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說:“美國以簽證爲武器打壓中國學生學者會引發雙重負面效應:一方面,美國將損失一批可以在科研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中國學者。美國政府提高簽證門檻以及中國學生學者遭受無端懷疑,在美國高校和科研界引發普遍擔憂。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道(文/劉黎) 6月3日,中國教育部發布今年第1號留學預警,針對近一段時間以來中方部分赴美留學人員的簽證受到限制的情形,提醒廣大學生學者出國留學前加強風險評估,做好相應準備。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條新聞在社交媒體上引發極大關注。但對關心赴美留學動向的人來說,這個消息來得並不突兀。去年以來,美國政府收緊對中國學生和學者的簽證發放,美國國內有關中國學生學者進行“非傳統間諜活動”的言論不時出現。簽證審查週期延長、有效期縮短加上拒籤率上升,中國赴美留學家庭日益感受到各種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一些原本計劃赴美的學子已轉而考慮申請其他國家的高校。

對此,美國高校和科研領域學者普遍感到憂慮。今年以來,美國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學、賴斯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特拉華大學等多所高校通過公開信等方式公開發聲,表達對包括中國學生和學者在內的國際學生學者的支持,呼籲教育和學術交流自由。

聖托馬斯大學政治系教授喬恩·泰勒近日接受《參考消息》記者採訪時說,美國政府對中國學生學者日益嚴格的審查對美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製造了嚴重障礙。他說:“美國以簽證爲武器打壓中國學生學者會引發雙重負面效應:一方面,美國將損失一批可以在科研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中國學者;另一方面,衆多美國高校也將失去由中國留學生帶來的可觀收入。”

5月22日,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來自中國的畢業生手持國旗參加2019年畢業典禮。(王迎 攝)

赴美留學拒籤風險加大

今年5月7日,準備赴美進行博士後研究的北京某大學博士生小羅(化名)前往美國駐中國大使館辦理簽證,當場被要求提交更多材料。此後他等待一個月,簽證仍未獲批。無奈之下,小羅決定放棄赴美。

“美國應該將正常學術交流和其他領域的糾紛區分開,不應該通過有色眼鏡看待中國學生。”小羅感嘆。

小羅的遭遇並不鮮見。美國私立高校賴斯大學博士生小劉(化名)告訴《參考消息》記者,爲了避免因簽證受阻而無法完成學業,來美4年自己從未回國探親。去年美國簽證政策收緊後,他身邊許多中國同學都很憂慮,很多人放棄回國休假,導致長期無法與家人團聚。

在斯坦福大學進行物理研究的李同學說,身邊同學回國後返美時遭遇行政審查的幾率比以往有所提高,令回國探親面臨更大的風險。“現在我和同學們都儘量壓縮離開美國的次數和時間,以保證順利完成學業。”他說。

風聲鶴唳中,許多有意赴美的中國學生已開始調整留學計劃。一家國內知名留學服務公司的劉姓員工告訴《參考消息》記者,美國的限制舉措已在學生和家長中產生了影響,不少人爲了降低風險,轉而申請赴英國等其他國家留學。

“今年經手了一個學生,申請赴美進修固體力學專業。在學校已經發放錄取通知書的情況下,簽證依然被拒,讓這名學生和家長非常沮喪。”這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很多家長不管怎麼安撫都不再相信我們了。”

據中國教育部數據,2018年中國計劃公派赴美留學的10313人中,3.2%因簽證問題無法按計劃赴美;2019年1月至3月計劃公派赴美留學的1353人中,13.5%因簽證問題未能成行。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徐永吉表示,在當前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兩國教育交流合作形勢日趨複雜,“美方的行爲正在使中美教育交流合作遭遇寒流”。

學術交流正被人爲設卡

中美兩國建交40年來,中國學生赴美求學人數日益增多,留學生成爲兩國人文交流的重要橋樑。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公佈的數據,2017-2018學年在美中國留學生達36.3萬,是10年前的近4.5倍。中國連續第九年成爲在美第一大留學生源國,每3名國際學生中就有1人來自中國。

大量華夏學子的加入,不僅爲美國高校增添了國際視野和學術活力,也帶來了不俗的經濟效益。僅2017學年,中國學生就爲美國創造近139億美元的收入。

然而近年來,美國國會和聯邦政府部門將部分正常中美教育交流合作活動政治化,這讓許多在美中國學子開始感到“陰雲環繞”。

去年6月,美國國務院將在美學習航空、機器人和高科技製造業等專業的中國研究生簽證有效期從5年縮短爲1年。此外,美國以反間諜爲由吊銷或重新審查中方赴美人員簽證,不少中國學者赴美正常學術交流受到影響,甚至原定參加的重要會議無法出席。

今年5月,美國部分國會議員提出一份法案,擬限制研究學科屬於美國“商業管制清單”中的中國公民赴美學習或進行學術交流,而這個所謂“商業管制清單”裏包括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微處理器技術和先進材料等14類高科技專業。這份法案要求,對於申請赴美學習上述學科的中國公民,簽證官應徵詢“安全諮詢意見”,即將申請人材料寄回華盛頓進行額外審查。法案還要求美國國務院停止對與中國軍方相關的人員發放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簽證。如果這一法案獲得通過,中美教育和學術交流將遭遇更多阻礙。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卡蘿爾·克萊斯特今年2月在致全體師生的公開信中說:“在涉及某些外國的國家安全問題佔據報紙頭版的時刻,我們對來自這些國家或與這些國家有祖籍關聯的學生、教員和訪問學者保持歡迎至關重要。加州歷史上的黑暗一頁告訴我們,由於國籍而想當然地對人產生懷疑會帶來極大的不公。”

斯坦福大學校長馬克·泰西耶-拉維涅和教務長波西絲·德雷爾今年3月發表聯合聲明說,斯坦福校園歡迎國際學生和學者,拒絕所有形式的偏見和歧視。要謹防將對國家安全的關心變成無端懷疑,而原因僅是一個人的國籍或祖籍上的關聯。

美高校科研界表達憂慮

美國政府提高簽證門檻以及中國學生學者遭受無端懷疑,在美國高校和科研界引發普遍擔憂。

美國大學協會主席瑪麗·休·科爾曼接受《參考消息》記者採訪時說,自20世紀中葉以來,美國研究型大學一直歡迎世界各地最優秀、最聰明的學生。“令我深感不安的是,全球許多人現在都意識到,美國對有才華的學生和研究人員越來越不歡迎了。”她說。

美國高等院校聯合會的成員包括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麻省理工、杜克等60所美國頂尖研究型高校。科爾曼說:“我們的成員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我們堅定致力於確保我們的學府繼續向最有才華的人開放。”

位於美國中西部的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2018-2019學年擁有近5800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是美國高校中中國大陸學生最多的。該校負責本科教育的副教務長凱文·皮茨對《參考消息》記者表示,中國學生是大學社區的重要成員,對該校保持學術領先地位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說:“我們將繼續努力,確保我們的校園是一個歡迎中國學生的地方。”

皮茨說,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正在培養學生成爲日益全球化的21世紀社會的領導者,因此擁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多元化的學生羣體對所有學生的教育體驗非常重要。“我們擔心全球政治問題可能使進入美國大學的渠道受到限制。”他說。

密歇根大學副教務長詹姆斯·霍洛韋對《參考消息》記者表示,該校有3300多名中國學生,佔該校所有國際學生的近一半。國際學生給密歇根大學校園帶來了各種創見和思想上的活力,其中有很多研究生髮明瞭重要的新技術和方法。“優秀國際人才的減少將損害學校的治學和科研環境,使新知識的產生更加困難。”他說。

霍洛韋說,密歇根大學中國背景的學生和教員已經感到美中關係的“寒意”,“美國的大學很可能將失去一些最優秀的中國學生,這些學生可能會去往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大學,這將是美國的損失”。

馬里蘭大學校長陸道逵說,美國大學“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學科中大約55%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爲國際學生,其中有三成來自中國。“如果我們沒有國際學生,美國在STEM學科上將失去優勢。”他說。

陸道逵說,前幾年大部分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都會留在美國,而現在由於受簽證和美國國內一些言論的影響,選擇回中國發展的學生越來越多。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彼得·薩洛維(中文名蘇必德)近日在一封公開信中說,近期美中關係趨緊和美國政府對學術交流的日益嚴格的審查,使得耶魯大學和全美各地大學許多國際學生和學者感到不安。他正與美國高等院校聯合會的校長同事們一起,敦促聯邦機構“澄清他們對國際學術交流的擔憂”。開放是美國頂尖大學取得卓越成就的關鍵,也將始終是耶魯大學的標誌。耶魯歡迎和尊重所有國際學生和學者,將繼續呼籲美國政府採取支持國際學生和學者赴美學習和工作的政策。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諾曼·奧古斯丁近日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一個研討會上說,如果沒有來美國學習的外籍人士,美國的研究將無法進行,工程企業將無法運轉。他認爲,把中國研究人員趕走是不明智的,美國“應該對許多來自中國的人員感激不盡”。

麻省理工學院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教務長理查德·萊斯特在同一研討會上表示,美國應該增加在研發方面的投資,而不是對外國學生施加過於寬泛、目標不明確的限制。萊斯特說:“美國從開放的科研體系中獲益良多。我們應該繼續歡迎中國最好的學生和研究人員到美國來。”他認爲,如果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美國所做的只是試圖把所有的門都鎖上,那隻會把自己“鎖在平庸之中”。(參與採寫記者:潘雲召、劉陽、徐靜、高路、吳曉凌、王文、長遠、周舟)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