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退休後還應工作嗎

提問:最近經濟學家李稻葵說,老人不要“一天到晚喫完飯就睡覺,閒下來之後跳廣場舞,擾亂社會秩序,或者是挑起家庭矛盾”,而是要“乾點力所能及的事,幫助這個社會”。感覺他說得有些道理,可是又讓人很不舒服。如何看待老人出來工作,難道就不能安享晚年嗎?

李稻葵只是說了大白話。聽起來是不太舒服,卻沒有錯。李稻葵在宏觀經濟問題上,很多都錯得離譜,可是當他用常識說大白話,卻沒說錯,這是應該讚賞的。

媒體把這番話從演講摘出來,製成標題,可見這些大白話還是有賣點。有人說李稻葵無是生非,老年人安享晚年他怎麼就看不慣,跳廣場舞怎麼是擾亂社會秩序,更有學者提出,老人搶工作,年輕勞動者怎麼辦?人工智能這麼發達,很多人失業,老人就不要出來添亂——這些都是最常見的批評。

這些批評毫無道理。老人就業自養,這是老齡化國家的自救之路。批評老人“搶工作”“佔位子”的人沒有意識的,工作機會不是固定。老人就業並不減少工作機會,相反是創造就業機會。

市場經濟中,參與工作的人是互相服務、互爲需求的。人數越多,工作機會越多。小村鎮人口有限,就業機會不多;幾百萬人的大城市,能創造的就業幾乎無限。從這個角度說,只要老人從事力所能力的工作,他們和年輕人沒有本質區別。

誠然,老年無法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有創造力的腦力勞動,可是隻要他們找工作,市面還是有大量工作適宜。低端如看護值守,稍重點的有超市擺貨,打掃整理,園藝澆花。對體力和腦力要求更高的工作,很多老人都能做。

和青壯年相比,老人或許體力不如;可是一旦他們想要賺錢自養,通過壓低勞動價格,也是不難找到工作。這個道理和童工類似。在童工合法的時代,童工其實是很多成年人勞動者的有力競爭者,因爲他們價格更低,也更勤勉。工會纔是推動禁止童工的主要角色。名爲保護童工,其實是想把他們趕出市場。同樣的道理,老人進入勞動市場,也會對許多年輕人的飯碗造成衝擊。

老人固然“搶走”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可是他們創造價值,也對社會形成需求,從而創造新的就業。一個有工資收入和消費能力的老人羣體,他們帶動的就業,顯然遠遠超過貧窮拮据,靠微薄養老金養活的老人羣體。整個社會的就業機會,實際是在增加。通過供給創造需求,這就是經濟學的“薩伊定律”,年輕人和老人都適用。

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老人都沒走上工作崗位。他們一般參與家務,撫養小孩,幫助減輕年輕人負擔。年輕人有更多精力投入工作,創造財富。通過參與家庭分工,老人幫助改善家庭家庭,同時也能獲取尊重。

老齡化嚴重的國家,老人蔘與工作,不僅是自助自救,也是共渡時艱,緩解社會危機。由於年輕人少,日本很多服務行業都由老人來做。“老人出租車”“老人雜貨鋪”,這些都是日本的特色。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很多年輕人陷入失業困境。很多老年人放棄清閒的退休生活,走進商場超市和服務機構,打零工賺錢。這樣不僅能賺到錢,也是在給他人提供服務,緩解經濟壓力。

“活到老、幹到老”,過去通常是對晚年生活的積極鼓勵,在老齡化社會,卻有現實意義。當下中國勞動力還算充裕,可是未來呢?在老齡化社會,養老是很大的壓力。李稻葵所說,2050年,中國30%人口是65歲以上,1/4家庭只有一個人,這個現實非常嚴峻。引導身體健康的老人樹立起“長期工作”的信念,對於緩解經濟危機,還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倡導老人力所能及地工作,不是強迫,我也反對國家干預。我只是贊成李稻葵的說法,在日常生活復甦這樣的文化。如果非說有政策建議,我認爲應該解除企業招聘老員工的特殊限制。老人鍛鍊身體,少病少災,不僅身心愉悅,不給家人添麻煩,同時還能創造財富。這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