薄。但同樣作爲金融主體之一的服務公司,除幾聲於母公司的“庇護”外,還有怎樣的發展?

目前來看,四大保險系金服平臺,僅有人保金服和太平金服有了自己的官網宣傳,人保金服明確了自身的服務方向,如普惠金融、汽車服務、支付技術服務、保險科技服務,而太平金服完全保險化,“物化”爲保險銷售和服務平臺,更爲悲催的是國壽金服,都沒有納入國壽集團的戰略框架當中,其業務發展都無從查起。

在中國平安旗下,平安金服(深圳平安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被納入了中國平安科技業務板塊,與陸金所、平安普惠、平安好醫生、金融壹賬通、萬家醫療、平安醫療健康管理、壹錢包、平安科技並列,不過平安金服對於中國平安的貢獻仍羞於開口。截至2019年4月30日前,平安金服與平安人壽發生關聯交易金額1.53億元,未來一年翻九倍之多。可見,通過內生式“萌動”來壯大成爲保險系金服的突破口。

或許,從螞蟻金服等電商平臺做保險的案例中可窺探一二。無論是螞蟻、還是騰訊、亦或者京東、美團等電商平臺,在進軍保險業的最初之際,是信息共享與諮詢、轉嫁的第三方平臺。業務發展的多元化是其特徵,也是開枝散葉的重要手段。

但作爲傳統險企的金融服務平臺,在服務母體公司之際,很少進行外部業務拓展。但藉助傳統險企資源、技術、乃至成熟的服務體系,如果做大其他外圍的服務工作,或許是保險系金融服務公司創收,乃至保險公司創收的另一大途徑。

保險系金服,如何從“萌動”到壯大,究竟要走多久?你能告訴我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