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释迦牟尼佛轻轻躬下身子,伸出右手,想去抚摸自己离别了六年的孩子——罗睺罗。有一天释尊命罗睺罗尊者端大盆水洗佛的双足,洗后就问他说:“这些水可以喝吗。

佛陀对儿子意味深远的父爱:爱他便度他出家修行

作者:明贤法师

佛陀教导罗睺罗认知真理、成就圣人

释尊深知出家能够从这个充满痛苦堪忍世界中解脱,且能利益无量众生,因此度化儿子罗睺罗出家。(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陀教导罗睺罗认知真理、成就圣人

甘肃天水麦积山佛陀父子像(图片来源:资料图)

罗睺罗尊者是释尊出家前的儿子,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密行第一”。

释尊成道后,曾派目犍连尊者劝耶输陀罗割舍母子恩爱,让罗睺罗尊者出家修习佛法。但耶输陀罗始终不愿舍弃爱执。后来,在释尊的神力加被下,耶输陀罗终于忆起了宿世因缘,爱子之心消歇,将儿子交由目犍连尊者带回僧团。

释尊考虑到罗睺罗还小,暂时不宜做比丘,便为他授十条沙弥戒,并由此建立沙弥制度。释尊请阿难为罗睺罗落发,舍利弗作戒和尚,目犍连为教授师,并为罗睺罗说未曾有因缘。

当年佛陀说罢《大宝积经》,特意咐嘱罗睺罗系意鼻头,修安般行,知息冷热,便无忧恼。罗睺罗尊者端身正意,出入四禅,深入三昧,得微妙智,证罗汉果,密行第一。

“麦积山佛陀父子像”是非常著名的表现佛陀对罗睺罗如山般父爱的雕塑作品。当年罗睺罗尊者拜见释迦牟尼佛时,佛陀用手抚摸着罗睺罗尊者的头顶,安慰他:“你一定要在僧团之中,不要以为自己有特殊之处。”

在麦积山石窟中,这组造型价值最高,也最成功。佛的手从臂膀上垂下来,柔若无物,如同生怕碰到什么一般,柔和得让人担心能不能坚持太久。罗睺罗尊者的虔诚需要佛陀的关爱,这又是一种情感的相互交流。佛陀用这种安慰来坚定罗睺罗尊者出家修行的决心,既有父子间慈爱的表达,又有法王希望弟子去坚强努力地承担的鼓励。

罗睺罗尊者为佛陀浴足的故事

有一则罗睺罗尊者幼年时很调皮,常喜欢说谎作弄别人,但因他的身份很特殊,因此僧团中无人敢加以纠正,以致日久渐生不良习气。释尊知道后决心加以教训。

有一天释尊命罗睺罗尊者端大盆水洗佛的双足,洗后就问他说:“这些水可以喝吗?”“不,不能喝。”释尊说:“这盆水一旦变脏后就不再受人珍惜,而至被人丢弃。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常常说谎,以后也就不再被人信任,你知道吗?”罗睺罗尊者听后立刻觉得惭愧。

释尊命他将水倒掉,再问他:“这个盆叫什么盆?”罗睺罗尊者答:“这是洗足盆。”释尊问他:“这个盆可以用来盛水洗米洗菜吗?”“没有人会用它洗米洗菜了。”

释尊说:“对。一个人如果心不清净,言而无信,则永远不会受人敬重。自甘作贱的人,只能被人踩在脚下成为低贱的用具,永远不能被人所重视。你如果不改错误的言行,就如同这盆。”

释尊说后又用脚将该盆踢到远处,问罗睺罗尊者:“我现在踢掉这个盆,你觉得可惜不可惜?”“不大可惜,因为它只是一个粗盆。”释尊说:“对。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不学好,自居下流,令人失望,别人也就不会刻意去爱惜他。”

释尊指着被踢翻而覆盖着的盆子对罗睺罗尊者说:“现在覆盖的盆子能装下水吗?”“不行。”佛陀说:“你现在正如这个盆,心口均不清净,屡说妄语,颠倒是非,指空为有,指有为空,一如此盆,不值人疼爱。”

罗睺罗尊者受到佛陀一连串的教训后,异常羞愧,随即向佛陀表示衷心的忏悔,今后决心痛改前非。罗睺罗聪颖好学,不久即证得四果阿罗汉。后来佛陀赞叹罗睺罗尊者乃“密行无碍第一”。

罗睺罗尊者赞

明贤法师

为不辱父命,厕卧能苦行;

护戒断损他,帚谤不起嗔。

尊为法王姓,从未生慢心;

谁言无壮志?隐忍成大行。

曲凉汝未会,深悲谁能轻;

俯引勇士相,弱进长者行。

微言明大义,精持现纯真;

佛亲最爱子,密行第一人!佛陀教导罗睺罗认知真理、成就圣人

释迦牟尼佛——立身为佛、躬身为父

作者:董广强

佛陀教导罗睺罗认知真理、成就圣人

麦积山133窟 宋 佛与罗睺罗

麦积山133窟,门口正中,有一组宋代造像。

释迦牟尼佛轻轻躬下身子,伸出右手,想去抚摸自己离别了六年的孩子——罗睺罗。

六年前的一个夜半,妻子和孩子正在熟睡,他看了一眼,然后狠心转身,离开了皇宫,来到了深山进行苦修。

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起的名字,是“潜在的障碍”之意。

他想出家,想离开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但尚在襁褓的孩子毕竟是一种牵挂,一种障碍。

谁不想揽你入怀,

谁不想伴你成长,

谁不想牵你小手,

谁不想听你欢笑。

佛陀教导罗睺罗认知真理、成就圣人

释迦牟尼佛有“无我”胸怀,尘世的各种苦痛必须要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众生苦痛,苍生有疾,何处寻脱解之道?

释迦牟尼佛毅然转身离别,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熟睡中的孩子,醒来已经看不到父亲的身影。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自己的父亲。

六年,六年。

佛陀教导罗睺罗认知真理、成就圣人

麦积山133窟 宋 佛与罗睺罗

六年,对世间轮回不过是匆匆一瞬。

但是对于父子之间,特别是幼年的父子之间,无疑是漫漫长夜,漫漫长日。

罗睺罗对于父亲的思念如同其他孩童一样,希望被有力的臂膀高高举起,希望骑在父亲宽阔的肩头。

我不相信释迦牟尼佛在皓月当空,漫漫长夜时,他的思念不会回到王城,不会去想抱一抱自己的孩子。

他在度化鬼子母的时候,肯定会想到自己的孩子。

是否已经牙牙学语,是否蹒跚学步,是否蹦跳玩耍,是否庭院嬉戏。

我的孩子,你可还好?

六年后,释迦牟尼佛思维成道,大悟成佛,成为天地间的圣人。

他回到王舍城,回到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城市。

民众倾城而出,对释迦牟尼佛顶礼膜拜,他已经成为了万众敬仰的佛陀。

庄严威仪!

释迦牟尼佛在人群中看见了自己的孩子罗睺罗。

他的心中突然掀起了波澜,六年的苦修只是把他自己的心结埋在了心灵的最下层。

今天,在不经意之间,在父子眼神对望的一刹那,这个心结突然间翻动起来,像大海里的浪花,澎湃如潮,不可自抑。

佛陀教导罗睺罗认知真理、成就圣人

麦积山133窟 宋 佛与罗睺罗

他站起身,向罗睺罗走来,他忘记了自己是是一个佛陀,忘记了周边听法的信众,世间陡然宁静。

他是一个父亲、一个离别自己孩子六年的父亲。

心中的迫切,步伐不由得匆匆。

罗睺罗也从人群中挤出来,向着释迦牟尼佛也是匆匆走来。

父子相遇。

高大威严的释迦牟尼佛是儿童的罗睺罗。

释迦牟尼佛身躯微微前躬,伸出手去抚摸自己的孩子。

这个抚摸,他期待了六年。

释迦牟尼佛躬下身躯,伸出右手,想去抚摸和自己离别了六年的孩子,或许,从他转身离别妻子的时候,就在期盼着这一刻。

他自己的离别之苦,他对孩子的歉疚,在这一刻显露无疑,他的手,落到了罗睺罗的头顶。

罗睺罗站在父亲身侧,轻轻低下头,接受父亲的抚摸。

罗睺罗年幼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由姨母抚养长大,父亲的爱他也期盼了很久、很久了。

心中的千般委屈一时间涌上心头,少年的心怎么能承载这么长的离别。

佛陀教导罗睺罗认知真理、成就圣人

麦积山133窟 宋 佛手

“菩萨去家,有思亲之供”,这是北周文学家庚信写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中的语句,意思是说:菩萨(释迦牟尼成佛前的称呼)离开家的时候,十分思念自己的父母双亲,就摆起贡品,点燃香烛来遥寄自己的思念。

思亲可以有供,而思念自己孩子的时候如何寄托呢?释迦牟尼佛只能是在心中无数次的刻画自己孩子的模样:我的孩子,你可安康!你可在岁月里成长!你可在阳光下奔跑!你可在姨母的怀抱里撒娇!

我清晰地记得你襁褓中的模样,也无数次梦到你现在的模样!

今天揽你入怀,让我抚摸你可爱的脸庞,拭去你委屈的泪水。

孩子,原谅父亲的不辞而别,原谅离别造成的悲伤。因为父亲担负着为众生解脱苦痛的使命,只能忍心离别。

今天,让我们父子不在离别,让我永远陪伴在你身旁,看着你每天成长。

佛国庄严,又怎能拒绝父子情长。

让你的成长,永远注入我醇厚的目光。

(注:罗睺罗后来被度化为沙弥,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

佛陀教导罗睺罗认知真理、成就圣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