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日,我一閩南朋友給我帶來幾斤豬油,色淺黃,深受我太太喜歡。託這豬油的福,我這些天得以回味着小時候“豬油拌飯”、“(豬)油渣餅”帶給我的幸福感……

小時候,幸福真的很簡單,有時候可能就是放學後媽媽專門給做的一碗豬油飯。

不可否認,豬油具有穩定耐高溫、香味特殊、風味獨佳的特點,用豬油煎或炸出來的食物,外觀或口感都很好。但同時,豬油也被歸類爲飽和脂肪多、對身體不好的食用油。

本着健康,豬油是不是真的不應該上桌呢?

近來一些研究與報道指出,豬油沒有想象中那麼不好,大大顛覆了我們過去的認知。

豬油的不飽和脂肪是飽和脂肪的1.2倍,它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達44%,含量在動物性油脂中僅次於魚油,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6也有10%,好的脂肪酸比壞的脂肪酸還多。

動物油一定比植物油差嗎?

答案是錯的。各種油脂的脂肪酸組成都有差異,食用油的好壞已不能用植物性或動物性、飽和脂肪或不飽和脂肪的二分法來判斷。

既然豬油不是“一壞到底”,那平常應該如何注意食用呢?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歡用奶油去煎東西,其實還不如用豬油,少量食用完全是沒問題的。

而豬油真正的問題在於花生四烯酸,會形成壞的前列腺素,使人體容易過敏、發炎、水腫、血管阻塞,而花生四烯酸其實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因此,豬油偶爾喫可以,但量不能多,也無法取代植物性烹調用油。

至於豬油的膽固醇問題,只要控制烹調溫度,別讓身體處於發炎狀態,飲食均衡攝取,就能避免喫下的膽固醇變成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健康小貼士

「少量過油法」:有時爲了增加食材口感需要過油,但又要避免用上太多油。

1、冷鍋,加入約 2 大匙油;

2、將食材放入鍋中,開火;

3、油煎至食材半熟後撈起;

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的健康飲食原則:每天每人就是2大匙的用油。「少量過油法」,剩下的油脂比一般過油後少很多,就算倒掉也不覺可惜,就能避免重複用油。

對於豬油,不知道你是愛還是恨呢?對於「少量過油法」,不知道你有何高見妙招,歡迎評論、留言,一起交流交流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