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凌晨,是滴滴9月8日至14日暫停深夜(23時至次日5時)服務的第四個夜晚。

沒有滴滴,市民深夜出行是否便利?其他網約車軟件是否易打車?出租車生意有無轉變?帶着這些問題,交通916記者9月11日凌晨分別在西安大雁塔、南大街、電視塔附近進行出行體驗。

滿客,滿客,滿客……22:35,記者從西安大雁塔附近打滴滴快車去粉巷,先後三輛出租車從站在馬路邊等車的916記者旁駛過,均未等來那輛期待出現的綠色“空客”車。而滴滴打車訂單發送5分鐘之後仍沒有司機接單,在大雁塔南廣場附近,有不少人在路邊等車,路旁停着幾輛在招攬乘客的黑車。

【記者】粉巷多錢?

【黑車司機】30塊錢,你從南廣場打過去最少得30塊錢,現在都11點了。

【記者】我一般打過去也就20塊錢吧?

【黑車司機】20塊錢到不了,夜間表呢,出租車到粉巷沒有33塊錢都去不了。

22:45,楊師傅通過滴滴快車接了記者的單,軟件顯示預估價格爲22塊錢。上車後,和司機楊師傅聊到全程錄音功能,楊師傅表示這樣挺好,有一個震懾作用。“現在坐車的很多女孩上車後都不說話。”

23:01,楊師傅手機裏傳出一段停止接單的提示語音。楊師傅說:一到晚上11點,系統就會強行關閉接單功能。

滴滴突然取消夜間服務,也似乎打亂了許多人的生活。23:20,在西安粉巷附近,路邊站着不少在等車的人。一輛出租車剛停下,就有一堆人圍了上去。23:25,有兩位女士在路口打到了一輛剛下了乘客的出租車,還有一位女士依舊在路口等着。

【女士】等了差不多有半個多小時了。

【記者】最近打車容易嗎?

【女士】不好打啊!半天叫不上,前面還排隊,沒有以前車多。

這位女士告訴記者,她一般每日22:40下班,收拾完出辦公樓大約22:50,“剛纔一直在用滴滴叫車,沒叫上。最近幾天23點一到就叫不了了。”最終23:40左右,這名女士坐上黑摩的走了。在記者等車的這段時間,不斷有黑摩停下詢問。

【黑摩司機】電視塔走不?給30塊錢,那路遠,都馬上到三環了。

【記者】到電視塔打車也就20塊錢。

對於喜歡過城市夜生活的人來說,他們習慣了在離場前叫好網約車,出門後安心的看着等待的司機在路邊亮起雙閃。然而這幾天的夜晚,這種消費方式被打破了。

凌晨0:10,路上等車的人慢慢少了,記者攔了一輛顯示空車的出租車到電視塔。上車後,司機劉師傅說,因爲滴滴深夜不能叫車,因此最近幾天出租車晚上生意能好一點,但一到零點左右商圈、酒吧附近坐車人增多,導致黑車也隨之增加,而價格都靠雙方商議。

從粉巷到電視塔,記者乘坐出租車花費18塊錢,而如果要坐摩的,價格要貴一倍。滴滴整改,只是暫停了深夜的打車服務,就讓很多人感覺到了不方便。不僅如此,不少滴滴司機的收入也受到影響。

孟師傅是一名專職滴滴司機,他開的是一輛從租車公司租來的新能源汽車,每個月要交4500元的租賃費,上個月淨賺8000元左右。滴滴停止夜間服務,對孟師傅的影響不小。之前每天能賺五百元,而現在也就三、四百元左右。

記者體驗發現,沒有網約車的補充,僅靠出租車很難完成城市公共交通的任務,更是導致黑車回潮的現象發生。滴滴深夜的停運,讓原本乘客司機雙贏的局面短暫終結。網約車司機收入銳減,乘客沒有深夜網約車,安全問題突然更讓人擔憂。那麼如果有一天真的沒有了滴滴,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嗎?

市民

有,因爲我一般晚上回去的比較晚,只能打出租車了。畢竟之前沒有滴滴的時候出租車是挺難打的,比如說下雨啊下雪的時候。

我覺得沒有了滴滴的話,會出現下一個滴滴,什麼東西都在逐漸的完善,那如果說完善需要生命去完善的話,這個代價太大了。

市民

評論: 滴滴一整改就打車難,更說明一家獨大不正常

快車和專車暫停,出租車司機重新掌握議價權,部分滴滴司機轉向黑車,打車難重現,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對此市場亦有心理預期。

在前幾年平臺的燒錢大戰中,滴滴合併快的,合併優步,成爲出行市場的主導者。滴滴暫停深夜快車、專車之後,波及面如此廣,說明一家獨大的隱患不小。

論產品替代性,雖然還有嘀嗒、美團等多個平臺,但基本都沒有承接滴滴空缺後深夜旺盛出行需求的能力。一家平臺暫時退場便打車難,本質上還是競爭扭曲的體現,如果出行市場沒有因爲資本合縱連橫形成寡頭格局,那滴滴再怎麼整改,深夜打車都不至於如此難。

換個角度看,也提醒交通管理和執法部門需及早預判和應對。像媒體提到的黑車出沒、出租車拒載等,都是過去的老大難問題。滴滴整改期間,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與出租車公司協調,加強運力調配,扭轉供需不足的局面;同時也需要繼續嚴查黑車,避免消費者被宰。

考慮到網約車業務或將進一步收縮,哪怕滴滴整改結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打車難預計將會持續出現。出租車作爲公共交通服務的“正牌”,更應該以此爲契機,提高服務水平,管理體制改革也需要進一步加速。

滴滴整改,不該意味着打車難。從出行市場來看,打車難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無論如何,這個代價不該消費者來承受。

文 / 熊志

來源:陝西交通廣播、澎湃新聞

要聞回顧:

▲ 滴滴這個奇怪的新決策,連央視都看不下去了

▲ 再見了,代購!再見了,微商!違規最高罰款200萬!

社會、民生類稿件徵稿

一經採用,稿費1000元起

徵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