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進

來源:獨角金融

近日,攜程(NASDAQ:CTRP)發佈其截至2018年6月30日第二季度的財務業績。數據顯示,第二季度淨收入73億元(11億美元),同比增長13%;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爲24億元(3.6億美元),相較2017年同期的3.59億元同比增長564%。

近年來,攜程一直專注於開拓與現有業務結合的金融相關場景,但截至目前,攜程的金融業務依舊發展平平,具體爲攜程貢獻了多少業績外界也不得而知。

攜程的主營業務包括住宿預訂、交通票務、旅遊度假及商旅管理服務,2013年,攜程成立了金融事業部,去年還宣佈了攜程金服和金融業務板塊的新一輪人事任命,其對金融業務的重視可見一斑。

金融服務內嵌於業務場景中,已然成爲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標配。BATJ、美團、小米等互聯網巨頭的金融業務均已做得風生水起。對於OTA行業而言,天然具備出行、旅行、機票、酒店等消費場景,且每一個場景都會發生高頻的交易行爲,產生海量的交易數據,這些都是其做金融的天然優勢,衆多OTA企業如攜程、同程、途牛、驢媽媽等紛紛形成了“旅遊+金融”的業務模式。

可以預見的是,幾乎所有的流量平臺,發展到一定時期都會延伸到金融服務,旅遊這個行業也不例外。

“旅遊+金融”模式逐漸清晰

2012年2月,央行等七部門發佈《關於加強金融支持旅遊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支持旅遊企業發展多元化融資渠道和方式、增強旅遊保險服務、支持發展旅遊消費信貸。

政策紅利吸引下,OTA們一頭扎進了“旅遊+金融”的浪潮中來。

勁旅網總裁魏長仁曾公開表示,“旅遊產品毛利率低,成本又難以下調,如果只做旅遊,很難賺錢,因此金融成爲旅遊業完善戰略佈局、多元化發展的可行方式之一。”

這是OTA企業扛起金融大旗的原因,也闡釋了“旅遊+金融”模式的可行性。

去年攜程CEO孫潔在公司內部郵件中說道,攜程將會在現有的支付、風控、徵信、消費金融領域之外,大力開拓旅遊金融服務。但在具體推行過程中,攜程的負面新聞卻頻繁出現。

此前,攜程遭律師實名舉報涉嫌“無牌經營”支付業務,發售以禮品卡爲載體的預付費卡,涉及資金沉澱。後又被明星韓雪公開在微博上指責其捆綁銷售保險的套路,輿論一片譁然。其金融分期產品“拿去花”,可信用卡還款,被質疑“以貸還貸”,涉嫌違規。

但儘管如此,近幾年來攜程在金融領域依舊落子不斷。2018年7月,攜程成立了“攜程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5億元,上海攜程商務有限公司持股60%,上海坤巍商務諮詢中心持股40%。攜程金融CEO馮雁同時擔任該金融科技公司的法人。

攜程爲何這時候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是有什麼計劃嗎?獨角金融聯繫了攜程金融方面,對方表示,“金融公司揭牌後會統一答覆”。

目前,攜程在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保險銷售等領域均有佈局,金融版圖愈發完善。“旅遊+金融”的模式已是大勢所趨,攜程的競爭對手如途牛、同程也早已將金融科技業務集團化運營,競爭十分激烈。

金融的條線衆多,“旅遊+金融”具體是如何運作?縱觀市場,OTA們又是如何佈局的?

行業已硝煙瀰漫

OTA做金融,主要還是圍繞旅遊產業鏈展開,在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保險銷售、支付等方面進行佈局。

消費金融方面,針對機票、酒店等旅遊業務,OTA企業可以佈局消費分期和預付類金融產品。消費者不需要抵押,不需要等待授信,也沒有複雜審覈的過程,只需要選擇分期服務支付一小部分錢,先消費後還款。

消費分期產品,如驢媽媽的“小驢分期”、途牛的“牛分期”、去哪兒的“拿去花”、飛豬對接的螞蟻花唄等。預付類產品如攜程之前推出的“攜程寶”、“程漲寶”,即單一用途的預付費卡。用戶往卡里存錢,承諾一定期限後會給約定的返利,但本金和返利只能在攜程上消費,這一業務後因被人舉報涉嫌無照經營而下線。

在平臺上選擇旅遊產品的消費者,關心更多的是每期大概的還款金額,而不會更多注意到分期付背後的高息,這是消費金融能夠拿到極高回報率的一個“機遇”,而且分期產品能夠留住消費者,讓用戶產生黏性,何樂而不爲呢?

截至目前,已有幾家企業參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譬如攜程參與出資設立上海尚誠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同程與哈爾濱銀行等六家企業共同出資設立哈爾濱哈銀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

業內人士鄒純向獨角金融表示,“一般來說,這類合作,消金機構能獲得流量,對接豐富的網絡消費場景,而像攜程等公司則能從他們那裏獲得廉價的資金,以及比較完善的資金風控體系。”

除了消費金融之外,供應鏈金融也是衆多OTA的選擇。

旅遊這條產業鏈關聯方衆多,酒店、旅遊景區、供應商等與平臺合作共生,爲了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平臺方往往會順勢從事供應鏈金融,承擔起“幫扶者”的角色。比如途牛2014年推出“牛業貸”,同程於2016年推出“企程寶”,均提供訂單融資和信用融資兩款產品,爲融資困難的供應商提供貸款;2018年攜程還推出了“驛啓裝”,解決中小酒店因裝修而產生的融資難題。

供應鏈金融的資金來源,除了對接銀行、消金等金融機構之外,平臺方也會通過自己申請互聯網小貸牌照的方式來放貸。比如攜程旗下有上海攜程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同程有廣州市螢火蟲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途牛旗下有兩家小貸公司廣州市開匯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南京市開匯互聯網科技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此外,OTA行業必不可少的金融佈局還有保險銷售。

出行領域是保險重點佈局的場景,覆蓋延誤險、航空意外險等諸多險種,目前已有不少OTA企業涉足互聯網保險業務。途牛旗下有途牛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攜程成立了攜程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參與設立衆安在線,還與去哪兒戰略投資成立保險經紀公司北京十一貝科技有限公司。而非專業做旅遊的企業,如美團也進軍互聯網旅遊保險領域。

在支付領域,目前由於央行限制支付牌照的發放,OTA們只能通過租賃別人的通道,或是通過其它渠道合作實現在線支付。飛豬背靠阿里,使用支付寶在線支付;途牛和凱撒旅遊則依附於海航旗下的易生支付;同程旅遊由萬達旗下的快錢提供支付支持,攜程目前則是有Apple Pay、儲蓄卡、信用卡、微信支付、支付寶等幾個支付選項。

可以看見,每一個細分的金融領域,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十分激烈。對OTA們來說,壓力不可謂不小。

“旅遊+金融”模式下潛藏着廣闊的利潤空間,但是目前OTA們是否真的能借此實現盈利,大賺一把?具體有多大的利潤空間外界不得而知,但是“旅遊+金融”的戰爭只會越來越激烈,未來的旅遊金融市場上,硝煙會更加瀰漫。OTA們,準備好了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