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離我們很遠,卻又近在咫尺。倘若悉心觀照的話,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回閃着宋代的身影。

大宋對我們影響有多大?真要說的話,講上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但影響最深的,莫過於它的極簡美學。

宋代,是中國陶瓷發展的輝煌時期,不管是在種類、樣式還是燒造工藝等方面,均位於巔峯地位。

1

中國的歷史,從唐朝到了大宋,拐了一個大彎,由唐代花花綠綠、濃脂豔抹的審美風格,突然轉向宋朝淡雅的極簡美學。

相當於街頭綠衣紅褲、鑼鼓喧天的大媽腰鼓隊,突然畫風一轉,變成西湖斷橋上一身素雅、吳儂軟語的小白花越劇團。

審美觀的改變,社會諸多領域的“產品”,都受到極簡美學的影響。

這種風格影響了宋瓷製作,使宋瓷的造型簡單準確,到了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的地步,沒有一點是多餘的。

2

宋瓷的美,首先美在她的氣質,是一種典雅恬淡悠閒的文化氣質,這種氣質內斂、沉靜、自信,宛如大家閨秀,樸素無華,又蘊含獨特的氣韻。

它無需向外張揚,靜靜的就在哪兒,讓你時時知道它的存在,感受到它素雅但卻自信的美感。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了北宋王朝伊始,採取“杯酒釋兵權”之法,說明宋王朝的長治國策,是“重文輕武”、“文德政治”。

從此,士大夫階層,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隆盛時代,致使大宋理學之風達到新的高潮,構成了一個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更爲龐大的、且更有文化素養的階層。

3

宋人作品無不考究,風氣肅整,意境悠深,崇尚平淡天真。

宋官窯瓷器中,以單色釉的高度發展著稱,其色調之優雅,無與倫比。這或許就與宋人崇尚接近自然的青色釉有關,也可能是,宋人推崇的“天人合一”理念的一種體現。

宋人追求返璞歸真的自然主義,因此,宋瓷,就極大地傾注了,這種濃厚的人文色彩,並上升到一種透徹了悟的哲學高度。

即便是一般的日用品,也因爲宋代整體文化風氣的使然,有着不俗的氣韻和風姿,藝術品位,歷經千年而不衰。這是閱盡人間繁華、世態炎涼之後,一種成熟、潤澤、持久的美。

4

事實上,宋代以前的瓷器,絕大部分,是以青色爲美的。

魏晉時期的青瓷風行,除了技術上的原因外,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這種崇尚青瓷的審美,到了宋代,得到爲廣泛的推崇和發展。

因此,宋瓷之美,還美在她的釉色,這些釉,所展現的特徵是淳樸、自然、大氣,但是無法讓人一眼看透,使得瓷器的美學含義,和科技含量,都達到了中國陶瓷歷史的巔峯。

宋代瓷器釉色,經歷了兩個階段,即北宋時期,對青白釉的迷戀,和南宋時期,對綠色釉的狂熱。

宋徽宗愛好道教,他提出“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標準,於是景德鎮的湖田窯,生產的青白瓷風靡天下。

5

以宋徽宗被俘爲轉折,偏於一隅的南宋朝廷,被蘇杭的青山綠水迷住,以綠色爲基調的釉色,大受歡迎,龍泉青瓷,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並燒造出令人驚歎的梅子青,和粉青瓷器,綠色之夢,終於又爲南 宋延續了一百多年,但梅子青和粉青瓷器,卻成爲永恆的藝術品。

宋人在推崇釉面色調單純、趣味高雅的同時,絕大部分瓷器的胎骨造型,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開始講究如何能更好地,創造出順應瓷土物性的製作方法。

因此,宋瓷,不再過度模仿金銀器皿薄華的造型裝飾,轉而追求胎骨端莊、淳厚、中正、本源的典雅風格。

宋瓷,存世極少、價格極高,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窯一件;鈞窯十件,不如汝窯一片”之說,極言傳世宋瓷之珍貴,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將其視爲珍寶。

6

今天的人們,還在熱議生活陶瓷藝術化,和藝術陶瓷生活化,殊不知,在宋代,瓷器並沒有藝術瓷和生活瓷之分。

在今天看來,具有很高藝術性的宋瓷,在當時都是生活用瓷,並不是陳設用的藝術品。

工匠們利用粗細、橫直、長短、彎曲不同的外部輪廓線,組合成不同形體。有的勻稱秀美,有的輕盈俏麗,都從實用出發,兼顧審美的要求。它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時代樣式,許多造型作爲典範爲後世追慕。

從生活中走來的宋瓷,雋永端莊,以深沉高雅的造型,充滿禪意的意蘊,將其與自然萬物融合得如此貼切。輕撫圓潤光潔的瓷體,觀賞瓷中那些猶如冬天江河裏,破碎冰塊的紋片時,便會沉醉於這天人和諧,獨特審美情境之中,“雖自人工,宛如天開。”當人融入宋瓷之中,即能體悟其道。

7

宋瓷比明、清瓷往往更受推崇。

因爲崇尚自然、含蓄、質樸的宋瓷,更重視瓷器本身的胚胎、形體、釉色,稍加刻劃,無論造型、釉色、紋飾都追求天然完美。

它典雅靜謐,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集前人之大成,又爲後世之經典。

回望兩宋,我們忍不住會發出“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的感喟。

宋代經濟、文化發達,但軍事落後,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爲,只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詩詞歌賦的創作,放在製作精細的器皿上。

詩詞歌賦的婉約悽美,器皿的精細內斂,是他們無奈的內心寫照,和宣泄情感的最好方式。

宋瓷製作的精細,到了讓人歎爲觀止的程度。

本文由夫物盞集整理發佈,歡迎關注我們,瞭解更多建盞、宋代文化的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