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喫着綠綠的黃瓜的時候

你們會不會好奇

明明是綠色

爲什麼要叫黃瓜呢?

我們現在能喫到黃瓜

要感謝

要不是他千里迢迢從西域

帶着一根也不知道值不值錢的黃瓜回來

我們大概也是喫不到了

那時候的黃瓜還不黃

爲什麼叫胡瓜呢?

西漢那時候喜歡搞地域歧視

外國人都叫“胡人”

從外國帶過來的瓜

自然也跟着受到了歧視

叫做胡瓜

但是到了十六國時期

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

是個入塞的羯族人

就是受到歧視的

他登基做皇帝后

對於羯族人被稱爲胡人特別生氣

這不是對我們的歧視嗎?

於是就制定了一條法律

在一次例行的“御賜午膳”

石勒指着一盤胡瓜問襄國郡守樊坦

樊坦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那時候大家喫黃瓜

還是喫長到老了的黃瓜

自此之後

胡瓜就被稱作爲黃瓜

後來人們發現

沒長熟的綠黃瓜

比長熟了的黃色黃瓜更好喫

於是

就再也見不到長熟的黃瓜了

原標題:明明是綠色的,爲什麼叫黃瓜? 來源:科普中國網微信公衆號 責任編輯:張雪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