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男子4.8元買海鮮被抓,券商圈卻“炸鍋”了,究竟怎麼回事?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最近,一杭州男子用4.8元買走超市價格幾百上千元海鮮,最後被民警成功抓獲的新聞引發人們關注。

這本是一則普通的社會新聞,卻在券商圈內炸開了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男子偷換價格標籤買走海鮮

近日,據杭州網報道,一名杭州男子在超市多次僅花4.8元,就能買走價值幾十元到上千元的東西,被其買走的物品裏,甚至有1888元的刺身,799元的帝王蟹。

對這樣的情況,其實超市開始並沒有發覺,而是超市老闆在一天晚上關張盤點時意外發現少了一盒1888元的刺身,但店員對此也不知情,銷售記錄上沒有查到。

最後才發現問題是出在超市的自助結賬機器上,而這盒逾千元的刺身才賣出4.8元。

通過監控查詢,超市才發現,一名男子在5月到店消費達9次,每次購買的物品價值都是幾十元乃至上千元,而他每筆支付的金額始終只有4.8元。且就在6月1日,該男子還到超市再次用4.8元買走了一隻價值799元的帝王蟹。這10次消費總價值達到6000元,該男子實際支付僅僅是48元。

民警通過偵查併成功抓獲了嫌疑人肖姓男子,肖姓男子招認,他每次都是趁人不注意時用4.8元的玉米餅價格標籤紙覆蓋在所購物品價格標籤上,隨後到自助掃描機器上完成付款,以此達到低價買進高價商品的目的,其行爲已構成盜竊。

至此,這一事件應該劃上句號了,該事件的曝光按理來說更爲關注的是超市工作人員、店主等職業人士,哪知道,因這件事情炸開鍋的卻是一個誰都沒想到的圈子——券商。

券商研究員無辜“躺槍”

6月14日,不少券商微信圈內流傳着一則令券商人士們莫名驚詫的消息,該消息將杭州這一事件更換了地點爲浦東新區,還更換了嫌疑人姓氏,而消息的核心內容則完全一致。最令券商人士大跌眼鏡的是,該消息最後煞有介事地表示:據內部人士透露,XXX(記者注:即該消息所更換的涉事人姓名)任職於某券商研究所,因最近一年來業績壓力過大,收入減少,導致違法犯罪。

券商圈子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在某個券商微信羣內,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就看到,從這一傳言中提示的涉事人姓氏等信息,有業內人士就猜測出了涉事人爲某券商的某行業研究員。

這一消息在券商圈內引起了不小的波動,大家對此議論紛紛。不過,不少人也表示了懷疑的態度,從社會對券商行業的普遍認知來看,研究員也不至於爲了高消費而去採用這樣低劣的手段吧。有券商人士在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談起這一消息時就表示,券商行業的業績壓力一直都很大,這本來就是一個高工作壓力的行業。雖說近年來收入是有些波動,但肯定不至於淪落到如此地步。

記者在網上查詢發現,關於肖姓男子這一事件的報道也比較多,還有相關的視頻播放。而所有的事件報道中嫌疑人姓氏均爲肖姓,地點均明確爲杭州,這與券商圈內消息中的地點明顯不符,且涉事人與嫌疑人姓氏也是迥異。

在知道該傳言不實後,上述券商人士感到義憤填膺,他認爲,這樣一個和券商行業、券商從業人員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件,竟然會被人改頭換面,硬生生地扯上來,“這事情‘細思恐極’啊,畢竟完全沒想到的事情莫名地就被安到身上來,人言可畏,後果令人不寒而慄。”

消息涉嫌構成網絡謠言

顯然,這則將一件普通的社會事件改頭換面後進行網絡傳播的消息,已涉嫌網絡謠言。對於此事,北京大成(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沈春林告訴記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就明確指出了網絡謠言在什麼情況下構成犯罪。如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佈,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佈的。還有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爲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佈,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佈等種種情況,都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處。

沈春林律師還指出,這種將新聞事件改頭換面影射某券商研究員的行爲可能涉嫌觸犯前述相關規定,侵犯該券商研究員的個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話也對該研究員所在券商的商譽和品牌構成了傷害。在遭遇到網絡謠言侵害的情況下,如這一傳言中被涉及的無辜券商研究員,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理性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記者 | 謝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