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05:3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蓝怡俊 记者 雷晓云

千层糕

一波秋雨一波凉。不经意间,蝉鸣的盛夏悄然而逝,已是微凉带雨的秋。四季轮回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美食更迭的指令。这个时节,即将随着夏意更迭而去的美食里,千层糕最叫人牵肠挂肚。

周丽梅是“樵语湖山”的老板,却对千层糕有着特别的情感。

千层糕

“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千层糕,喜欢一层层剥下,再慢慢品尝。”周丽梅告诉小编,长大后她去过许多城市,尝过各种各样的美食,还是时常会怀念妈妈做的千层糕。

偶然的机会,让她回到了遂昌,回到了父母亲人身边,做起了农产品销售的生意。这个讲究“过时不食”的老板,耐心等待着每一株庄家生长、成熟,当丝瓜开始出现在餐桌上,她知道制作千层糕的时节到了。

“虽然也有人用青菜叶制作千层糕,但在我看来,只有新鲜的丝瓜叶制作出的千层糕才最地道。”周丽梅说,她制作和销售千层糕的时间完全取决于丝瓜叶的生长时令。

丝瓜

每当有订单的日子,“樵语湖山”里总是清早就忙开了,阿姨们精心摘选丝瓜叶,与浸泡过灰汤的大米,一同放入石磨,不多时便能磨出奶绿色的米浆。

这是制作千层糕的原料,然而制作的过程,却得从烧“草木灰”开始说起。

草木灰

“草木灰”是遂昌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食秘方,稻草烧成灰,再经过滚水的洗礼,释放出了最天然的碱,再经过两次过滤,散发着稻草香气的灰汤才算完成。当大米与灰汤邂逅融合,一夜之后,便是颗颗玉润饱满的模样。

土灶里,火苗欢快跳跃着,大蒸笼也早已架上锅,一勺米浆铺满屉布,三四分钟后,第一层米浆凝固,再铺上第二层,如此循环……

千层糕的香甜味道在空气中腾起弥散,终于等到千层糕出锅了。静置冷却后,切成大小适宜的菱形状,层次分明,晶莹透亮,糯香的口感带着甜,瞬间把记忆拉回到了童年。

“销量最好的日子,我们家一天做了13笼千层糕,当天全部卖出。”周丽梅告诉记者,天气渐渐转凉,丝瓜叶也逐渐开始泛黄,再过些时日,她便不再制作千层糕了,再嘴馋也只能耐心等明年盛夏了。

趁夏的余温未远,再吃一口千层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