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把我们送到2019年的岁月的渡口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呼兰区六十多万老百姓每一个人都是感慨的、感恩的、感怀的、感动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感慨光阴的匆匆,我们又老了一岁,生命又递进了一个年轮,生命的法则是自然的,人生苦短岁月长歌,谁也挡不住岁月的磨砺,你我他都老了,即便遇到多年老友闺蜜寒暄着说你真年轻,但是其实我们自己内心都知道,看似年轻的容颜,骨子里已是岁月沧桑的老成了。你暂时挡得住风花雪月,你暂时挡得住春风马疾,可是你真的终究挡不住年复一年岁月看似的温柔的待你。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过去的一年里或多或少的怀揣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同事、对亲朋的感恩的心情,尽管有的人牢骚社会愤青国家,但是轮到你个人,总有至少丝丝的感怀的心境吧。我们在打拼的路上、在奋斗的征程上、我们在进取的岁月里,甚至那些颠沛流离的为了生活南上北下的打工一族,所有的人都会有温暖萦怀的时刻,那些帮助过你的人,无论是你的老识旧爱,还是你的师长或陌路,我们都要感恩,学着感恩,所以我们不觉得岁月寒凉,我们当然得真诚的说:我的岁月有你来过,真好!

呼兰河就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那些呼兰大地曾经的圣贤名宿,那些英雄英烈,那些为了呼兰河畔幸福安康的无数仁人志士,不能尘封在《呼兰县志》里,我们应该时常感怀他们,正是因为他们的曾经的披荆斩棘马革裹尸,才有了呼兰河奠基的模样,才有了我们新年阖家欢乐的幸福时光,才有了我们对酒当歌的美丽生活。

在这个北方的呼兰小城,在这个萧红的城市,过去的2018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感动了六十万人的,感动了这个城市的当属《呼兰电视台》主任记者汪淼写的《再见了,我们的利民开发区》,无论是人们对利民经开区的离去,怀着这样的心情,但她的离去真的是感动了一个城市,感动了曾经为她付出的所有人,感动了那些曾经魂牵梦绕为之奋斗二十六年的呼兰人。下面就把这篇文章在2019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再次分享给大家。

再见了,我们的呼兰利民开发区(作者:汪淼)


2019写给我的呼兰河(作者:于宏远)


昨天是公元2018年7月1日,从零时起,原利民经济开发区及六街一镇正式划归哈尔滨新区,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利民开发区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就在今天,此时此刻,我想很多开发区人都和我一样,心中有很多感慨,感触,依恋,不舍。

从1992年到2018年,利民开发区在一片庄稼地上迅速崛起,成为拥有300余家企业的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凝结着几届领导班子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所有开发区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今天利民开发区划给哈尔滨新区了,但是利民开发区的“开拓拼搏,创业争先,无私奉献”的开发区精神永远刻进了所有开发区人的心田。不能忘记,为了谈成一个项目,开发区的领导者们殚精竭虑,煞费苦心;企业明天要开工,开发区的干部职工会在头一天晚上会干一个通宵,亲手把地面覆着物清理干净,铺平一块用于举行剪彩仪式的道路;中午来客商了,开发区的干部职工都轮流去食堂端盘子上菜,不管是部门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当服务员;三伏天,开发区干部职工背着白灰去地里帮企业画线,挥汗如雨;企业进来后,开发区会全程帮其办好一切手续,提供保姆式的服务......


2019写给我的呼兰河(作者:于宏远)


26年创业的日日夜夜,编织出无数个感人的故事,今天,那一栋栋展现时代风貌的高楼大厦,一座座充满生机活力的花园式工厂,一条条宽广笔直,霓虹闪烁的街路是创业者的真实写照,这奉献永远地载入了呼兰史册,开发区人创造了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没有利民开发区,呼兰不能撤县建区,更不能变成新区重要组成部分。此刻,我们要向所有为开发区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领导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开发区人用行动给“为有豪情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

利民开发区在呼兰的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虽然它今天划给了哈尔滨新区,但是开发区精神却将永远激励62万呼兰人民不懈努力,奋勇向前

作为媒体人,我有幸见证了利民开发区的成长和进步,2000年利民开发区记者站成立,我们亲眼目睹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亲身经历了它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如今开发区记者站也将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和开发区一起做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开发区工作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和一份美好难忘的回忆。


2019写给我的呼兰河(作者:于宏远)


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把我们送到2019年的岁月的渡口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呼兰区六十多万老百姓每一个人都是感慨的、感恩的、感怀的、感动的。过往珍念,未来珍惜。当新的一年如期而至的时候,相信这世间所有美好的祝福都会福满每一个呼兰人的家里、心里,暖意浓浓。春已来,春风十里呼兰河,马上春暖花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