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師節,介紹和推薦有教育情懷、有教育方法的電影。

電影之所以受到重視,在於其有社會化的教育能力。

全球皆如此,否則不會出現衆多的以教育爲主題,以教師爲主角的充滿愛的教育的影片---從意大利到日本,從好萊塢到寶萊塢,都是如此。這些影片我們和孩子們共賞,絕不是要“挑剔”教育的不足,發現教師的問題,而是更深刻地瞭解和理解教育,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與學校和老師相互影響,形成孩子周遭教育的正能量。

尊師重教從家庭教育開始

在這些主題電影中,我最欣賞的是《放牛班的春天》和《地球上的星星》。一個是西方的,一個是東方的;一個是音樂的,一個是美術的,都是人生的藝術課啊。

我熟悉並喜愛《放牛班的春天》並不是因爲教育主題的緣故,而是有一段時間對法國電影很是着迷。我關注教育後,發現這部電影成了很多教師熟悉和喜愛的教育電影。除了跟我一樣的對於教育本質的思考外,有一些老師因爲這是一部“轉變和感化問題學生”的電影而喜愛。

在一所被社會遺棄的名喚“池塘之底”學校裏,因爲音樂代課教師克萊門特的到來,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校長的專橫,體罰爲主的教育手段相比,溫和的克萊門特喜歡用音樂來薰陶和啓發。音樂在電影中是極爲重要的元素,童聲合唱恍如天籟。只要有愛的教育,老師眼中的“魔鬼”同樣是天使。克萊門特並沒有與教育陳腐的機制、刻板的老師同流合污,他可以容忍孩子們的大大小小的錯誤,用音樂去打動和溫暖他們漸凍的心靈,這那個本來毫無希望的“池塘之底”,撐起了一片春天。

他用歌聲告訴我們,惟有讓孩子們抱有希望,纔有夢想實現的機會,纔有幸福生活的激情。

在《地球上的星星》中,八歲的伊桑有一個很不一樣的童年,他的世界充滿了鮮豔色彩和奇妙幻想,有可愛小狗會跟他追逐嬉戲,也有太空船會載他遨遊壯麗天際;更有遠古的噴火龍、宇宙的星球,還有數不清的花朵、彩虹和各色飛鳥游魚伴隨著他。

豐沛不絕的想像力總是引領他振翅高飛,卻也使他飽受他人的異樣眼光。原來作業、成績、秩序纔是學校老師關心的重點,伊桑因此成了問題學生。處於戲劇效果,他的父母也不是真正地理解他,成了影片反面刻畫的“好”學校教育的幫兇,他們決定將他送到一所以管教嚴格聞名的寄宿學校,冀望他能成爲一個“乖小孩”。當爸爸媽媽和哥哥乘坐的汽車發動那一聲,伊桑的心就封閉了。

兒童的命運與故事的轉折就此開始,只是這個鋪墊稍微冗長了些,已經用去了50分鐘。好在影片還有100分鐘來“挽救”男孩的命運。

在電影的第70分鐘,伊桑的拯救者“先聞其聲”,然後粉墨登場----學校新來了一位美術老師尼康-----有點兒《放牛班的春天》的意思吧?尼康老師的出場就是那麼地不平常----用歡樂和熱情的歌舞去感染學生,任由學生自由發揮,畫出自己想畫的任何東西。當所有同學都愛死了這位與衆不同的老師時,唯獨伊桑還是鬱鬱寡歡。尼康老師很快察覺到伊桑的不快樂,他決定去拜訪伊翔的爸媽,希望能找出困擾伊桑的問題所在。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當繪畫比賽時,伊桑的畫和尼康老師的畫展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還是流淚了,爲伊桑畫中的寧靜絢爛感動,爲尼康老師心中伊桑的燦爛容顏感動。當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現出內心的美麗,綻放出生命的光彩時,當信任和付出終於獲得豐收時,我們都感受到了同樣的喜悅,我想每一個老師都願意看到這樣的情景,就像伊桑的校長和其它老師一樣。

影片中,尼康老師家訪時候舉得例子很有趣,把閱讀障礙的困境很生動地展示給了伊桑的父母,可是這位爸爸的提問是,“那怎麼跟別人競爭?難道我要養他一輩子?”當然,這樣的設計是爲了引出尼康老師的一番慷慨陳詞,然後是老師的吐槽:“要是總想着競爭的話,乾脆養馬好了,爲啥要養小孩呢?!”從而得出一個結論:“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步伐。”

針對學前孩子的教育主題的影片少之又少,國產片中倒是有一部《看上去很美》看上去挺不錯。

多年前的電影導演張元和兒童主題影片很有淵源,他攝製於1990年的導演處女作品《媽媽》充滿溫情和同情地講述了一位單親媽媽撫養腦殘疾兒子的故事。那麼,張元的鏡頭和王朔的小說會碰撞成什麼?能算得上中國目前爲止最好的兒童電影嗎?

不過,有評論認爲《看上去很美》根本是拍給成人看的,只是主角恰好是個幼兒罷了。這也不錯了,國內還真沒有幾部電影是以幼兒爲主角的呢。這樣看來,成爲最好的幼兒電影倒是沒有什麼競爭者。簡單的故事,象徵的畫面,沉重的色調,符號化的老師……方槍槍置身於紅色宮牆的皇城根下,淹沒在一大片小紅花中,被教育成了一個“壞”孩子。

張元自己也說,“不必孩子都懂,我女兒還彈奏貝多芬的鋼琴曲呢,她懂其中的內涵嗎?但不能因爲不懂就不接觸吧。同樣道理,這部電影也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觀衆,不同的人可以在其中看到不同的東西,比方說我們的成長、童年記憶等,還有很多。”

這一點我還是贊同的。

甭管是幼兒園,還是中小學校,但願每個特別的孩子都能遇見一位在美術課上穿戲服跳舞的老師,遇見一位觀察入微的老師,遇見一位還願意家訪的老師。

可是,我們現實裏的老師更像是真正的園丁,將不同的孩子修剪的齊齊整整。以前讀過不少優美散文、詩歌,都把老師比作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也學唱過這樣的歌曲:“靜靜的深夜,星星在閃爍,老師的房間徹夜明亮……”

俱往矣,這些都成爲美好的記憶了。

不過,孩子們在童年有着美好生活纔會在未來有美好的回憶!

在《兩小無猜》中,有人在宣告:“我們結婚吧!”這句話如果出自12歲的男孩女孩之口,一定是過家家的遊戲。但是,如果是全班同學共同策劃的一個盛大的婚禮呢?青梅竹馬的故事,勾起的是大人們的懷念,看到的卻是一個個令人捧腹大笑的鏡頭。他們一起跳舞,他們用大提琴和長笛配合起稚嫩的旋律,他們逃課去海邊……艾倫·帕克編劇的這部電影,是同類成長電影中最清新可愛的,可以讓愛做夢的半大孩子們一起來看。

這部電影放在這篇文章中也說明影片對教育、教室和教師是放在對立面來看待和批判的。校長、老師彷彿忘記了自己的童年記憶,忘記了自己的浪漫經歷,總是要將小學生們修理成標準產品……

我們再換個角度看看,要是班級中的孩子確實讓人搖頭,《牆壁之間》的師生關係該如何是好?

法國電影《牆壁之間》大部分的內容都放在教室裏,狹促的空間使得師生之間的對立更加明顯,富有戲劇張力。

在教師和學生對話中,移民、種族歧視、融入社會、性別話題、青少年暴力等社會問題一一被探討。我們可以看到這羣活躍的初中生所能迸發出來的對自己的成長。撇開電影,單以這樣的課堂形式來論,也是令人讚賞的。金棕櫚獎的對這部電影的頒獎詞是這樣的:“這是一部挑不出瑕疵的電影:所有演員的表演——神奇;影片中體現出的對社會現實的鍼砭和寬容——神奇;整個劇本以及其中的每一句對白——神奇。”

真是一部神奇的課堂電影。

我很對電影中的老師深表同情,他們面臨的是一羣移民後代,用其中的一位“被惹惱”了老師的話說,“不好好學,一無是處,只會瞪着你看,就愛找茬,讓他們自生自滅吧,一輩子就呆在貧民窟吧。”那位老師還說了一句讓人震驚的話,“我們是老師,又不是狗”!

電影中的班級讀書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在課堂上帶大家共讀《安妮·法蘭克》,採取的是學生輪流朗讀的方法。儘管碰到了學生的不配合,甚至是找茬,可是在朗讀中,很多學生還是沉浸到了書裏。

教育主題的電影少不了要拿家庭說事,奧斯卡影帝阿德里安主演的《超脫》也是如此。除了失足少女外,影片中的問題學生都有問題家庭,問題父母,其中幾位奇葩父母還做了驚心動魄的亮相。

代課老師亨利試圖挽救流浪街頭的失足少女,帶她回家,替她處理因性侵而留下的創傷。亨利想要引導女孩走上正途,然而女孩竟然在亨利的家裏接待客人!不過,這也沒有讓亨利放棄。

少女不知從何而來,也就不知其家庭教育發生了怎樣的作用。不過,從她無家可歸又淪爲雛妓來看,她的家本就不存在,教育也就不存在。而亨利對她的關愛就變得危險起來!

這個危險對另一個女孩,好學的愛看書的有藝術天賦的女學生來說同樣是危險的……

“沒有救生圈,沒有救生衣,你以爲你還可以扔救生圈給他們。”

這是亨利的囈語,這是對教育的真相的揭示:

教育從來不是萬能的,教育當不了人生的救生圈。

亨利曾經以爲可以。

兩個被拯救的女孩覺得亨利的這份尊重是一種無以倫比的愛,如果失去了這種來自亨利的“愛”,則失去了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樣寶物。在與女學生和帶回家的小姑娘相處的過程中,亨利卻感覺到很強烈的需要分離出來的感受。他需要把這種對他人的救贖感與自我的救贖感分離開來。這種分離的感覺激起他對童年的回憶,變成了一種精神上的煎熬。他需要自我的獨立性來救贖自己,也要保證女學生和小姑娘的人格獨立,來讓她們自我成長。

片中的女生和少女,正是在這樣的社會下成長的兩個典型案例。她們因爲長期得不到正確的對待,世界觀價值觀發生扭曲,亨利對他們的尊重使她們誤以爲是對自己的愛,她們因亨利的尊重得到了人生的歸屬感,一種意義上的人格的完整。所以她們都自然而然的對亨利產生了依賴,可偏偏是這種依賴,使亨利陷入了一種恐慌,因爲冷漠tetachment是他超脫tetachment的必然表象,不與他人產生情感上的聯繫更是他維繫超脫的根源。

影片的最後,亨利接納了失足少女,他也繼續教書,在他朗讀聲中,教室和學校逐漸成爲廢墟!

爲了讓廢墟來得更晚一些,我們可以看看更多的教育主題的電影,反思教育的同時,也應該反思下自己的家庭教育。

7.《死亡詩社》

羅賓·威廉姆斯!而是因爲主演是我喜愛的電影明星羅賓·威廉姆斯。從90年代開始,我對他主演的《早安越南》《勇敢者的遊戲》等電影就非常喜愛。……基丁老師的出現,給一羣墨守成規的孩子帶來了詩歌的憧憬和人性的覺醒,同時也帶來了死亡的代價。從教師角度來看,這也是一部可以點燃教育理想的電影,基丁老師的勇氣和智慧,對現在的教育都是極大的啓蒙。家有女兒,可以看被譽爲“女孩版死亡詩社”的——

8.《蒙娜麗莎的微笑》

9.《心靈捕手》

又是羅賓·威廉姆斯!因此,這很像是《死亡詩社》的同類作品。天才數學少年威爾遊手好閒,目空一切,但是卻能輕易解答數學教授的難題。爲了挽救這個天才,心理學教學肖恩,開始捕捉這個叛逆少年的心靈。很多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都有過桀驁不馴的舉動和自卑不堪的沉重肉身,源於童年的陰影,驅散不了,而心靈的祕境,只有少數人才能夠抵達。

10.《魯冰花》

靈性之花常盛開於荒野,古阿明的繪畫天賦來自於他和自然的對話。處在一個勢利社會,夭折是大多數窮人天才的命運。這部電影可貴的是他通過極爲豐富的視角探討了個性與共性,束縛與解放,清貧與榮華,正直與虛僞,藝術與權術等諸多的矛盾點。感動一代人的電影經典,甄妮演唱的主題曲家喻戶曉。前文介紹過的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可以比較觀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